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解密》34:石亭之战与诸葛亮第二、三次北伐


              石亭之战

  与诸葛亮第二、三次北伐

诸葛亮第二次北伐

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惨败之后,魏军并没有乘胜追击,直接进攻汉中,而是迅速撤回,很多人对此感觉迷惑不解。真实情况是,魏军与诸葛亮一样,在东方战线也遭遇到了惨败大伤元气,这就是三国时期著名的石亭之战。本章就来讲讲这些事情。

                一、石亭之战

石亭之战

228年五月,天下大旱。

孙权派鄱阳太守周鲂前去执行绝密任务,暗中寻访隐居山中在北方有知名度的旧族名帅,让这些去欺骗魏国大司马、扬州牧曹休。周鲂认为这些人不足以成事,反而会让事情泄露,请求派自己的亲信给曹休送去书信,其中罗列七条内容引诱曹休,说自己受到孙权责难,害怕被杀,打算献出鄱阳郡后归降魏国,请求魏国派兵接应。

孙权故意几次派出尚书郎到周鲂处不断调查,周鲂借机到鄱阳郡城门下,当众剪下头发谢罪。

曹休听说这事并收到周鲂的信后,完全信以为真,亲自率领步骑兵十万人向皖城进发,以便接应周鲂起事。曹睿又命令司马懿在江陵方向,贾逵在东关方向,三路大军同时进发。

八月,孙权到达皖城,任命陆逊为大都督,赏赐黄钺,手持马鞭前去接见。又任命朱桓、全琮分别担任左右督,各率领三万人迎击曹休。曹休明知道上当受骗,仍然依仗人多势众,打算和吴军决一死战。

朱桓对孙权说:“曹休只因是曹操的亲戚受到信任重用,他并非是智勇名将。这次交战,他必败无疑。他战败肯定要退走,其退路必然会经过夹石和挂车。这两条道路非常险恶,如果我们派出一万名军兵,用柴草堵塞道路,那么曹休的余部就会丧失殆尽,必定能生擒曹休。臣自请率领部众前去切断其退路,如果能够生擒曹休,我们就可以乘胜长驱直入,进取寿春,抢占淮南,随后进攻许昌和洛阳。这个机会万世难求,绝对不能失掉。”

孙权向陆逊征求意见,陆逊认为分散兵力不可行,孙权采纳了陆逊的建议。

在魏国方面,也有人提前看清了形势。尚书蒋济上书说:“曹休深入敌方境内,与孙权的精锐部队对垒。朱然等人在长江上游等候,正处于曹休背后。如果交战,我看不出对我们有任何有利之处。”

前将军满宠也上书说:“曹休虽然明智果断,但平时很少指挥用兵。这次,他的行军路线背靠湖泊,依托长江,容易进军,但难以退却,这是兵家大忌。如果大军进入长江口,应该严加防备。”

满宠还没有收到曹睿的答复,曹休和陆逊已经在石亭开战。陆逊统率中路大军,命令朱桓和全琮分别为左、右两翼,三路齐头并进,攻击曹休埋伏的军兵,乘势把魏军击退。魏军败退后,吴军随后追杀,直达夹石,斩杀和生擒一万多人,缴获牛马驴骡一万多头,以及魏军的全部车辆军资器械。

开始,曹休上书请求深入吴境接应周鲂,曹睿命令贾逵率兵向东与曹休会合。贾逵说道:“贼兵在东关没有防备,肯定是在皖城集结部队。曹休深入敌境作战,必败无疑。”

贾逵率领军兵水陆并进,行进二百里时擒获一名吴军,说是曹休大军已经战败,陆逊正派遣军兵阻断夹石通路,魏国将军不知怎么办好,有人建议等待后援部队。

贾逵说道:“曹休对外作战兵败,对内道路断绝,进不能战,退不能还,正处在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恐怕不能支撑到天黑。敌军因为没有后续部队,所以才只追击到夹石。现在我们急速进军,出其不意,这就是所谓的‘先声夺人,以挫伤敌人的士气’。敌军看到我军来到,一定会退走。假如我们等待后援,敌军已经切断险路,兵再多又有什么用处呢!”

贾逵下令加倍速度行军,沿途设下许多旌旗战鼓作为疑兵。吴军从远处看到贾逵的部队,果然因害怕撤走,曹休这才得以返回。贾逵据守夹石,供给曹休士兵粮草,曹休的部队这才振作起来。在开始时,贾逵和曹休关系不睦,等到曹休战败,却正是依靠贾逵才得以幸免于难。

返回后,曹休上书谢罪,曹睿因为他是皇帝宗室,没有问责。曹休惭愧羞愤,背上生疮,在当月去世。曹睿用满宠接替曹休,诏命他都督扬州地区。

石亭之战是三国对峙时期的一场关键性战役,其影响深远不亚于前面的三大战役。孙权凭借这场大胜,在第二年正式称帝。魏国方面则实力大损,随后很长时间无法发动大规模攻势。曹休死后,魏国宗室人才凋零,不得不依靠外姓大臣维持局面,埋下了以后司马氏篡位的祸根。

          二、诸葛亮第二次北伐

诸葛亮进攻陈仓

诸葛亮听说曹休战败,魏军调到东线防守,关中空虚,想要再次出兵进攻魏国,蜀汉群臣大多对此持怀疑态度。诸葛亮上书给刘禅,这就是《后出师表》。其中说道:

“先帝深思汉、贼两者不能共存,王业不能偏安一隅,所以把讨贼重任托付给臣。凭借先帝之明,估量臣的才干,知道臣誓要讨贼,虽然形势是我弱敌强,但是不出兵讨贼,王业也会灭亡。与其坐而待亡,哪里能比得上前去讨伐呢!所以才托付给臣重任,并且没有丝毫怀疑。臣从受命那天,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索在征讨中原前,应当先平定南方叛乱,所以才在五月渡过泸水,深入不毛之地。臣并非不知道自我爱惜,而是考虑王业不能偏安保全于蜀郡,所以才冒着危难出兵,以遵奉先帝的遗愿,却受到议论者非议。现在恰逢曹贼在西方非常疲惫,又要在东方防备吴国。从兵法上讲,乘其疲惫劳顿之时,正是进取的最佳时机。臣谨陈述一些事情在下面:高祖皇帝明智如同日月,谋臣考虑深远,但仍然历经艰险,先危险然后安定。现在,陛下的智谋比不上高祖皇帝,谋臣们也不如张良、陈平,想却用长久之计来取胜,坐而平定天下。这是臣无法解惑的第一点;刘繇和王朗各自占据州郡,群臣在讨论安定国家大计时,动辄引用圣人之言,全都满腹狐疑,无法平息大家对出战的非议,说今年不应当出征,明年也不应当出征,最后让孙策发展壮大,随后吞并江东。这是臣无法解惑的第二点;曹操智谋计策超过常人,他的用兵就像是孙、吴在世,却仍然受困于南阳宛城,遇险于乌巢,危难于祁连山,被逼于黎阳,几次败于北山,差点死在潼关,然后才能僭越国号。更何况臣才智微弱,却想要通过不危险的途径来平定国家。这是臣无法解惑的第三点;曹操五次进攻昌霸失利,四次进攻巢湖未能得手,任用王子服,却被王子服图谋,委重任于夏侯渊,夏侯渊败亡。先帝每次都称赞曹操非常有能力,却仍然有这些失误,何况臣才能低劣,怎么能保证必然胜利呢!这是臣无法解惑的第四点;自从臣进驻到汉中后,到现在已经一年多了,期间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人去世,其他的曲长、屯将七十多人,突将、无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多人也都损失,这都是几十年内,我们聚集的四方精锐,不单单是一州中的人才。如果再下去几年,又要损失三分之二,那时再靠什么来图谋强敌呢!这是臣无法解惑的第五点;现在民穷兵疲,但战事不能停息。如果战事停息,平时军队的住与行,劳力费用和出战是相同的,如果不趁魏国空虚时图谋,却想用益州一州之地和曹贼相持支撑。这是臣无法解惑的第六点。最难判断的就是战事。当年先帝在新野时战败,在这个时候,曹操拍手称快,认为天下已定。随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结果夏侯渊授首,这都是曹操失计,汉朝事业将要复兴。随后吴国违背盟约,关羽战败,夷陵折兵,曹丕称帝。以上这些事情,都难以预料。臣只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不是臣的智力所能预见的。”

228年十二月,诸葛亮率军兵出散关,包围陈仓,看到陈仓已有防备,诸葛亮无法攻克,就派郝昭的老乡靳详到城外劝说郝昭归降。郝昭在城楼上回答说:“魏国的法律,你是熟悉的;我的为人,先生你也是了解的。我深受国家恩惠,并且门第很高,先生你不要再费口舌了,我只有拼死一战。先生回去告诉诸葛亮,让他前来攻城吧。”

靳详把郝昭的话告诉诸葛亮,诸葛亮又让靳详再次劝告郝昭说:“现在众寡悬殊,你根本抵挡不住,何必白白送死呢!”

郝昭对靳详说:“我的话前面已经说清楚了。我认识先生,可我的箭支却不认识先生!”靳详只好返回。

诸葛亮有几万部众,郝昭的军兵才一千多人,又估计魏国救兵不能赶到,下令马上攻城。诸葛亮命人树起云梯登城,郝昭命人用火箭射击云梯,云梯顿时烧着,登上云梯的蜀汉军兵都被烧死。诸葛亮又命人推着冲车撞城,郝昭命人用绳子拴上石磨砸压,冲车都被砸扁。诸葛亮又制造了一百多尺高的井字形木栏,向城中射箭,用土块填塞护城的壕沟,想借此攀上城墙,郝昭也命人在城中筑起一道城墙。诸葛亮命人开挖地道,想从地道中钻入城里,郝昭在城内挖横向地道进行拦截。双方昼夜攻守,前后相持了二十多天。

曹真派将军张郃和费曜等人救援郝昭。曹睿召见在方城的张郃,诏命他进攻诸葛亮。曹睿来到河南城,摆下酒席为张郃送行,问张郃:“等将军赶到后,诸葛亮是不是已经取得陈仓了呢?”张郃了解诸葛亮深入作战,缺乏粮食,屈指计算了一下说道:“等我到了那里,诸葛亮已经撤走了。”

张郃日夜兼程赶路,还没到达时,诸葛亮的粮食用尽,率军退回。将军王双随后追击,被诸葛亮伏击杀掉。曹睿颁布诏书,赏赐郝昭关内侯爵位。

首次使用火箭

          三、诸葛亮第三次北伐

诸葛亮第三次北伐

229年正月,诸葛亮发动了第三次北伐。相对于前两次进攻,诸葛亮选择了离汉中最近、离魏国较远的地区,派陈式进攻魏国的武都、阴平两郡。诸葛亮则率军驻扎建威,牵制郭淮的主力。郭淮本来想前往救援两郡,得知汉军主力来到,便急忙撤兵,蜀汉军顺利占领两郡。

在占领武都、阴平后,使蜀汉秦岭和汉中之间的防线更加完善。除此以外,武都和阴平这两个郡的丢失,也使魏国陷入了一定的战略被动,但这时却无力反击夺回。

在安抚了当地的少数民族后,诸葛亮留下军兵据守,随后率军返回汉中。因成功夺取两郡,刘禅恢复诸葛亮的丞相官职。到了这年冬天,诸葛亮把府营转移到南山下的平原,修筑汉、乐两城,以加强汉中防守。

        四、诸葛亮北伐的演义桥段


北伐中原是诸葛亮一生的最后时光。为突出主角的神机妙算与足智多谋,《三国演义》不惜浓墨重彩,甚至编造歪曲史实。有些人不明就里,认为这就是真实的历史,并且煞有介事地据此进行分析研究。比如“空城计”中,就对司马懿为什么没有进军擒获诸葛亮,进行反复推理论证,都属于无稽之谈。这本身就是小说家编造的故事,又有什么可研究的呢!综合梳理一下,大约有八处演义:

                    1、赵云力斩五将

赵云力斩五将

《三国演义》的第一次北伐中,赵云是作为诸葛亮的先锋出场的,并且宝刀不老,临阵斩杀大将韩德及其四个儿子韩瑛、韩瑶、韩琼和韩琪。这些人物都没有见于历史记载,估计是些不知名的小人物。真实的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赵云和邓芝是在箕谷方向作为疑兵,主要任务是吸引曹真主力,肯定不会主动出击。前面说了,诸葛亮的先锋即前敌总指挥是马谡。

                  2、诸葛亮骂死王朗

诸葛亮骂死王朗

这件事情的缘起,是因为王朗曾经写过一封信劝降诸葛亮,被诸葛亮回信大骂一通,《三国演义》就把这一封信编造成了诸葛亮骂死王朗的精彩桥段。王朗当时担任魏国司徒,根本没有到过前线,也没有见过诸葛亮,其去世时间是在228年十一月,离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结束已经十个多月了。

王朗在《三国演义》里挺倒霉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过得挺滋润。他跟随过陶谦,投降过孙策,辅佐了曹氏三代,魏国建立后担任司空,进封乐平乡侯。曹睿继位后,他接替华歆担任司徒,进封兰陵侯。王朗和他的儿子王肃都是经学大家,在当时非常有名。王朗的孙女王元姬嫁给了司马昭,生下晋朝开国皇帝晋武帝司马炎,王家的兴盛在晋武帝时期达到顶峰。对于王朗这样的家境,《三国演义》不趁机黑他,又会黑谁呢?

                  3、诸葛亮乘雪破羌兵

诸葛亮乘雪破羌兵

此事纯属杜撰。羌人一直是蜀汉对抗魏国的战略盟友。230年,诸葛亮命令关中都督吴懿和镇北将军、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魏延率军西入羌中,进攻魏国凉州地区。

在这年,魏国确实在边境发生过大战,不过对手是鲜卑人,魏国主将是田豫。228年九月,护乌桓校尉田豫进攻鲜卑首领郁筑鞬,郁筑鞬的岳父轲比能率军救援,派出三万多骑兵,在马城包围田豫。上谷太守阎志是阎柔的弟弟,平时受到鲜卑人信任,前往进行调解,轲比能解围退走。

              4、徐晃被孟达一箭射死

俆晃之死

在《三国演义》中,司马懿率军路遇徐晃,徐晃跟随司马懿,作为先锋进攻孟达,结果在攻城时被孟达一箭射中额头,当晚医治无效去世。其实,哪里会有大将率领军兵随便瞎逛的。徐晃在227年去世,那时孟达还没有叛魏。罗贯中先生之所以这样写,就是替当年徐晃击败关羽出气的。

              6、诸葛亮弹琴退司马懿

空城计

诸葛亮弹琴退司马懿,即历史上著名的“空城计”,此事纯属杜撰。

“空城计”的来源,出自于《三国志·裴松之注》,本意是驳斥郭冲记载的司马懿率领二十万人,在阳安关被诸葛亮一万多人吓退的说法。裴松之解释说,当时司马懿远在荆州,镇守宛城,与诸葛亮根本没有交锋。阳安关的位置在汉中,在地理上也说不通。这时,魏国的西线主帅是曹真,司马懿是在曹真病死后,才被调到西线对抗诸葛亮的。

罗贯中先生之所以这样写,一是为突出诸葛亮的对手司马懿十分强大,被击败情有可原;二是把诸葛亮的大败狼狈退兵描写得镇定自若,这样才能无损诸葛亮神一样的光辉艺术形象。

              7、费曜被姜维献计斩杀

费曜

在诸葛亮第二次北伐时,曹真命令费曜率军抵挡诸葛亮的进攻,蜀汉军兵粮食用尽撤退。230年,吴懿和魏延进入羌中攻击凉州,后将军费曜和雍州刺史郭淮在阳溪遭遇蜀汉军,两军会战,魏军大败。

231年,诸葛亮再度北伐,曹睿任命司马懿为都督,总领雍、凉两州军事,费曜与车骑将军张郃、征蜀护军戴凌、雍州刺史郭淮同属于司马懿管辖,一起抵御诸葛亮。诸葛亮围攻祁山堡时,司马懿命令戴凌和费曜率领四千精兵守卫上邽,其余兵马向西救援祁山堡。诸葛亮率军进攻上邽,郭淮、费曜率军迎击,被诸葛亮击败。随后费曜不知所终,有可能此次被杀。

                8、曹真惨败窝囊致死

曹真之死

在诸葛亮前三次北伐时,曹真作为魏国大将军,几次把诸葛亮击败,使其一次次无功而返。事实是这样,可这让那些诸葛亮迷情何以堪呢?于是,《三国演义》把击败诸葛亮时的魏军主将偷偷换成司马懿,并利用曹真于231年在洛阳因病去世这个时间点,尽其所能歪曲曹真,把曾经足智多谋、英勇善战的魏军统帅,丑化成了一位无能的公子哥形象。

但历史真相无法彻底掩盖。后来司马懿发动政变,曹真的儿子曹爽等人束手无策,他的谋士桓范急得大哭,出帐叹息说:“曹子丹(曹真字子丹)英雄一世,以智谋自负一生,他的儿子兄弟三人简直猪狗不如!”一不小心说出了历史真相!

黄河歌者曰:关于诸葛亮第二、三次北伐,其时间如此接近,实际上是刚刚补充了粮草,就折返回来进攻武都和阴平,有人认为本来就是一次。这个地区本来人口不多,刚刚经历石亭惨败的魏军无力守卫,所以诸葛亮等于白拣了现成。对于遭遇第一次北伐失败的诸葛亮来说,对外作战背上了沉重的心理包袱,既想进攻魏国有所作为,又害怕魏国倾全力进行反击,缺少破釜沉舟的必胜意志。主帅的这种指导思想,一直持续到诸葛亮去世。这可能是诸葛亮先后五次北伐,最终劳而无功的终极原因吧?

真实的曹真

黄其军

        作于2024年7月10日(古历甲辰年六月初五)

      文中照片来源于网络,对作者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期同类文章链接: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

曹丕与曹植的恩怨情仇

诸葛亮平定南中

白帝城托孤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夷陵之战

版权声明:
作者:lichengxi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51224.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