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人到底是为什么活着?

活着是否真的如叔本华所说的那样:人生就是在痛苦和无聊这二者之间像钟摆一样摆来摆去。

生命就是在两种悲剧之间来回摇摆,一种是追逐欲望过程中的痛苦,另一种是达到欲望之后的空虚与无聊。

因为欲望的满足总是暂时的、有限的,总是满足一个又引起十个,永无终止,这样欲望就永远无法得到满足,也是痛苦。所以痛苦就是人生所不可避免的吗?

在追求欲望满足的过程中我们已经精疲力尽了,怎么能够赚更多的钱?怎么能够有更多的爱?......

这些问题已经足够我们焦头烂额了,这些问题里已有足够多的求而不得又无可奈何了。

还要再继续追问人为什么活着吗?

从出生到死亡,从校园到社会,从一次次的摔倒中学会走路,从做不完的作业到完不成的业绩,从渴望独立渴求自由再到确认自己的平凡。

随着年龄的增长,愿望也在不断变化,每个阶段都伴随着迷茫、怀疑,似乎怎么都挣不脱。

人生总是这些固定阶段的循环。快乐、烦恼、欲望来了又去,去了又来。

世界上的每个角落,都上演着相似的人生:

努力、拼搏,拥有更多,获得认可,然后呢?

要是一切都是为了生活,那么生活又是为了什么?

活着没意思死又不敢死。

知道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活的不够好,但是还有比我们更差的。想做点什么,但是做着做着就不了了之了。想改变现状,折腾一圈儿之后发现还是老老实实地安于现状吧。

似乎存在着一个黑洞,吞噬着对生活的热情和动力,每天都活在一个怪圈之中,无法迈出一步。

回过神来,发现已经几个月,几年过去了,却什么都没有改变,只是单纯地活着,重复着每一天的生活。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宏大的事情,比如爱,比如恨。但是随着年龄的渐长,我们逐渐意识到另一种更极致的宏大——虚无。

不论我们是一无所有还是坐享一切,我们都可能会在某个阶段和人生的虚无感相遇。我们都会在某个时刻问自己: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我们许多人为此困惑,在心理学上,又叫做“存在性焦虑”。

存在性焦虑从个体的层面,其实是没有办法解答的。为什么?因为存在就是一个系统最原初的状态,是一切的原因和起点。因此,存在的意义本身,就是一个“自我指涉”的问题。这种问题是没有办法从系统内部获得回答的,只能从系统外部进行回答。

如爱因斯坦所说:“你无法在制造问题的同一思维层次上解决这个问题。”

电影《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里,有句非常经典的台词——“Find something bigger than yourself ”(找到那些比你自身更宏大的存在)。

你的心智模式是你最大的问题;同时,你的心智模式也是你最好的答案。

我们需要找到一个比自我更加宏大的存在,才能摆脱生命的迷茫和困惑,有觉知地生活。

当我们出于功利和收益而去追求某件事物的话,那么最终一定会面临存在性焦虑:我如此拼搏,就是为了让自己过得更好,拥有更多的资源,获得别人的认可、肯定和羡慕……然后呢?

大概率是一个欲望被满足,十个新的欲望和烦恼又泛起。

再然后呢?没有然后了。你很难回答。

生活本身是没有意义的,但你可以为它赋予一个意义。

我们必须找到一件高于个体的事情,把自己融入进去,让自己成为它的一部分,它才能够为你的存在提供意义。

我们歌颂父爱母爱的伟大,为什么?单从生孩子来说,一位女性选择生孩子是纯粹的赔本买卖,她要牺牲自己的美好时光,在这段时光里她本来可以发展事业,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是她怀孕之后,甚至要赔上自己的健康甚至生命。她为什么这么做?因为在那个时候生孩子孕育后代的意义超过了她自己。

一位父亲,年纪已大,身体也不好,却还要在工地里冒着严寒酷暑,省吃俭用,用血汗挣来的钱却尽数奉献给了孩子,为什么?因为这是他存在的意义。

当然了,这些都是从前我们解决存在性焦虑时的答案。用一个小集体,把个体与它绑定,让这个小集体成为个体存在的根基和目的,比如家族、社区和宗教。

到了现代,个体意识开始蓬勃发展。我们不再认为一个人必须依附于家族、社区或宗教,而是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因此,存在性焦虑才真正成为一个问题:失去了对这些系统的依附,我们如何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呢?

答案还是一致的。

我们今天的时代,从出生到死亡,并没有哪个人能够绝对要求我们必须去完成什么事情,从这方面来说,我们是自由的。

正是因为我们自由地选择了某件高于个体的事业,愿意为之投入时间和精力,甚至牺牲一定程度的自由和其他可能性,这些事业,才构成了我们生命的意义。

茨威格在《人类群星闪耀时》一书中写道:“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强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使命。”

我们每个人其实都可以在成长过程中,找到一个比自身更强大的存在,发现生活中更宏大的蓝图,从而让自己不枉此生。

如何找到呢?

去行动!

如果你不知道你想成为谁,你就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你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你就无法做出选择;你无法做出选择,最终你可能就什么也得不到。通常,当你把身份定义清楚了,答案也就自己出来了。

寻找我们身份的过程,也是我们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打开心智》、《认知觉醒》、《心智觉醒》、《直击本质》,用《认知驱动》,进而《心智突围》、《认知突围》,《弹性生长》,以及《把时间当朋友》,收获《认知红利》。

(以上是我所读的关于个人成长的书籍,收获良多,推荐给大家)

版权声明:
作者:Alex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45658.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