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经典常谈》之辞赋第十一

千古辞赋第一人

屈原是我国历史里永被纪念着的一个人。

他是亲齐派,遭到亲秦派陷害,两次被放逐。流浪了九年,不能亲见亡国的惨象,又想以一死来感悟顷襄王,便自投汨罗江而死。

屈子作品特点

《楚辞》中的《离骚》和《九章》都是他放逐时候所作的。

《离骚》尤其是千古流传的杰构。屈原“信而见疑,忠而被谤”。满腹委屈,千端万绪,无处诉说,只能诉诸于笔端。篇中他将怀王比作美人,将贤臣比作香草,美人香草从此成为政治的譬喻。淮南王刘安作《离骚传》说:“《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九章》大约是汉人将各篇分立的文章合在一起,给了“九章”的名字。差不多都是“上以讽谏,下以自慰”,引史事,用譬喻,和《离骚》一样的。

《离骚》和《九章》可以算是屈原的自叙传。但《九歌》《天问》《远游》《招魂》等,却不能算自叙传。也“不皆是怨君”。屈原也是一“子”,也是一家之学,可以说是神仙家,出于巫。神仙家要无穷大的空间,要无穷久的时间,要创造出一个无限的世界来,所以作品中都是神话里的人物。

屈原受庄学的影响极大。但神仙家似乎比庄学更进一步,神仙家也受阴阳家的影响。阴阳家是齐学,齐人好“隐”,是用一种滑稽的态度来讽谏,但屈原不取滑稽的态度,他是用一副悲剧面孔说话的。

《离骚》各篇多用“兮”字足句,句逗以参差不齐为主。句逗的发展,大概多少受音乐的影响。屈原诸作奠定了这种体制。

追随者模仿者

宋玉传说是屈原的弟子。宋玉的《九辩》的题材和体制都是模拟《离骚》和《九章》的。宋玉还是第一个描写“悲秋”的人。据说景差的《大招》是模拟《招魂》的。

汉代的东方朔、王褒、刘向、王逸都走着宋玉的路。

《楚辞》成书

汉人称这种模拟《离骚》体制的为“辞”,又称为“楚辞”。

刘向将它们编辑起来,成为《楚辞》一书。东汉王逸作注,并加进自己的拟作叫做《楚辞章句》。北宋洪兴祖又作《楚辞补注》,《章句》和《补注》合为《楚辞》标准的注本。

但汉人又称《离骚》等为“赋”。大概“辞”是后来的名字,专指屈、宋一类作品。

“赋”的发展

荀子的《赋篇》最早称“赋”。

《赋篇》安排客主,问答成篇,开了后来赋家的风气。荀赋和屈辞两体也许是合于贾谊手里。贾谊模拟屈原的体制却袭用了荀卿的“赋”的名字。这种赋日渐发展,屈原诸作也便被称为“赋”;“辞”的名字许是后来因为拟作多了,才分化出来,作为此体的专称的。

《汉书·艺文志·诗赋略》分赋为四类。

“杂赋”十二家是总集。

屈原以下二十家,是言情之作。

陆贾以下二十一家,已佚,近于纵横家言。

荀卿以下二十五家,大概是叙物明理之作。

这些作品贾谊以后各家多少都受了屈原的影响,但已渐有散文化的趋势,司马相如便是创始的人。散文化更容易铺张些。可后来却发展成为了铺张而铺张。

东汉班固作《两都赋》,张衡仿他作《二京赋》,晋左思又仿作《三都赋》,这种赋是陆贾、荀卿两派的混合,是散文的更进一步。赋发展到齐、梁、唐初,被称为“俳体”的赋。

唐代古文运动起来,宋代加以发扬光大,诗文不再重排偶而趋向散文化,赋体也变了。比如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前、后《赤壁赋》等被称为“文体”的赋。唐宋两代以诗赋取士,又发展出“律赋”。对于“律赋”而言,“俳体”和“文体”的赋都是“古赋”。

赋似乎是我国特有的体制。虽然有韵,但与文相近,不算是诗。

                            2024年8月23日

版权声明:
作者:倾城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48329.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