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和冥想

曾经见过这样一个有关冥想的比喻:

你坐在马路边上,看着马路上的车来来往往

这些来来往往的车就是你的思绪和杂念。

当我们尝试去阻止分心和杂念的时候,我们就像是冲上马路,试着去拦截每一辆车。但这实际上会扰乱整条道路的交通秩序。

实际上,思维是很难做减法的,心理学中就有很著名的“不要去想一头粉色的大象”的梗,只能做加法。就像大禹治水一样。

“堵不若疏,湮不若导”。

我们需要做的不是去拦停每一辆车,只需要站在路边静静观察,然后像交通引导员一样,把车辆引导到我们需要的地方。

所谓冥想、正念和元认知,其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注意力的训练,将其放到我们该放在的地方,而不是让我们的注意力和不该关注的念头搏斗。

把自己的注意力练成一把枪,指哪打哪,百发百中。

“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要干什么,该干嘛干嘛”

“把一切思维导向行动”

“平和而观,沉静而为”

写在日记本上的这些话,曾帮我度过了高三中最迷茫、焦虑、内耗的一段时光。

补充碎碎念:

正念和冥想对自己来说,是为了拯救自己

是将自己从焦虑和心悸中拯救出来,通往身体健康的必由之路。

晚上睡觉时总想集中注意力在呼吸上,但是总坚持不了太久就杂念横生了,你的车水马路类比方法对我触动很深。

与其说这是一个梗,不如说是某一个心理现象的比喻

具体内容就是,当你在心里越控制自己不要想一头粉红色的大象,那头粉红色的大象就会越容易出现在你的脑海里面

心理学用这个例子想说明的道理就是,你越控制某类思维,某类思维就会越顽固地存在。

就是后面的八个字“堵不如疏,湮不若导”

与其拼命抑制住洪水,不如恰到好处的引导,让洪水泄走。

以前觉得读书读纸质版书才是有感觉的,自从接触了这种读书方法,我好喜欢这种与共读这本书的书友讨论,了解别人的观念,发表自己的观点的方式。感觉读书都变的更有意义了。

记录日程虽然没有让我成为像柳比歇夫那样厉害的人,但提高了我对时间的敏感度。

因为我每记录一笔浪费掉的时间,比如因看手机荒废了2小时,心里就会有一种愧疚感,进而就会不自觉地希望自己减少这种浪费,毕竟记录这样的日志并不光彩,谁愿意自己的生命都是由这些无聊的事情组成的呢?

当然我有时候也过得异常忙碌,常常忙得晕头转向,看着密密麻麻的日志,也不禁会想:“自己到底在忙什么?”

因为这些忙碌往往都是在被动应付外界的压力,而非自己主动在追求什么。

于是我问自己:如果一直被外界的安排牵着走,即便每天过得很“充实”,又有什么意义呢?

人大概就是这样,都希望自己的一生能过得更丰富精彩些,于是在流水日志的自然审视下,我越来越渴望过高效和有意义的生活,这种渴望日渐强烈,但一直找不到出口。

直到开始实践“每日反思”,我才发现它是一个自我觉知的新出口。

它相当于一个深度日志记录,每天只需花一点点时间,对当天最触动自己的事情或感悟进行复盘,就可以保持对生活更深的觉知,岂不妙哉!

于是我开始实践,结果一发不可收拾。

版权声明:
作者:Mr李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46717.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