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鸟集作业,《感遇》诗,温婉与雄宏

比较张九龄和陈子昂《感遇》诗的特点

《感遇十二首·其一》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抒发了诗人孤芳自赏、不谄媚求荣的情怀。

开头以物起兴,自比春兰秋桂,旺盛的生命力。而且,兰草和桂花都表现出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都是应节而旺,也暗示了它们不求人知、不以为荣的恬淡心理。

“谁知”二字,起到转折作用,开始由物写人,同时这两个字也有兰、桂出乎意料非常惊讶的意味。

指草木生长都有它的本质特性,为什么要求美人来攀折呢?进一步表明兰、桂的高洁品质。同时该诗以这个问句结束全篇,点名了主旨,那些像兰、桂一样的圣贤君子们,他们保持自己高洁的情操、建立功名,修养心德,不是为了追名逐利,而只是做自己的本分而已。

这首五言古诗,采用比兴的手法,用兰、桂自比,真挚自然,不事雕琢,平易近人。咏物的背后表现的是诗人高洁的情操。

陈子昂《感遇诗》38首·其35

本为贵公子,平生实爱才。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西驰丁零塞,北上单于台。登山见千里,怀古心悠哉。谁言未忘祸,磨灭成尘埃。

这首诗作于垂拱二年(686)诗人跟随乔知之北征同罗、仆固期间。

这首诗最大的特点就是直抒胸臆。

“平生实爱才。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他爱才,思报国,真实披露自己的内心世界,“拔剑起篙莱”,把诗人激愤的形象表现出来。他“西驰”“北上”“登山”“怀古”,一系列动作的描写,体现他趋身报国,身体力行的英雄形象。末句,用“谁言”转折,抒发壮志难酬的愤慨和忧伤。

全诗笔触犀利,自写怀抱,抒发满腔报国热忱和建功立业的慷慨之志。

对比两位诗人的《感遇》诗,陈子昂表现出雄宏壮阔的英雄主义报国情思,张九龄托物言志,词句婉转优美,抒发报国之志。

版权声明:
作者:玉兰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50287.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