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的学与教》第五模块共读心得

乘风之道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模式基本上都是以教材和老师为中心的,备课中体现学情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但往往很多都是参杂了老师自身的经验主义和主观判断,很多预设环节有可能在课堂上遇冷或完全脱离实际,但是由于时间和教学条件以及改变的难度大而硬着头皮上,所以往往有些学生和知识点就会成为课堂的牺牲品,很多经验主义告诉我们,有些难点每年都是一样样的出现,尽管面对不同的学生,但是我们依然无法买过那个坎,极大的原因就是信息不能优化处理和反思利用。而信息技术的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恰恰就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自动保存信息并提供反思和策略的优化平台。

       信息技术平台的建立也是大数据模型的形成,而每一个学校的使用不当当是读书学习熟悉技能性的运用,更多的是在使用信息技术融和的过程中,逐步建立其属于自己的教学建模。但是所谓信息时代应该是大面积的参与,从一个备课组到科组到年级,整体的学情必定是有共性的东西,那么放大到整个学校的面就应该是体系的形成,必定是一个从上往下推行的过程,从方针上提倡,在备课组内细化,只有老师们日常化和全体性的参与,大数据的建构才不是片面的和累人的,共享必须是信息技术的大前提,反思则是备课组的每周主题。

       理念、工具和方法是学校给老师们提供的平台思维,而能否接纳和融合就是教师的学习之门要多多打开,接受研讨和修改,在改变中不断修炼自己逐步形成备课组的教学模式;两外要学会反思,就是陈老师说的写作,也像教学叙事,在实践、阅读和反思的基础上直面自己的优缺点和伙伴们的建议;多听课多学习,在新时代的终身学习大概念下,相信老师们都能接纳新的学习,所以“改改更健康”改别人改自己都是一种学习一种修炼。

版权声明:
作者:Mr李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49224.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