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顶一万句》有感于亲子关系
《一句顶一万句》有感于亲子关系
《一句顶一万句》中的夫妻关系很少有特别融洽的,亲子关系也是如此。
里面描写了好多艺人,做豆腐的、剃头的、开染坊的、杀猪的、做竹器的,儿子都是不愿意接父亲的班。像卖豆腐的老杨,三个儿子,没有一个心甘情愿想路父亲做豆腐的。中国传统文化一直重视“孝道”,子承父业,可是书中儿子都不愿意子承父业。而且书中好多亲子关系都不好。
就像书中的杨百顺,为了逃避跟父亲做豆腐,跟弟弟杨百业争取一个去上学的机会。结果杨父作了手脚,让抓阄决定谁去上学,两个纸条里全写的“不去”,然后让杨百顺先抽,结果名正言顺地把上学机会给了杨百业。当杨百顺知道实情后,直接跟父亲决裂并离家出走,从此再也没有回过家,甚至连自己在外面结婚,都没有告知家里任何人。
书中的曹青娥也是一直与自己的妈妈唱对台戏,直到自己出嫁。曹青娥成家后,也是跟自己的孩子关系很不好。直到自己临死,才明白“人是掰扯不得的,掰扯到最后才发现,掰扯的不仅是别人,还有自己。”
结合书中的亲子关系,我觉得在家庭众多关系中,夫妻关系才是第一位的,夫妻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第二位的,因为儿女不可能陪伴我们一辈子,而且儿女也不可能完全按我们的设想的路线去成长与发展。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孝道被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可是再看《一句顶一万句》中的亲子关系,好像并未遵循我们祖祖辈辈所倡导的孝道。反而是亲子关系都很紧张。而根据以往书中所了解的美欧等国的亲子关系,则很少受孝道的束缚。中国人所代代追求的孝道,好像并未得“道”。
中国是农业发展国,在食不裹腹的年代,大家都少吃一点,人人奉献一点,虽然都很饿,但饿不致死,所以孝悌之道所主导,让每个家庭成员得以成活。养儿防老便成了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的思想。
但欧美等国,多是由狩猎过渡到现代文明,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体现得更加明显。如果一个人因为伤病或年老不能捕到猎物,就会被杀死或自生自灭,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亲子关系不像中国联系紧密。父母与子女之间,会彼此尊重,尊重彼此的选择,尊重彼此的人格,彼此更加独立。老人对儿女的依赖性更弱,彼此的独立性更强。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