奥运冠军的天赋与努力,孰轻孰重?
巴黎奥运会正在火热进行,中国运动员捷报频传,他们的成长故事也随之走入大众视野。
比如备受大家喜爱的游泳冠军潘展乐,4岁时在幼儿园被游泳学校选中,启蒙教练叶信说当时看重他个子高,踝关节柔韧度好。最开始三个月学泳姿,每周上三次课,后面每周要上六次课。很多孩子练着练着就不见了。但乐乐几乎没有缺过课,外公说不管刮风还是下雨,都是按时送去,当时也想不到会有今天。
到底天赋重要还是努力重要,这样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总被反复提及。事实上,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如此的复杂,互为缠绕,岂是一两句结论那么简单。
加拿大畅销书作者大卫.爱泼斯坦的《The sports gene》中文译名《我们与天赋的距离》探讨的便是这个问题。书中讲述体育运动领域众多冠军的故事,
从遗传基因学、运动科学、生物学等多角度,来剖析他们到底靠什么勇夺桂冠。
有趣的是,作者对颇具影响力的“一万小时定律”提出了质疑。他认为这个1万小时定律从一开始就着眼于在音乐和运动领域颇有建树的研究对象,大多人都被排除在研究之外,几乎没有提及天赋与遗传因素。
诸多案例与数据都显示遗传与环境之间的纠葛是如此复杂,于是催生了一个问题:在当今的体育运动中,基因检测是否有实际用途?答案是肯定的。
让人惊讶的是,赛场上出现的猝死、脑损伤和受伤事件大多与特定基因有关,甚至基因还会影响人们对疼痛的感知。所以,本书在大量案例、数据、实验、结论之外,更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运动科学的窗口。
版权声明:
作者:dingding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44854.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