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战国策·范雎说秦王(二十二)

昨天我们讲到,秦昭襄王三问而范睢不答,唯唯诺诺,敷衍了事,意在试探秦王。

对此,秦王更加恭敬,他长跪着说,是先生不屑教寡人,还是认为不值得跟寡人说话。

范睢见秦王情词恳切,这才说了心里话。对于之前的无礼他深表歉意,他不是不说,而是不敢妄言,他确实有难言之隐。

然后,范睢先是举了姜太公与周文王的例子,周文王请姜太公出山,屈身下顾三次,从渭水之滨将太公隆重请入西岐。

而范睢自比姜太公,称自己乃亡命之徒,与大王交浅情疏,今日若开门见山,就要直言割弃骨肉,罢黜外戚之计,虽是匡君辅国之事,却不知大王心意如何,故而大王三问而臣不敢对也!

范睢恐怕自己没有吕尚那么好的运气,遇到一个贤明的君王,即使交情很浅,但一见如故,也可以对彼此深信不疑。


臣非有所畏而不敢言也,知今日言之于前,而明日伏诛于后,然臣弗敢畏也。

臣子并非有什么害怕而不敢说,即使知道今天说在前面,明天受死刑在后面,然而臣子也不敢害怕。

范睢的意思是说,我之所以不敢说出我的心里话,并不是因为我害怕。我知道一旦今天我把话说出来,那明天我定会被杀死,但我不怕死。

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为臣患,亡不足以为臣忧,漆身而为厉,被发而为狂,不足以为臣耻。

我的这番主张和治国之策,大王若真能听了并照办执行,我就算死了也不觉得忧虑,就算成为一个流亡之人,也不觉得担忧,我就算浑身涂漆像生癞疮,披头散发装作发狂,我也不觉得耻辱。

五帝之圣而死,三王之仁而死,五伯之贤而死,乌获之力而死,奔、育之勇焉而死。

五帝这样的圣人要死,三王这样的仁人要死,五伯这样的贤人要死,乌获这样的力士要死,孟奔、夏育这样的勇士要死。

五帝是指三皇五帝的五帝,三王指的是夏商周三代的开创者,五伯指的是春秋五霸,像他们这些圣人、仁人、贤人都会死。

乌获是秦国的大力士,孟贲、夏育也是秦国的勇士,之前我们在武王举鼎时聊过他们,他们都是秦武王身边的宠臣。

即使他们有天生神力,勇猛过人,但终究也会一死。

范睢之所以列举了这么多人,就是想说明一个问题,就是人都是要死的,所以他是不怕死的。

死者,人之所必不免也。处必然之势,可以少有补于秦,此臣之所大愿也,臣何患乎?

死,是人无法逃避的。处在难免一死的形势下,可以对秦国稍为有些益处,这就是臣子最大的希望了,臣子还担心什么呢?

正如司马迁所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趣异也。”人都会死,但死的价值却不相同,因为他们人生所追求的目标不同。

就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一段话:“一个人的生命应当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他在临死的时候就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作的斗争。’”

这就是人活着的意义,在有生之年,多做些有意义的事情,才不枉人间走一遭。

那么,接下来,范睢又说了些什么呢?

我们明天继续!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文章部分释义及赏析资料来自网络。

版权声明:
作者:倾城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47445.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