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与生活(肆)
禅与生活,作者,铃木大拙
1.不要把别人的头,安在你自己的脖子上
一个受尽苦难的人来到寺院后便嚎啕大哭,说自己再没有活路了。禅师很怜悯他,便留他在寺庙里住宿。一天清晨,这个人看到日出,他问,人生是什么呢?禅师说,日落,还会再日出,这就是人生啊。
一位禅师对一个满心烦恼的人说,你看溪水从山上流下,没有东西能够阻止它。山花烂漫,那香气连山峰都挡不住。你满心烦恼,何不倒出一些来?这样,你才能把美好的东西给装进去啊。
2.做些寻常之事,还生活本来面目。
古时,某位禅师有三个弟子。某天,师父问三弟子,门前有两根树,一棵荣,一棵枯,是荣的好还是枯的好?大徒弟说,荣的好。二徒弟说,枯的好。三徒弟笑笑说,枯也由它,荣也由它。是枯是荣,全由它,左右不了,枯之后是荣,荣之后是枯。
有个弟子去拜见一位禅师,他问禅师,为什么这些年觉得自己总是进步缓慢,在禅修上难有所突破?禅师拿起茶壶往杯中倒水。眼看水快倒满了,可禅师依旧往杯子里倒水。禅师说,你心里就如这杯子一样,(水)已满了,自然就很难再装下(水)了。人生不必太饱满,留有空白,才能有所进步。
曾经有个对禅学非常痴迷的人来问我,为何他经常云游四方去聆听禅师的教诲,却依然不见生命有什么改观。我问他,你只是听了,那么,你做了多少呢?禅家有一句话非常了不起,叫作,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若你想得到非凡成就,就必须能够经受常人无法承受的一切。
3.只有学会如何放松,才能懂得如何加速
有个禅僧自认为修为不错,但就是经常被烦恼困住,以致于无法正常修学下去。他的师父说,你看人们爬山,都是怎么轻便怎么来,不怕走得慢,才能真正走得远。
古时,有个僧人看书看得入了迷,竟然没发现天色已经黑了。不久,师弟进了房,他问师兄,天色这么黑,师兄为何不点灯呢?听师弟这么一说,他的心马上就开始动了种种念头,不仅发觉看东西模糊了,且室内光线昏暗。有时专注真的是可以忽略掉外界的因素。
世间一切事情无论大小,都要靠自己去实践,而非嘴上说说就可以的。当你感叹他人获得的成绩时,请不要忘了,其实你与别人并不差什么。学着别人的样子过活,即便过得再好,那也不是你自己的生活,你又有什么可骄傲的呢?
4.凡是能让自己产生强烈情绪的事物,都是值得留意的。
从前有个学僧,虽他在修行上很下功夫,但始终没有领悟。他打算辞别恩师,去其他地方修学。他的恩师说,难到换个地方,就一定能有所领悟吗?学僧一时不知如何回答。
某位禅师在山上居住,有天小偷前来光顾,但禅师生活简朴,小偷没有东西可偷。小偷愤愤离去并骂道,可真穷啊。可禅师却说,我还有天上月光呢。
5.踏实地为每种可能创造条件
总有些人把无所求当作自己懒惰松懈的借口。而禅所说的无所求并非是什么都不做,不劳动,不工作,又如何维持生活呢?无所求指的是只问耕耘不求结果的态度。积极地做事情、踏实地创造条件,顺其自然地就会有结果。
以前有位学僧,他为了能让自己内心清净,没有杂念,就刻意地躲开一切事物,也不和别人往来。某天他的师父在禅房里打扫,他却一动不动。于是师父就说,我这么忙,你却不来帮忙。学僧说,您即便再怎么努力打扫,屋里依然会有灰尘。师父说,不论你再怎么逃避,内心还是会有烦恼。所以,何苦这样呢?内心清净和安宁并非是这样来的。只是一味避开噪杂,可见内心也是一片噪杂。若内心真的清净,又何必要避开尘世呢?
6.直截了当地去生活是对生命的尊重。
外部条件,从来没有什么绝对的好与坏。禅意的生活,并非一直生活在舒适里,也不是一直遇到有利于自己的条件,而是能把不好的条件变得有利于自己。禅者是随着外部条件而创造条件,想办法自己拯救自己。而愚痴之人却守株待兔,期待着某天能出现奇迹,期望靠外力把自己在困境中拯救出来。
7.在坏的际遇里看到好的方向。
北宋的王安石,曾力主变法,但却遭罢免。虽然后来再次上台,但不久后又被罢免。在几经宦官沉浮之后,他反而把心态调整得比较淡然了。在生活中虽然无法避免遭遇创痛,但是否能够疗愈创痛、疗愈到什么程度,可全看我们自己了。
铃木大拙(1870~1966),世界禅学权威,日本著名禅宗研究者与思想家。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