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隋代及初唐的诗歌(三)(1)

三、王绩和通俗诗

宫廷诗并存的“民间诗歌”。唐初宫廷诗刚兴起的时候,基本上是唱赞歌,讲开创者的丰功伟绩。但在民间也出现了一些不一样的诗歌。比如王绩。作为隐逸诗人的王绩唱起了跟宫廷诗不一样的沉郁苍凉的调子,以其清高淡远的诗风受到追捧。

1、王绩(585-644),字无功,号东皋子,山西人。是当时的大儒王通的弟弟。

王绩在隋朝末期时曾任秘书省正字(类似文员)、六合县丞等小官。由于仕途不得意,所以他的行为放诞,不喜欢礼教的约束。再加上隋朝末期社会比较动乱,很快他就辞官回家隐居了。唐朝初期的时候,他被征召为太乐丞,也是个小官。他好饮酒,官家每日给他的酒才三升(大约三碗),都不够他喝,他能喝一坛。总之每天他都是酩酊大醉,时人称他为“斗酒学士”。

在王绩之前,东晋时期的陶渊明也喜欢喝酒,所以王绩特别喜欢陶渊明,还有竹林七贤。他们都有一个特点,就是隐居喝酒、放浪形骸,以及受到老庄思想和佛教的影响。王绩也是如此,特别任性不羁,所以在他的诗歌作品里,歌颂饮酒是常见的主题。而且,他在诗歌当中一方面表达了愤世嫉俗、蔑视法礼、不满现实的思想情感,另一方面又流露出比较颓放和消沉的情绪。

但是,王绩在唐诗发展史上是有意义的。他是唐代山水田园诗的先驱,对唐代五律诗的形成有一定贡献

如《野望》: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我在薄薄的暮色起来的时候,在野外四处张望,走来走去没有可倚靠的地方。每一棵树都是衰落凋败的秋天的颜色,每一座山头上面都有夕阳的余晖照着。牧人驱赶着牛群返回,猎人带着猎物回去。我看到这些人并不认识,长声歌唱采薇的诗句。

关于“采薇”的典故:伯夷和叔齐是商代小国孤竹国的公子,他们在周武王建立周朝后决定不吃周朝的粮食,而去山上采薇草吃,最后知道薇草也是周朝的,便也不吃,直至饿死在首阳山上。

王绩在怀念伯夷和叔齐,其实也是在表达自己高洁的品格。同时表达了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人理解、没有归处,只好隐居独善的寂寞无聊的心情。

这首诗写景比较清新淡雅,抒情自然质朴,语言洗尽浮华,非常宁静,像一幅画不事雕琢。跟六朝以来的华丽绮靡、矫揉造作的风格截然不同,有一种朴素美。而且,这是较早出现的标志着唐诗风格的山水田园诗,也是一首完整的五言律诗。

在以前学习《古诗十九首》的时候,我们很少能看到对仗工整的句子。而在这首诗里,我们发现对仗多了起来。

不仅如此,它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平仄非常协调。如“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韵律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所以说它的平仄很协调,完全符合律诗的格律要求。在唐初能做到这一点,可以说开了先例。

又如《秋夜喜遇王处士》:

北场芸藿罢,东皋刈黍归。

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

在屋北的菜园锄豆完毕,我又收割了黄米回来。在秋天月满时刻,恰与老友王处士相逢,而且还碰到了萤火虫在飞,真是太美好了!

这首诗写了诗人躬耕田园的喜悦,很有陶渊明的风格。

版权声明:
作者:ht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45145.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