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江涵之“讲名帖”:苏轼《渡海帖》;苍劲有力的晚年之作!

苏轼的《渡海帖》,乃其晚年书法之杰作,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书法家江涵之“讲名帖”:苏轼《渡海帖》;苍劲有力的晚年之作!

此帖书于宋元丰三年(1100 年),彼时苏轼六十五岁,即将渡海北上。观其书法,用笔苍劲有力,墨色淋漓,尽显苏轼书法之独特风格。字体形态大小错落,布局参差不齐,却又浑然天成,一任自然,如“轼将渡海”四字,“轼”字较大且笔画厚重,“将”字稍小而笔画灵动,“渡”字笔画舒展,“海”字则较为收敛,四字组合,极富变化与韵律之美。

书法家江涵之“讲名帖”:苏轼《渡海帖》;苍劲有力的晚年之作!

再看帖中内容,“轼将渡海。宿澄迈。承令子见访。知从者未归。又云。恐已到桂府。若果尔。庶几得于海康相遇。不尔。则未知后会之期也。区区无他祷。惟晚景宜倍万自爱耳。怱怱留此帋令子处。更不重封。不罪不罪。轼顿首。梦得秘校阁下。六月十三日”。苏轼在即将渡海之际,于澄迈停留,得知友人赵梦得之子前来拜访,而赵梦得本人却未归,且可能已到桂府。苏轼既表达了若不能在海康相遇的遗憾,又流露出对友人的牵挂与思念,嘱咐其“晚景宜倍万自爱耳”,短短数语,情真意切。

书法家江涵之“讲名帖”:苏轼《渡海帖》;苍劲有力的晚年之作!

《渡海帖》不仅是苏轼书法艺术的璀璨明珠,更是他晚年心境与情感的真实写照。它承载着苏轼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展现了他历经沧桑后的豁达与淡然。这幅作品犹如一位穿越时光的使者,带领我们走进苏轼的内心世界,感受他在人生起伏中的那份坚守与真情。其艺术价值与历史意义,使其在书法艺术的长河中熠熠生辉,为后人所敬仰与传颂。

版权声明:
作者:cc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49622.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