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世界:只筛选不改变
“成年人只筛选不改变”,如何正确理解这句话呢?今天给大家解析一下:
一个人的性格、三观、思考方式以及对待问题的态度是由他的生活环境和经历造成的。你想想一个人生活了二十年,几十年所形成的性格特征和价值观,是你三言两语能够改变的吗?
每个人的成长背景、教育程度、人生阅历等各不相同,这些因素共同塑造了一个人的认知体系和行为习惯。
试图去改变一个成年人,就如同要改变一座已经建成的坚固大厦的结构,不仅需要耗费巨大的精力和时间,而且往往收效甚微。他的某些行为模式、思维方式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习惯一旦养成是很难改的。
所以,你想跟一个什么样的人相处,那就去找一个什么样的人相处。而不要随意去找个人,然后想着改变他。因为很难去改变一个人,特别是一个成年人。有些东西就像刻在骨子里的,无法改变。
比如一个很懒惰、爱拖延的人,可能是由于长期的自我管理方式、生活习惯,以及心理因素等多方面原因导致的。
要改变这种懒惰和爱拖延的行为,不仅需要他自己有强烈的改变意愿、顽强的意志力,还需要持续的自我监督和外部的督促。而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阻力,如旧习惯的惯性、自我怀疑、缺乏动力等。
你想找一个不抽烟的人做朋友,那就去找一个本来就不抽烟的;你想找一个不酗酒的,那就找一个本来就不酗酒的;你要找一个优秀的人,那就去找一个本来就很优秀的人。
你想和什么样的人相处,想找一个什么样的人结婚,那就去找个原来就是那样的。而不是随便找一个人,然后想着对方会去改变,或者想着自己去改变他。
因为改变真的很难,变优秀真的很难,任何时候都是变坏容易,变好难。长胖容易,减肥难;放纵容易,自律难,类似于熵增定律。
永远不要想着去改变一个人,成年人之间只能筛选。因为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一次就够了。
人永远是叫不醒的,人只有痛醒。你跟他再怎么讲道理,再如何劝说,都不如他自己去经历一次。
成年人是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决策权力的个体,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别人怎么做是他的事。
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强行去改变他人,不仅可能侵犯他人的权利,还可能引发冲突和矛盾。我们应该学会尊重个体差异和自主选择,不要去干涉他人的事情,同样也不要让别人干涉自己。
有的人喜欢稳定的工作,追求安逸的生活,选择在老家某个单位就业;而有的人则热衷于挑战和冒险,追求事业上的成功,选择去大城市闯荡、创业。
这两种选择哪个更好呢?我想没有标准答案,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都是基于个人的兴趣、能力、家庭情况和价值观做出的选择。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选择,而不是试图去改变他们的决定。
很多人的认知都是有限的,思考问题的方式也比较单一,永远不会去换位思考。井底之蛙总认为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你再怎么跟它争论也无法改变它的观点,因为站在它的视角里,天空确实只有那么大。
所以,管住自己的嘴巴,克制自己纠正别人的欲望,是一个成年人最大的清醒。你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放在提升自己上面就好,多取悦自己,何必浪费在无意义的人或事上面。
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多数人都只会站在自己的立场去看待问题,思考问题。很多事情你没有亲身经历过,你就体会不到它给人带来的痛苦与辛酸,也感受不到它对人造成的影响会有多大。
少管他人事,不要去干涉他人的事情,克制自己去纠正别人的欲望,会让很多事情变得高效和简单,都各自保留一些空间,也会让很多关系变得舒服和稳定。
朋友之间,同学之间,爱人之间都应该这样,既然你都选择了,有些东西只能去接受它。
对于生活中关系比较亲密的人该怎样处理呢?比如同事、好友、家人亲戚,你可以不去改变一个人,但你可以选择尽量少接触,减少主动沟通,改变你们之间的相处模式。
在人际交往、职业发展等方面,筛选往往比改变更加高效和可行。通过筛选,我们可以选择与那些价值观相符、兴趣相投、目标相近的人交往和合作,从而减少冲突和矛盾,提高效率和质量。
在选择朋友时,如果发现某个人的性格过于自私或者价值观与自己严重不符,或者跟他在一起时总是感觉不舒服,情绪低落。
那么与其花费大量时间去改变他,不如果断选择远离,结束这段关系,去寻找那些更适合自己的朋友。
在职业发展中,我们也可以通过筛选不同的工作机会和平台,找到与自己能力、价值观和目标相匹配的环境。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实现自己的价值。
比如年轻人毕业后选择远离家乡,去大城市工作,这是不错的选择。远离之前的那些烂人烂事,结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融入优秀的圈子,一切都会慢慢变好。
记住,成年人只筛选不改变。你可以改变自己,但不要想着改变他人。我们只能适应规则和环境,而无法去改变它。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