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冻:冬天都要过去了,春天还会远吗?
《解冻》从细微的角度描述了赫鲁晓夫时代苏联人矛盾的生活与内心的思考挣扎。有人说,爱伦堡的这本《解冻》政治意义更大于文学意义。虽然这是本冷门书,门可罗雀,但我还是为挖到这种宝藏老书而激动兴奋。
俄罗斯文化国情课上,老师顺带提了一下这本书,我顿时来了兴趣,便连忙从网上淘了一本。书已绝版,只有一本九十年代的二手书,我买了回来,如饥似渴的读了起来。
虽然书里的故事并不发生在当代,但我对它没有一丝隔膜。打开书,扑面而来的反倒是阵阵熟悉感。
先说一下这本书的背景:赫鲁晓夫时代,人们一方面从严实的大门缝隙中窥见了迈进新时代新思想的曙光,令一方面却还在受着斯大林时代各种思想包袱的束缚。社会的种种转变令人们欣喜,也令他们一会不堪。到底人该过怎样的生活,普通的苏联人进行了沉重的思考和探索。
这本书里充满了各种各种的矛盾和冲突,现在我来解析一下。
个人感情和时代套路的冲突
莲娜厌倦了自己迂腐沉闷的工厂主丈夫如拉甫辽夫,在婚姻的消磨中,她对丈夫的爱意渐渐消退。丈夫不粗暴,脾气温和,对莲娜和孩子也很好,他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自己任职的工厂,毫无疑问,他有着自己的优点。
但在莲娜眼中,他再也不如往昔那般意气风发,多情可爱了。自己不爱一个人,难道还要呆在他身边耗费着为数不多的美好青春吗?在丈夫身边的日子一点都不快乐,她活的如同行尸走肉,如果忍着不离婚,无限忽略自己的感受与需求,这样的话,对自己也太不公平了。但若离婚,自己又对得起毫无过错的丈夫吗?究竟是委屈求全还是一走了之,莲娜心中百般纠结。
在过去的大环境下,人们被教导要顾全大局,尽可能牺牲自我成全大家。但时代渐渐变了,人们变得更会认可自己的感受,不再一味谈牺牲谈奉献了。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并不是人们变得自私自利了,而是社会的文明又提高了一个档次。
最终,莲娜在成全别人和成全自己之间选择了后者,也如愿收获了新的爱情和生活。
过去乃至现在,在夫妻双方婚姻生活不如意,为了一点鸡毛蒜皮就跳脚吵闹时,总有人劝他们顾全家庭和孩子,不要离婚,继续忍气吞声的过日子。按我看来,如果婚姻实在是已经由一块完整的玻璃碎成了一片片的碎渣,那就没什么要挽救回来的必要了。
有人说,还是想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自己受点委屈没什么。可你这点委屈又是真的为谁受着呢?忍着继续坐在一地鸡毛的婚姻围城里,整日吵吵嚷嚷,反而对孩子造成更大的伤害,违背了当初不离婚的意愿。这样看来,干脆点和离,寻找下一段新幸福是否更合情理呢?
社会在不断进步,但为了更大的进步,我们必须勇敢摆脱一些老旧的社会共识和沉重的思想枷锁。从过去女子无才便是德,到今天的新时代女性,社会的铁锈一层层剥落,人们逐步了解到自己和别人的内心,学会慢慢解放自己。
勇敢对抗那些陈规陋习吧,也许在下个世纪,上世纪的所谓真理就已沦为人人唾骂的封建思想。
经济发展和提高生活水平的冲突
茹拉甫辽夫是一个勤恳工作的厂长,在他的领导下,厂里每次都能超额完成政府领导规定的指标。但他总把上面剥下来的款拿来购买更多的先进设备,修缮厂务,却每次都对工人们修建新居的要求装聋作哑。
工人们对厂长的所为十分不满,他们辛辛苦苦的干业绩,这么多年的奉献下来却依然住在破旧的房屋里,生活依然清苦,得不到一点改善。
如拉甫辽夫并非贪污之辈,他只是想着,既然是社会主义,大家就该少记挂个人的得失,多为国家做贡献。厂里的设备更新,指标完成,总比给工人们修建新居重要的多。
这是典型的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人不是生下来就要受苦的,邓小平同志说过,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当年马克思恩格斯的苦研,巴黎公社墙下的苦战,苏联人民挥向德国法西斯的重拳,中国誓死守卫的红旗,不都是为了那个人类共同的理想社会吗?
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是必须要上来的。卸磨杀驴,过河拆桥的事情不能干。不能用得着人民的时候就好话百般,人民一有需求就当成了耳旁风。这样的社会,不会是一个健康的社会。
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是为了让大家都过上好生活的,不能一边拖欠着教师的工资,一边又要求人家无私奉献。奉献是很伟大的行为,人人都应该学习奉献精神。但到底是人,谁都有自己的家庭和生活。抛却个人私欲,大公无私的英雄也有,但组成社会的毕竟还是想要吃好穿暖过舒心日子的普通人。要想人人都为社会贡献一点力,还是要注重个人感受,让大家没有后顾之忧,鼓励大家不断向前的。
艺术追求与粗制滥造的冲突
瓦洛佳是一个御用画家,之所以这么形容他,是因为他惯会创作那种取悦于社会和政府的画。他靠这个获得了很多声誉和金钱,但瓦洛佳内心蕴藏着极大的痛苦,他过的很不快活。
瓦洛佳的朋友萨布罗夫是个穷困潦倒的风景画家,他是个天才,但在那个时代却很难被人认可。瓦洛佳明白萨布罗夫的价值和才华,也懂得随着时代的解冻,这个天才画家总会被像一块金子似的被发现。
他唾弃着自己粗制滥造,随波逐流的行为,渴望着也能成为一个只为美,为心灵而进行创作的真正艺术家。瓦洛佳不想做混日子的小丑,但却又为时代的误解和社会的现实而担忧。
人们不明白真正的天才在哪里,他们的眼睛看不见那些真正优秀的人,只会愚蠢的围上去赞美那些善于粗制滥造的人。人们对真正有才华的人视而不见,甚至抱以冷嘲热讽的态度,却捧起了一个个俗人的臭脚,恭维他们是当代梵高,难得一见的旷世奇才。
是不顾周围的言论和社会的白眼,不顾一切的追寻自己心中的艺术梦,还是浑浑噩噩地当一个赚着钱受到虚假追捧的俗人,瓦洛佳迷茫了。他受到了真正艺术的感召,内心充满了渴望,他的内心燃烧着一团火焰。但转头看了看朋友萨布罗夫的生活,瓦洛佳心中的火焰就被现实的冷水浇的熄灭了。
是弯腰捡起地上的六便士,还是骄傲的追逐天上的月亮?这真是一个人生抉择的大难题。我想,不论是选择混入人群,当一个背负养家重任的普通人,还是做一个别人眼中的怪咖,神经病,这都没有错。最重要的是,把自己选择的生活过到最好。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