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与成长:脚步蹒跚中,破茧成蝶
模式,在临床心理咨询上,多用来表示被创伤或者情结带偏后,个人表现出的无意识行为。
其典型特征是:情绪或者突出行为与现实场景不匹配。
举个例子说明一下:
别人往你身上扔尿泥儿玩,你很生气,控制不住自己的报复行为,同样创造出尿泥儿来,和那人热闹地打在一起。
难解难分。
你痛苦的不止是一身尿泥儿,可能更痛苦的是,这是怎么开始的?怎么停不下来?
好像进入了一个循环。
当年老师讲模式的时候,说,大街上有人无故对行人高喊:谁敢打我?!!
大家都无声,躲着那人走。
这时,有人答应:我敢打你!(排除见义勇为)
于是,两个病人打在一起。
模式就是,你控制不住的那种,哪怕明明对生存不利。
心理咨询的一个效能,就是解锁旧有模式,建立与当下场景匹配的行为模式。
而我们知道,解决一个问题的根本方法:就是让其不成为一个问题。
那么,方法只有一个,就是让人感觉很虚空的那两个字:成长。
成长意味着,有人投向你一把尿泥儿,这对你会造成不方便,但,你不会亲自制造尿泥砸向那人,因为,你有高等数学要做,或者你有一场期待的约会要赴……
总之,你不会和一个玩尿泥儿的人,打一场水深火热的,哪怕是占理的仗。
因为此时,那一块泥巴,对你来说,已经不是问题了。
成长,就是那个在我们生命早期,内心滞留的“内在小孩”的长大:
被倾听,被看见,去温暖,搭桥梁,在脚步蹒跚中,破茧成蝶。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