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读《红楼梦》第三十八回读书笔记
一、回目
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
二、主要内容
本回主要描写了大观园众人结社作菊花诗和吃螃蟹的场景。湘云请贾母等赏桂花,商议吃螃蟹。众人一边品尝螃蟹,一边作诗。黛玉的菊花诗被评为最佳,宝玉喜不自胜。随后宝钗又作了一首螃蟹咏,众人称奇。
三、人物分析
1. 林黛玉:才思敏捷,气质空灵。她的菊花诗意境优美,情感细腻,充分展现了她的文学才华和敏感细腻的内心世界。
2. 薛宝钗:沉稳大气,博学多才。她的螃蟹咏以小见大,讽刺世人,显示出她的深刻洞察力和不同流俗的思想。
3. 史湘云:豪爽洒脱,热情大方。她积极组织这次活动,展现出她对生活的热爱和活泼开朗的性格。
四、精彩段落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林黛玉的这首《咏菊》,将菊花的神韵与自己的心境完美融合,体现了她高超的诗词创作水平。
“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酒未涤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众人看毕,都说:“这是食螃蟹绝唱。这些小题目原要寓大意,才算是大财。只是讽刺世人太毒了些。
以下是摘抄这首诗的具体赏析:
• 首联:“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点明了食蟹的季节(重阳)和环境(桂花飘香、桐阴之下)。同时,“长安涎口”用了典故,以表现人们的好吃贪馋,语近揶揄,为后文对螃蟹的贬斥做了铺垫,也显示出薛宝钗对这种贪馋行为的不屑。
• 颔联:“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此为诗中的警句。表面上是在描摹螃蟹的爬行方式(不管道路纵横,一味横行)和煮熟后螃蟹被打开的内容物(壳里只有黑色的膏膜和黄黄的蟹黄),实际却在写人。这里可能暗指像薛蟠、贾家子弟等那些仗着家世财富,在外横行霸道、在内荒淫无度且腹内无才的人,也可推而广之影射世上那些不守礼法、心机诡深却徒劳无功的人,具有很强的讽刺意味,众人看后都叫绝,也体现出薛宝钗对世事的洞察和其思想的深刻。
• 颈联:“酒未涤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一本正经地以训导的口吻道出对付螃蟹之法,既写出了食蟹时用酒和菊花来抵消腥味,也暗示了要以姜来防止螃蟹性寒对人体的伤害,进一步体现了薛宝钗时时事事讲求端庄、稳重的性格特点,缺乏少女的天真和热情。
• 尾联:“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余禾黍香”,写螃蟹横行最终落得被放入锅中煮食的下场,月夜水边只剩下了禾黍的芳香,而螃蟹已被吃掉。“空余”一词,对螃蟹来说是嘲讽,对那些如宝玉般不走正路的人来说,则是警诫规劝,露出了封建卫道者的面孔,也表达了薛宝钗对叛逆行为的不认同和对正统道路的维护。
总的来说,薛宝钗借咏颂螃蟹,以斥责不守礼法、背弃仕途的叛逆行为,同时也展现了她的博学多才、深刻洞察力和端庄稳重的性格特点,以及她作为封建卫道者的立场和思想。这首诗寓意曲折而尖锐,用笔老辣,极尽讽刺之能事。
五、艺术特色
1. 诗词之美:本回中大量精彩的菊花诗和螃蟹咏,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诗词艺术魅力。这些诗词不仅意境优美,而且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人物的性格和心境。
2. 场景描写细腻:对吃螃蟹的场景描写生动细致,从螃蟹的准备、众人的品尝到作诗的氛围,都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3. 人物性格鲜明:通过众人在作诗和吃螃蟹过程中的言行举止,进一步凸显了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六、个人感悟
这一回让我们看到了大观园中众女子的才情和生活情趣。在那个时代,她们虽然身处深闺,但通过诗词创作找到了一种表达自我的方式。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她们之间的友情和竞争。黛玉的敏感细腻、宝钗的沉稳大气、湘云的豪爽洒脱,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人物的命运虽然充满了悲剧色彩,但她们在这短暂的美好时光中,尽情地展现了自己的才华和魅力,让人不禁为之感叹。而诗词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也成为了她们心灵的寄托和情感的宣泄口,让我们领略到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博大精深。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