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多年前的这场游击战,让一统六国后的骄横秦军也吃尽了苦头

今天的我们,对于游击战自然都不陌生,上个世纪的战争年代,正是靠着游击战这打法,早期的人民军队才得以生存下来、以少胜多、不断发展。

可要说到游击战的鼻祖,不得不说这场发生在两千多年前的大战,它就是秦瓯战争。虽然史书对其记载不多,但它意义不小。

当年,一统六国后的秦始皇,并不满足于只守着战国七雄的原有领土,一心想做千古一帝的他,自然想将国家的疆域,扩展到前所未有的大。

于是,他先把眼光瞄到了岭南,想着要将国土延伸到南海之滨。当年那些崇山峻岭中,有自立山头的百越各民族在生活着。

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干的。公元前219年,他派出了50万大军,兵分五路,浩浩荡荡地向岭南扑来。

一开始,秦军势如破竹,所过之处,各部落快速臣服。毕竟,更早之前曾拥有40万军队的强大楚国,都撑不了多长时间。可是当秦军来到了西瓯国的属地,却遇到了顽强的抵抗。

西瓯是当时百越之中最强大的部落国,活动范围主要位于今天的陆川、玉林、贵港、博白一带。司马迁史记中记载:西瓯者,百越之首,带甲五万,其王曰译吁宋。

根据史料,西瓯国的王城可能位于兴业卖酒镇。秦军南下的时候,西瓯军主要屯兵地方有三处:放马坡(今陆川马坡);旧城(今天兴业卖酒镇);三罗(今陆川珊罗镇)。

他们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并没有屈服,而是勇于抗争。一开始,西瓯军与强大的秦军硬碰硬,可惜,单靠一腔热血阻挡不了秦军的铁蹄,首领译吁宋战死,部队损失惨重。

饶是如此,英勇顽强的西瓯人仍没有屈服,他们很快选出了新的带头人桀骏,指挥军队继续与秦军周旋。

所谓吃一斩长一智,吃过亏的西瓯军,没有继续沿用正面大决战的老套路,他们钻进了熟悉的丛林,让秦军找不着影儿。

然后,时常神出鬼没,骚扰秦军,让秦军疲于奔命。秦军如果追出来,他们就撤进山林,如果以为是佯袭,疏于防范,他们就变假为真,大杀一番。

在这种游击队般的战法下,曾经威风凛凛的秦军,像是铁拳锤到棉花上,有力使不出。后方的粮道,也时常遭到西瓯军的袭击,补给线摇摇欲坠。

在一次诱战中,西瓯人大破秦军,砍下了统帅屠睢的头颅,报了之前首领被杀的大仇。秦军大乱,死伤无数。史料记载:“秦军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曾经扫平六合、威震四海的秦军,在这里却被游击战吓得心惊胆战。陷于“旷日持久,粮食绝乏”和“宿兵无用之地,进而不得退”的境地,将士们“三年不解甲驰弩”。

后来,在众谋士的建议下,秦始皇下令开凿人工运河——灵渠,沟通湘、漓二江。数年后,灵渠通水,中原的粮草和兵员得以源源不断运送到岭南,最终打败了西瓯军。

据说,统一百越后,谨慎的秦始皇对岭南这片土地上人们的超强战力依然心有余悸,所以命当时秦军主帅任嚣、副将赵佗带着二十万精锐战士不必北返,长年驻扎岭南,镇守帝国的南大门。

岁月悠悠,今天的岭南大地,早已难寻当年西瓯古国的各种踪迹。曾经玉林城中有一美丽池塘,人称“西瓯池”,池上有一拱桥名曰奈何桥,桥孔倒映于滟滟春水,景致极佳,为玉林古八景之一。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昔日的西瓯池今天早已变成了高楼大厦。

我们只能从从明代知州邝元乐的咏玉林八景诗“瓯池春暖”中,细细品味一丝关于西瓯的遥远记忆:

“西瓯池上蛟龙窟,龙气成云水自波。蛟龙飞上九天去,江水茫茫奈若何。”

版权声明:
作者:主机优惠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49394.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