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诵读经典是我们能给孩子最纯良的教育

教育的本源是什么?理想的教育又是怎样的?是培育生命力?是呵护天性?还是成为最好的自己?千年之前,孔子说:“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当下大班额、齐进度、学习与评价方式是否可以让孩子成为他自己?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刚从幼儿园走出来的孩子眼睛里满是对这个世界好奇的光芒,但目前很多的学习目的和方式是为了应付考试和升学,卷分数、卷作业的日常里,孩子们慢慢失去兴趣,越往高年级走学习变成一件痛苦的事,学习变成一种沉重的负担,甚至有的学生因为考试压力而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高考后教学楼下各种课本、试卷、资料白花花的如六月飘雪,这是我们想看到的教育吗?孩子找不到学习意义,从何去谈学习动力?教育应该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决定孩子未来的不是学历,而是他的软实力。接人待物、道德品行,这是孩子将来的立世之本,智慧博学、融会贯通这是孩子将来的发展之基。先立命天地间,才能发展向未来。这恰恰就是儒家讲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教育是什么?是命力充沛,是唤醒良知,是成己达人,是泛爱天下。

我们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先贤的智慧在时代的今天依然璀璨散发光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滋养。国家课程规划中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到新高度,小到一个孩子的成长自信与精神根基,现在开启“中华经典”的饱读与耕行,正在其道。中国人推崇: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通过诵读经典练就童子功,唤醒孩子心灵深处的天赋潜能和内在力量;不仅是为了传承文化,更是为了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和人文情怀。提升孩子的眼界、打开孩子人生的格局,培养孩子放眼天下的胸怀,通过“修、齐、治、平”一步步做到最好,成为家庭的好儿女、国家的栋梁、社会的支柱、天下的英杰。

  如何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我们的手中知行合一、生发光芒?一是有革新意识。所谓革新,并非全盘否定、打到重来,我们教师有着充足的教育理论和教学经验,对知识是专业解构,对教育是满腔情怀。教师教育自己子女和教育学生一样秉承”天下为公“的奉献与热爱精神,即使我们所做的微变只是局部的春天,但也要相信局部会有花开。革新是在当前的痛点上不麻木、不躺平,理解教育才能践行教育,坚定信念才能传承信念。二是做融合实践。当前规范化的课程体系之下,融入学堂教育特色的传统文化内涵,需要教材体系、课程模式融会贯通,比如诵读经典与增量阅读相结合,武术强身与体能体育相结合,书法练习与儿童美育相融合,中医文化与健康常识相融合,品行德育与研学实践相结合等等,这些需要在我们常态课程中立足创新,系统整合,更需要教师因校制宜深度践行。三是躬身学习精神。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父母是孩子成长的镜子。教育从来不是对于孩子一个人的功课,而是每位父母和师长的日常修行。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先要做什么样的父母和老师。手捧经典一起读,家和事兴共践行,学习传统经典的文化之美,学堂教师的先进之法,从而由学到察,静修沉淀,真正启航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理解和文化传承。四是循序渐进。在适合的教育里因材施教发挥育人的功能,在适度的教育里不骄不躁、不挫不馁,用科学的发展观遵循儿童客观生长规律。12岁之前是记忆的黄金周期,童年的基本功会成长为成年后的基本能力,孩子的潜能被看见、被关注、被尊重,那他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就能自动化进行学习和思考,教师不止是航向的灯塔,还要做坐在路边的鼓掌人,为成长赋能。

教育是我们的职业,却是一个生命通向未来的命业。希望我们立身行道让教育成为成全孩子生命精彩的美好事业。

版权声明:
作者:Zad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47214.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