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救援与援助

大家好,我是沐阳,见字如面~

今天我们聊一聊心理救援与援助。

一、什么是心理救援?

在伤害和灾难性的危机事件中,我们除了向伤病员提供身体上的伤痛救援,还需要考虑幸存者是否存在心理上的伤害;心理救援是设计用来减轻灾难事件所带来的痛苦(创伤),以增强当事人短期和长期功能性适应能力的方法。

1.为什么灾后急需心理干预? 

①灾难印记一辈子不会消失。

②大灾后往往是心理疾病的高发期。

③灾难幸存者中,相当多的人表现出身体及情感方面的不良反应。

④理论上说,卷入灾难事件的所有人都会留下心理阴影,区别只是在于程度的轻重。

早期心理反应会导致功能性适应的障碍,不及时干预可能会酿成巨大的灾难,有了心理急救人员的共情和关爱,这些早期心理反应可以有效地得到控制。

2.心理救援不是什么?

①不是心理治疗。

②不是进行建议。

③不是为其他人作决定。

它是陪伴并支持受影响的人们自己作决定。

3.心理救援的原则

①安全保障。

②需求评估。

③稳定化。

④提供信息。

⑤联结社会支持和协助服务。

⑥促进自主、树立希望。

⑦仪式化。

4.心理救援的目标

①建立人性关系。

②加强安全感。

③加强安全感。

④提供安抚及隐私的环境。

⑤倾听。

⑥协助确定适应性应对角色。

⑦建立必要的社交网络。

⑧提供最新全面信息。

⑨转介服务。

5.心理救援的主要对象

儿童、孕妇、“新妈妈”、身体虚弱的人、多次流离失所的人、残疾人、严重的精神病人、财产严重损失者、重伤人员、第一次遭受严重打击的人、医护、军警、志愿者等急救人员。

二、什么是心理危机

心理危机是指个体遭遇战争、灾害、交通事故或疾病、人际矛盾、工作压力、家庭冲突等超出人们的日常经验范围、对当事人造成重大压力,并常常伴有无助、惊惧或恐怖等情况的“重大事件”。

1.心理危机的类别

①境遇性危机

遭遇了如台风、地震、泥石流、海啸、交通事故、空难、火灾、洪水等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由此引发的个体在心理、行为、生活发展等诸多方面出现混乱或应对功能失调。

②丧失性危机

由于个体失去亲人、朋友或身边重要的人所引发,主要表现为心理、认知以及行为上的功能失调。

③发展性危机

指人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发生急剧转变或变化时产生的适应不良的危机,例如失业危机、退休危机、大学新生危机、新兵危机、毕业生危机等。

④存在性危机

指人生的重大问题,例如责任、独立性、自由、价值、人生意义等。

2.心理危机的特征

①具有时限性,大多在1~6周内消失,一般情况下不超过6~8周。

②在危机期,个体会发出需要帮助的信号,并愿意接受外部的帮助或干预。

③干预的效果主要取决于个体的素质、适应能力以及自身的调适动机。

3.心理危机发展的四个阶段

①震惊期

在这个阶段,刚经历伤亡及危难性事件,乐能会出现以下反映:

身体反应:颤抖、呼吸急促、头晕头痛、流汗等。

行为反应:失控、不合常理行动、坐立不安、迟钝等。

情绪反应:激动、恐慌、麻木、愤怒、内疚、呆滞等。

思想反应:混乱、判断力下降、否定现实、非理性想法等。

这个阶段救援者的角色像父母,接触、陪伴、倾听、关怀、防止过激。

②瓦解期

当处于危机中的人从灾难中反应过来,发现现实世界已经发生了改变,他们不想放弃失去的一切,这时候,可能会用愤怒、退缩、焦虑、内疚、思念等应对来维持心中的希望。

这个阶段救援者的角色像教师,陪伴、倾听、指导、教授。

③接纳期

在经历一个周期的痛苦体验后,当发现现实无法被改变,人们开始寻求转变和突破,例如重新认识自己,重新开始生活,这时的生活适应状况与自我认知将决定一个人是否能过好以后的生活。

这个阶段救援者的角色像心理治疗师,陪伴、倾听、支持、引导。

④重建期

此阶段当事人自我规划未来新生活,同时还须警惕创伤危机的影响。诸多证据表明有必要在危机事件后长时间的关注由危机事件带来的影响,防止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

三、心理急救的策略与方法

1.接触与投入

回应发出的接触信息,以富有同情心的态度主动接触。

介绍自己,征询他是否愿意与你谈话,要专注、和蔼、平静地说话。询问当前的需求,找出紧迫问题,及时的医疗关注。

可以借鉴的技巧:关切的眼神、温暖的拥抱、倾听的耳朵、紧闭的嘴巴、一杯温水、需要时递上一张面巾纸、给儿童精心准备的玩具等

2.安全与舒适

提高即时和持续的安全感,使其得到身体和情感上的舒适。

①确保第一时间的人身安全。

②提供有关救灾活动的准确信息、帮助了解情况。

③注意给幸存者提供舒适的身心环境。

④鼓励社交活动。

⑤照顾与父母或照料者失散的儿童。

⑥避免更多的创伤体验和提示创伤的因素。

⑦救助家人寻找下落不明的幸存者。

⑧救助失去了亲人的幸存者。

⑨慰藉幸存者的精神需求。

⑩提供殡葬信息。

⑪应对创伤性哀伤。

⑫安抚接到家人死亡通知的幸存者。

3.稳定情绪

安抚和引导情绪紊乱的幸存者

①进行日常活动:散步、放松、深呼吸。

②着陆的方法:注意力从内心思考转回到外部世界。

③允许哭泣。

④情绪强烈时,叫当事人的名字。

4.收集信息

识别即时需求与担忧,收集相关信息,制订个体化的干预措施。

①立刻转诊的需要。

②提供另外服务的需要。

③提供随后会谈的需要。

④使用有用的心理急救措施的需要。

5.实际帮助

提供直接与即时需求和忧虑等有关的实际帮助。

①在整个心理急救过程中应该随时讨论最迫切的需求,要尽可能多地满足幸存者所认定的需求。

②让树立可以实现的目标可能会扭转无法应付的感觉

③帮助实现多次重复的成功经历,帮助增强把握局面的信心,从而成功地从灾难的打击中恢复。

6.联系社会支持系统

帮助与支持资源建立联系,包括家人、朋友以及社区援助资源等。

①加强与家庭成员和其他重要人物的联系。

②鼓励利用即时可用的支持人员。

③儿童、青少年与大人聊天、做愉快的活动。

社会支持关系到人们在灾难和恐怖事件发生之后的情绪安定和复原。

社会关系较好的人更倾向于参与到灾难后复原性的支持活动中来。

7.提供应对方法

提供关于应激反应和减轻压力、促进适应功能的方法。减轻焦虑、压抑改善状况,渡过难关。

①与他人交谈,寻求帮助,获知信息。

②获得充足的休息、营养和锻炼。

③休假、正常的作息。

④投入分散精力的活动,运动、阅读。

8.联系协助性服务机构

帮助幸存者与他们目前或以后需要或可以利用的相关服务机构建立联系。

①医疗服务。

②心理健康机构。

社会支持机构。

④宗教机构。

⑤毒品和酒精戒断机构。

⑥儿童福利机构。

四:心理救护人员的素质与自我调节

救援人员在现场目睹一切,也有危险伴随,同样也是受害者,救援的同时也可能导致自我身心的耗竭。

1.心理救援工作者要求的素质

①最少具有高中程度 (可以处理数据及有学习各种观念的能力)。

②最好是当地人。

③能够以一种稳定、成熟及理性的态度工作。

④拥有足够的热情、体力,愿意帮助别人的人。

⑤可以与他人共同工作,不会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别人身上。

⑥能够接受指导,而不用敷衍的方式响应。

⑦拥有乐观但有现实感的人生观。

⑧面对压力时,依然拥有高度的动力来维持主动及丰富的内在活力。

⑨能坚守并尊重幸存者的隐私权,而不会在闲谈时提及。

⑩面对独特的族群时,会运用不同的处理技巧。

⑪懂得自我拿捏分寸而不会过度介入幸存者的复原。

2.救灾工作期间

常见应激反应:

①增加和减少活动、睡眠困难。

②麻木、愤怒和挫折感。

③混乱、缺乏主意、决策困难。

④恐惧、恐怖及无助。

⑤抑郁或焦虑症状,社交减少。

极端应激反应:

①同情的压力:无能为力、困惑、孤独。

②同情疲劳:疲软、疏远、放弃。

③自主或不由自主地再次体验创伤体验。

④试图在专业领域或个人生活中超越控制。

⑤退缩和隔离。

⑥变得过分投入工作或睡眠。

⑦人际关系的严重困难,包括家庭暴力。

⑧伴随绝望的抑郁,冒不必要的风险。

3.对救援工作者的关怀与照顾

①限制工作,轮班不超过12个小时,鼓励工作中的休息。

②从最高水平暴露的作业向较低水平暴露的作业循环。

③设置时间期限。

④确定在管理、督导和支持等方面有足够的救助者。

⑤鼓励同伴搭档和同伴咨询。

⑥进行督导和案例讨论。

⑦进行压力管理训练。

4.救援工作者的自我调节

①轮休时期拒绝接受委派任务,避免与太多的幸存者一起工作。

②定期和同事、家人、朋友联系。

③与搭档或团队一起工作。

④放松、压力管理、身体照顾、茶点休息。

⑤利用定期的同伴咨询和督导。

⑥尽量灵活、耐心、宽容。

⑦接受他们不能改变每件事情的事实。

5.心理救援工作者的常见思维误区

①花时间休息是自私的,其他人昼夜不停地工作,我也应该如此。

②幸存者的需要比救助者的需要更重要。

③我可以通过一直工作,作最大限度地奉献。

您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吗?欢迎留言、探讨~

今天就聊到这里,感谢关注、转发、点赞,您的支持是我前进的动力~

版权声明:
作者:dingding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44994.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