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理解的师德》读书笔记
唯有依靠你们
——致未来教师的信
我们的教学,并不把教师的知识搬入学生的头脑中,而首先是应该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亲密的、相互理解的活生生的人际关系。
未来的教师们,请谨记,促使学生学习的最强大的力量,并不是把多少知识塞进他们的大脑里,而是点燃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以及让他们养成埋头苦干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并能相信自己,有自尊感。
只要能让这些力量活跃在学生的心中,你们就是不折不扣的教育家,就会是学生们尊敬的人。但如果这种无与伦比的精神力量的火焰一旦熄灭,那些影响学生心灵的最聪明和最微妙的方法都会失去生命力,你们就会变得束手无策,因为那些再聪明的方法都没法起任何作用。
寄语后来人
亲爱的朋友,用智慧、知识和永无止息的求知欲,在学生身上延续自己吧。这就是我们教育的神圣使命。
寄语后来人
亲爱的朋友,我在学校工作了34年,我以为,我有义务和权利把自己的教育遗嘱留给您。
我的第一条遗嘱是:让您的学生的儿童时代和少年时代成为认识祖国的时代。
我留给您的第二条遗嘱是:我们培育的是祖国的新人,只有我们用为国家服务这一最高标准衡量自己的行为、自己的劳动、自己的活动时,庄严和美才会成为学生易于理解的东西。我们教育的伟大使命是把最美好的东西,把祖辈们为了人类的幸福创造出来的最贵重的东西,注入我们所塑造的人的心灵。
我的第三条遗嘱是:要教会学生用公民的思想和公民的追求去观察世界。在我看来,真正的教育开始于一个人被理想所鼓舞,能认清自己,并开始认真思考自己生活的意义和目的,审视自己是一个什么人和应当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多年的教育经验告诉我:教育工作的最高成就是学生意愿的道德核心。假如学生的向往以高尚的道德为基础,那就意味着我们的教师们是真正的新人的塑造者。
我年轻的朋友,要教会学生读懂人的心灵这本书——这是我的第四条遗嘱。要教导学生把他人的欢乐和忧虑变成自己切身的欢乐和忧虑。要让学生们知道,他们需要他人,他人也需要他们,在这种相互的需求中,培养出他们精神世界中最宝贵的财富。
用为人们做好事的欢乐在自己的学生身上延续自己——这是我的第五条遗嘱。
就教育的本质而言,我们的教育工作简而言之,就是从一而终地关怀学生的生活。请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在我们面前的是易受伤害和异常敏感稚嫩的心灵;学校的教学不是干巴巴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搬进另一个头脑,而是每时每刻在进行心灵的接触。如果我们认为,我们的学生天生就具备坚忍不拔地克服困难的品质,那就大错特错了。
年轻的朋友,我留给您的又一条遗嘱是:请把保护儿童的信赖这朵最娇柔的鲜花,当作最宝贵的珍宝一般来保护。信赖,它是很容易折损、憔悴和被不信赖的毒汁毒死的。作为儿童的指导者、教师和仁爱的楷模,关怀他们的生活和健康、利益和幸福,关怀他们精神生活的充实——就意味着首先要温柔和机警地抚育儿童对您的信赖这朵娇弱的鲜花。冷漠——是我们整个教育事业最凶恶的敌人。
建立师生之间的友谊,是一项需要耗费巨大精力的劳动。需要花费巨大精力。有人单纯地认为,要想建立师生之间的友谊,只需要带他们去玩,跟他们去行军、烤土豆、坐在篝火旁分享他们的欢乐就行。这种看法太肤浅了,与学生建立友谊——需要用我们的力量、我们的思想、我们的智慧、我们的信念、我们的情感修养,使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变得高尚起来,使师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在统一维度,才有可能达成。为了缔造师生友谊,我们需要耗费极大的心力,如果没有这种心力的付出,师生之间的友谊只会是低级庸俗的亲昵。
教师的人格、教师集体与学生的全面发展
只有当一个学生从内心里,希望成为像教师那样的人的时候,教师所说的每句话才具有吸引和鼓舞的力量,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学生们所学的知识才能转化为信念。那么,在教师的人格中,什么东西最能吸引儿童和青年?从这种概念上来,什么东西促使孩子们变成了我们的学生?什么东西能在精神上把学生联合起来,从而造就了一个在思想上、道德上、精神和心理上保持一致的学生集体呢?
这首先要看教师在生活、工作、行为中体现的理想、原则、信念、观点等,能不能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因为没有这个和谐的整体,也就没有教育者完美的人格,也就没有真正的学生集体。
那么一个优秀的教师集体需要靠什么力量才能以建立、生存和发展起来呢?只有依靠集体的思考和创造才能把它们联合起来。当一个校长善于把各个教师组织起来进行集体思考,并在创造性的劳动中去实现集体的思想时,他才能成为这个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为了使教师集体成为每一个教师的思考、创造性发展的源泉和生长环境,必须以下列几条信念把教师联合起来。
第一条信念——深信教育的力量。这种信心应当成为每一个教师的良心,成为整个学校的信念。
第二条信念——让学生理解和体验到自己对于国家所肩负的义务。这一点能从思想上把全体学生联合起来。学校集体和它的每一个成员都应该感受到自己与社会、与国家是休戚相关的。
第三条信念——深信智慧的巨大可能性。这是对孩子们施加有效影响的前提条件。我们的全体教师只要坚定地相信,只要安排好教育过程,只要达到教与学的充分和谐,就能够使学生掌握比现在更广泛的知识。
师德·教师与方法
教室里的创造与热情
当今时代,要做一名好教师,仅仅精通自己所教的科目是远远不够的。在我看来,做一名好教师的一个主要条件,就是要相信人的力量,善于发现人的积极因素。
高尚的品德,现在也已经成了教师教学技能中最重要的条件。
教室里的创造与热情
要想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教育是内在的核心动力,而要达到这一目标的决定性条件则是需要我们有好的教师。
真正的教育者,是既能传授受教育者相关的知识、学习的方法,更能帮助他们克服困难的人,只有具有这三样能力的人,才能成为好的老师。
当今时代,要做一名好教师,仅仅精通自己所教的科目是远远不够的。在我看来,做一名好教师的一个主要条件,就是要相信人的力量,善于发现人的积极因素。 高尚的品德,现在也已经成了教师教学技能中最重要的条件。
别让心灵锈迹斑斑
究竟怎样才能培养起人们对公共利益的敏感呢?为此我们的教育应当做些什么?而实际上,我们的教育又是怎样做的呢?
首先,应当使年轻一代生活得艰苦一些。当一个人成长的道路总是顺当、平坦,就很难把他们培养成真正的人。人珍惜的只能是他注入自己心血的东西。而这里所说的艰苦到底是什么呢?如果没有艰苦的环境,还要为他们制造一点艰苦不成?制造倒不必,我们的教育只需要让孩子们善于看到它们,不绕道而行,并能坚忍承受就算达到了目的。人应当生活得艰苦一些,再艰苦一些,随之而来的便是迎向目的和达到目的的欢乐。
语言的绝妙教育作用
教师口中的语言是一个强有力的工具,就像演奏家手中的乐器,画家手中的颜料,雕塑家手中的刻刀和大理石一样。没有乐器就没有音乐,没有颜料和画笔就没有绘画,没有大理石和刻刀就没有雕塑,同样,没有活生生的、深入人心的动人的语言,就不会有学校,也就没有了教育。语言仿佛是一座桥梁,教育科学就是通过语言这座桥梁最终变成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教学能力的。
爱孩子,就要保护他们免受邪恶的侵害
怀着沉重创伤来到学校的儿童,他们无法以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身边的人,也不相信善良。如果不保护他摆脱笼罩在家庭中的邪恶与伤害,他们就会成长为冷酷无情的人,为了私利不顾一切,直至会凶残地消灭一切挡住其去路的人。教师们如果无视儿童的心灵创伤,不进行保护性教育,他们长大成人后,往往会走上最可怕的犯罪道路。
一直遭受精神和肉体虐待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多半变成了冷酷无情和毫无恻隐之心的人,以至于后来,好似无论什么教育都不能对他们产生影响。与其说,我们是要对这些儿童进行保护性教育,不如说是在本质上对教师的教育修养在进行考验,即考验一个教师的爱人之心和爱人的能力。
除了被虐待的孩子,另外一种孩子的状况也值得我们重视,那就是在家庭里被娇宠惯坏了的孩子。这样的孩子,通常表现出来的特征是:十分任性,毫无约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样的孩子,我们也需要对他们进行特殊的保护性教育。有那么一部分儿童,父母没有教育他们重视自身利益的同时,也要维护别人的利益,以至于这些孩子从家庭里养成了一条野蛮和荒谬的认知:“我想怎样就怎样,想干吗就干吗。”“自己的利益最重要。”——在内心里持有这样认知和信念的孩子是不幸的。如果不保护他们免遭为所欲为的“私欲”的侵害,他们最终会成长为厚颜无耻和蛮横无理的人,成为无赖。当教师在集体中对他们的品行提出劝导和一些要求时,对这样的学生来说,仿佛对他们是一种挑衅和侮辱。
激发他们自尊自爱,唤起对自身态度的敏锐,是保护孩子免遭欺骗、不诚实和利己主义侵害的最有效方法。教育这样的儿童,并非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做长期持久的工作。如何找到通往孩子心灵的途径,在我看来最有效的手段是书籍,书籍在我这么多年的经验里,屡试不爽。好多次,我都是借助书籍和与书相关的话题,来建立与孩子精神世界的联结。为他们打开辨别善恶的眼睛和心扉,从而触及他们的心情。那些优美的故事和绝佳的书籍,简直没有比它们更好更有效的方式了。
既要见树木,也要见森林
毋庸置疑,学习是一种劳动,一种艰苦的劳动。而且,获取知识也没有捷径可走。但是是不是需要青少年从早到晚苦苦地埋在教科书里,绞尽脑汁死记硬背呢?能否减轻这种学习的劳动,使高年级学生用来完成家庭作业的时间减为2小时,至少降到3小时,而八年级学生做功课的时间不超过1~1.5小时呢?根据我在学校工作30余年的经验,我认为这完全是可行的。
为此要给学生们减负?因为我们需要让他们有自己的闲暇时间。尽管这听来让人觉得很奇怪,但我们确实应该如此。学生每天的空闲时间不应少于4~5小时,在这些时间内学校不应安排学习,在家里也不应再做功课。这是学生其他方面的精神生活所必需的时间。
我们来认真分析一下,一个自觉地想学好全部课程的,能力为中等水平的学生,他的脑力用在了什么地方?
首先,他付出了全部精力用于背记,死死地记住功课,应付教师在各门课上的提问。
其次,他没有时间再去读一些课外书,以满足个人精神上的需要,也没有时间去思考,去自省。而中学教学论中有这样一个异常重要的规律性:需要背记的信息在材料总量中占的比重越大,学生出于兴趣和认知的需要所阅读的材料越小,学生的学习活动就变得越艰难。换句话说,如果我们想减轻学生的负担,比如说八年级学生的学习负担,就应该使他们用于自我陶冶的读书时间比背记功课的时间多两倍。而对于九、十年级的学生来说,则应多3~4倍。
有人试图用舍弃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内容而增加一些其他内容的方法来为高年级学生“减负”,我觉得这样的做法很幼稚。如果我们真想减轻学生的脑力劳动,就要另辟蹊径:让他们到学校图书馆去,让沉睡在书架上的书籍成为青少年的好朋友。
如何教会学生阅读的本领呢?这需要长期的训练。老师们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低年级就疏忽的东西以后就更难以弥补了。因此,每天要给一至四年级的学生布置1.5小时阅读的任务,以促使每个学生在阅读时学会思考,在思考时查阅相关书籍。
还有一点就是书写。要想提高学习效率,孩子们需要写得好、快、流利才行。我们细细观察一下一至四年级学生在书写时的情况:他们的面部和手都很紧张,额头冒出了汗水,全部精力都用在书写过程,全神贯注地一笔一画地写某个字母,又把字母连成单词。在这种状况下,他们哪还顾得上对所写的词句内容进行思考啊!而想高效地学习,学生们还应该学会边写边思考,即边做笔记,边听教师讲解,边对讲解进行思考。另外,不善于书写会使学生错字连篇,而只有正确而流利的书写,才能加深孩子们对所写内容的印象和记忆。
要知道,只有人见到了森林这个统一的整体,才会对每一棵树木形成较全面的概念。看不到河流,就不能明白,什么是河中的一滴水。因此,我们教学的过程应这样组织才行:让高年级学生对所有课题进行整体分析,对重大的、关键的问题进行独立自主的思索。
师德·教师与孩子
阅读是学习所有科目的前提
那我们这里所说,对于孩子们来说异常重要的,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工具,或者说是一种什么样的能力呢?在我看来,这种工具包括五种技能:观察、思考、表达、阅读和书写。当然,这种划分是相对的,因为思考能力和观察能力是密切相连的,而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又是思想表达的源泉。而我们今天讨论的重点是阅读的重要性。
怎样和孩子们在一起编童话
我坚信:童话是思维的乐趣;儿童在创作童话,也就在培养自己的创作思维能力,也从根基上培养起了自己的自尊感。
开发出每个学生独特的人格之美
我相信,在很多学校里都有这样的老师:他们对孩子的管教是善意的,他们的出发点也是善意的,他们希望学生多花一点时间去啃书本上的知识,并掌握它们,但最后的结果却事与愿违,那些课本成了孩子们最大的敌人,老师的善意也在无意间变成了对孩子们的敌意。
开发每个学生独特的人格之美
一个劳动创造者的尊严、荣誉和自豪能使他的思维和感受变得更加丰富,这种思维和感受的有机结合体,我们便称之为劳动的幸福。那是一种由心底而涌出的幸福和内心被填满的感觉。
每个人的素质、天赋、才能都是不一样的,就好像鱼的世界在水里,而鸟的发挥空间在天空一样。但是即使每个人的特点不一样,却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能进行创造性的劳动——有能力创造某种新的东西,用自己的双手把自己的思想和自己的创意变为现实。
我们坚信,任何一个人,在适当的条件下,经过合适的教育和引导,都能显露出自己出类拔萃的独特才华来。
把每个学生都作为一个独特的人来尊重他们,以仁爱之心来对待他们,这就意味着首先要看到他们身上不同的特质和特点,并能根据这些不同的特点来引导和开发。
在帕夫雷什中学的每一名教师,不仅会劳动,而且都在各种劳动中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技能技巧,他们都在一种或者几种劳动中成了能手。比如:物理教师会制作既结实又美观的加工木材和金属的工具,会组装收音机,能够熟练地驾驶汽车;我们的一位数学老师会用木料制作精美的家具和其他一些器具;另一位教师是出色的电工和无线电技工;还有一位是园艺家和养蜂专家;所有的低年级教师都会嫁接果树,栽种葡萄。生物教师们在教学实验园地里种植的粮食作物,产量比集体农庄的高出了三四倍。这样的例子在帕夫雷什中学不胜枚举。
我们相信,当每位教师都是出色的劳动能手时,这种教师的人格力量会吸引住孩子们的目光,会成为教师们实施教育引导的杰出力量。
怎样培养学生热爱劳动?
劳动成了真正的创造,每周、每月,都往里边添加一些新的内容。 随着想法的不断更新,前景也在不断更新。
这本关于大自然奥秘之书,它的页数翻得越多,那些与土壤和植物相关的内容也就变得越加清晰,越加容易接受。
爱的教育主线
说到这里,那究竟什么是最主要的呢?爱的教育的主线在哪里呢?在我看来,主要的是仁爱心愿的素养。
正是这种劳动,赋予了儿童用心灵去感受他人精神世界的能力。我深信,用心灵去生活,用心灵去体察,这是教育最细腻和最明智的一个方面。我教导儿童,要善于根据眼神、言语、动作和行为最微小的细节去感受他人,而首先最重要的,则是感受自己母亲的忧伤、不安和痛苦。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