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成长与救赎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只风筝,无论那意味着什么,勇敢地去追。

尽管合上这本书,已经是2天前的事情,但是再看到这个书名,却还是忍不住热泪盈眶,要我说,这个书名起的真是太好了。

我是第一次如此投入在一本书里。

我用空闲的时间,7天才看完《追风筝的人》,还记得看完最终篇章的那一刻,便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心里好像有一块大石落下了,那颗七上八下的心也终于在这一刻得到了平静,只是陷入了无尽的深思。

回想起这一周的时间里,我似乎都沉浸在阿米尔的“回忆录”中,与他身边的人、事、物深深地羁绊在一起,我像时空的旅人,亲眼见证这一切的发生。

但我还是得承认,也许我并没有完全地理解到小说里的所有内容,不过书中的情绪却已被我照单全收,与此同时,有三个角色在我的心里永远地扎下了根,他们是哈桑、阿米尔和他们的爸爸。

还记得看到第13章时,那是一个四下无人的周四,只有我忍不住的啜泣声回荡在房间里,我眼里的一行行字都像是泪腺的催化剂,那功效比洋葱还猛烈得多,我一边看着书里的情节,一边擦着眼泪,忍不住哭出声,寻常,我总是能忍住的,但那一刻,仿佛自己是书中那个受委屈的人,就这样,从13章哭到了17章,之后,我整个午饭时间都心不在焉,回想着那一幕幕催泪的场景。

在那个片段里,哈桑似乎成为了我的朋友,我对他产生了深深的共情。

我认为如果有什么可以用来形容善良,哈桑就是那个化身。作者的笔下,他是那样一个至真至善的人,才会让人觉得是这个世间配不得他的美好,他勇敢、忠诚、纯良、知足、感恩、坚韧,那些美好的品质或许直到今天,也会被人们随意践踏,人们总是认可这样的品质,但并不总是能够发自内心的欣赏和靠近,毕竟大家都沾染了一些世俗。

只有他,始终如一地贯彻着——“为你,千千万万遍”,即便是被对方伤得体无完肤,他依然如此。

如果说对哈桑,是至始至终的美好向往,那么对于阿米尔和他爸爸,则是一场心灵的疗愈。

读到后面才发现,原来阿米尔的爸爸也跟他一样,心里藏着一个不能说出口的秘密,而那个秘密都跟同一个人有关,他们俩一样,一生都在追寻自我的救赎。

在爸爸的故事里,对阿米尔淡漠的父爱说得通了、对哈桑无时无刻的挂念说得通了、惯行一生的公益行为也说得通了。儿时珍惜的人,要么死了,要么就快要死了,仿佛只剩下阿米尔自己成为了那个真正十恶不赦的人

好在最后,每个人都寻得了自我的救赎。


实际上我们知道,故事里的很多悲剧都来源于战争,而关于战争我也无力表达太多,生长在和平的年代和国度是我一生的幸运,由此,我只能通过前段时间巴勒斯坦的遭遇去代入这个故事里,也许并不十分恰当,但我尝试着不去回避故事里关于战争的内容。

“人就是这样,总会活在某个时限内,那里的世界也许是几年之后连自己都无法理解的,但这又是我们无法实破的。”

书里还有一句发人深省的话:“许多年过去了,人们说陈年旧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终于明白这是错的,因为往事会自行爬上来。”

谁说不是呢?有些往事总在某些午夜梦回的时刻浮现在脑海,出现在梦中,被人们所谈及,那些成长中的人和事,都会镌刻在我们的记忆里,而有些,连时间都无法冲刷和淡化,它就在那里,无比坚挺。

我想,正是以阿米尔为第一视角的叙事,让我感受到了像每一个你我那样,一个有血有肉、有爱有恨、具有复杂的多面性的人,成长中那些细碎的小事是如此的真实而又波动人心,我们也或许曾是阿米尔,不够勇敢、不够坦荡,而又向往爱与认可,我们都不是哈桑那样完美无瑕的人,因此疗愈才有了意义。

而我要说,《追风筝的人》打动我的并不只是故事和人,它细致入微的描写以及人物的刻画都是那么栩栩如生,浓重的文笔是引人入胜的关键。重要的是,我们沉浸在故事中,观察着故事里的人,反思着自己,从而获得内心的治愈,至此,《追风筝的人》有了具象化的意义。

也许你我总在成长的过程中寻求爱与救赎,就像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只风筝,我们紧握着手中的线,并不总是清醒,也不总是坚定,但人一生总要守护些什么,追逐些什么,希望我们都能看见人性的光辉,学会爱与被爱。

版权声明:
作者:zhangche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45674.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