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雷家林诗歌集录六》
赏析《雷家林诗歌集录六》
(红袖)高楼红袖招远情,一曲鄕弦慰飘零。相对无言唯菊酒,明朝又向何处寻。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富有情感与意境的画面,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思绪与情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解读:
“高楼红袖招远情”:高楼之上,红袖翩翩,似乎在向远方招引着某种情感。这里的“红袖”可能象征着美好的女子或某种美好的情感,而“高楼”则给人一种高远、难以触及的感觉,增强了这种情感的深远与飘渺。
“一曲鄕弦慰飘零”:一曲悠扬的乡音弦乐,慰藉着漂泊不定的心灵。这里的“鄕弦”可能指的是代表家乡或故土的音乐,它给漂泊在外的人带来了一种安慰和温暖。
“相对无言唯菊酒”:面对此情此景,两人相对无言,只有手中的菊酒陪伴。这里的“菊酒”可能象征着一种清雅、淡泊的生活态度,也暗示了诗人与对方之间的默契和无需言语的理解。
“明朝又向何处寻”:明天,我又该去哪里寻找这种情感或生活的寄托呢?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和迷茫,也体现了对当前美好时光的珍惜和留恋。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高楼、红袖、乡音、菊酒等意象,营造了一种深情而飘渺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情感的向往、对漂泊生活的慰藉、对默契理解的珍视以及对未来不确定的迷茫。
这首诗的作者是雷家林。雷家林是一位诗人,其作品以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著称。这首诗《红袖》通过描绘高楼、红袖、乡弦、菊酒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情感的向往、对漂泊生活的慰藉以及对未来不确定的迷茫,展现了雷家林独特的诗歌风格和深厚的情感底蕴。
(红磨)红磨诗才散天涯,秋高千水映月华。兰舟一叶载诗酒,欲行天马万里家。
这是一首充满诗意与浪漫情怀的诗歌。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红磨诗才散天涯”,以“红磨”喻指某种卓越的才华或磨砺出的诗才,而“散天涯”则表达了这种才华的广泛传播和深远影响,如同散播到天涯海角一般。
次句“秋高千水映月华”,描绘了一幅秋日高远的景象,千水映照着月华,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寓含了诗人内心的清澈与高洁。
第三句“兰舟一叶载诗酒”,通过“兰舟一叶”这一形象,勾勒出一幅文人雅士泛舟湖上的画面,而“载诗酒”则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潇洒风度。
末句“欲行天马万里家”,以“天马”象征奔放不羁的想象力和追求,而“万里家”则表达了诗人对广阔天地的向往和对自由生活的渴望。
整首诗意境高远,语言优美,既展现了诗人的卓越才华,也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通过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交融,诗人成功地营造了一种既清新又深邃的艺术氛围。
(平沙)平沙空寂无雁来,月光冷寒照芦花。秋水伊人隐鸿影,梦回江潭故园家。
这是一首意境深远的诗,描绘了一个平沙空寂、月光冷寒的景象,并寓含了深深的思乡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平沙空寂无雁来”,首句便设定了一个空旷而寂寥的场景。平沙,即广阔的沙地,空寂无人,连雁都不愿飞来,更显得其荒凉冷清。
“月光冷寒照芦花”,月光本应是温柔的,但在这里却被形容为“冷寒”,与前面的“空寂”相呼应,共同营造了一个清冷、孤寂的氛围。芦花在月光的照耀下,更显得凄清而美丽。
“秋水伊人隐鸿影”,这一句引入了人的元素,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丰富。秋水边的伊人,或许是诗人的思念之人,她的身影在鸿雁的掩映下若隐若现,更添一份神秘与哀愁。
“梦回江潭故园家”,最后一句,诗人的思绪回到了故乡的江潭,那是他魂牵梦绕的地方。梦回,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无法割舍的思乡之情。
整首诗以景寓情,情景交融,既描绘了平沙空寂、月光冷寒的凄清景象,又寓含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诗人的笔触细腻而深情,使得这首诗充满了浓郁的诗意和感人的情感。
(壶口)虎嘯龙吟峥嵘间,石水相激动风雷。黄水长鸣一国魂,长城不坏永巍巍。
这是一首描绘壶口瀑布壮观景象,并寓含深厚民族情感的诗歌。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解读:
首句“虎嘯龙吟峥嵘间”,以“虎啸”和“龙吟”两个强烈的意象,形容壶口瀑布声势之浩大,如同虎吼龙鸣,回荡在峥嵘的山川之间。这不仅描绘了瀑布的声响,也赋予了它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次句“石水相激动风雷”,进一步描绘了瀑布的动态美。石头与水流的相互冲击,激起了风雷般的巨响,使整个场景更加生动逼真,仿佛读者也能感受到那震撼人心的力量。
第三句“黄水长鸣一国魂”,将壶口瀑布的壮丽景象与民族精神相联系。黄水,即黄河之水,它的长鸣不仅是大自然的呼唤,更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的象征。这句诗寓含了深厚的民族情感,使壶口瀑布成为了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
末句“长城不坏永巍巍”,以长城为喻,进一步强调了民族精神的永恒与不朽。长城是中国古代的防御工程,也是中华民族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象征。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民族精神的赞美和敬仰之情,也寄托了对民族未来的美好祝愿。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描绘壶口瀑布的壮丽景象,寓含了深厚的民族情感和对民族精神的赞美。它使读者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力量。
(钓台)海天云聚夕阳下,松叶拂拭天然画。孤然独立蓬莱岛,烟波钓客钓烟霞。钓台多年成吾土,异族不甘常筹划。华夏千年同一梦,四海一心归一家。
(钓台)海天云聚夕阳下,松叶拂拭天然画。孤然独立蓬莱岛,烟波钓客钓烟霞。钓台多年成吾土,异族不甘常筹划。
这首诗歌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钓台景象,同时也寓含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与思绪。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海天云聚夕阳下”,以宏大的景象开篇,海天、云彩、夕阳等元素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壮丽的画面。夕阳下的海天云聚,不仅展示了自然之美,也寓含了时光的流转和岁月的沉淀。
接着,“松叶拂拭天然画”,通过松叶的拂拭,将整幅景象比作一幅天然画作,进一步强调了自然之美的纯净与生动。松叶的轻拂,也带给人一种宁静与和谐的感觉。
“孤然独立蓬莱岛,烟波钓客钓烟霞。”这两句将钓台置于蓬莱仙岛的意境之中,孤然独立,更显其高洁与超凡脱俗。钓客在烟波中钓取烟霞,这一描绘既富有诗意,又寓意着钓客追求的是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
最后两句“钓台多年成吾土,异族不甘常筹划。”则转向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与民族情怀。钓台多年成为了诗人的精神家园,而“异族不甘常筹划”则暗示了外界的侵扰与不安,诗人在此表达了对家园的深厚情感以及对民族命运的关切。
整体来看,这首诗歌以钓台为载体,将自然美景、个人情感与民族情怀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展现了一幅既宁静又深邃的画卷。诗人通过对钓台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对精神家园的依恋以及对民族命运的深沉思考。
今夜月又圆,千江水一牵。人间总伤离绪,只见孤轮寒。千古词人空怨,茫茫情河东逝,盈盈滴泪满江。独佇立岸边,对月也无言。尘海苦,心如萍,年复年。无些薄禄,空买南山种豆田。有心扶国慕古,文武才不全。还退隐一隅,消磨尽自在天。(中秋月抒怀和莪程君)
今夜月又圆,千江水一牵。人间总伤离绪,只见孤轮寒。千古词人空怨,茫茫情河东逝,盈盈滴泪满江。
这首词以月圆为引,勾起了对人间离愁别绪的深深感慨。月之圆与人之离形成鲜明对比,映照出内心的孤寂与哀愁。以下是对这首词的赏析:
“今夜月又圆,千江水一牵。”开篇即以月圆为景,寓情于景,月圆人未圆,引发无限思绪。千江水被月光牵引,仿佛也共鸣着人间的离愁。
“人间总伤离绪,只见孤轮寒。”人间总是充满了离别的哀愁,而此刻,只能看到孤独的明月悬挂在寒空中,更加映衬出内心的孤寂。
“千古词人空怨,茫茫情河东逝。”古往今来,多少词人都曾对离别发出过哀怨之声,但那些情感如同茫茫的河水,东流而去,无法挽回。
“盈盈滴泪满江。”最后以泪滴满江的形象,形象地表达了离别之情的深重。盈盈的泪水仿佛滴满了江河,寓意着离愁别绪的无穷无尽。
整首词以月圆为背景,通过对离愁别绪的描绘,展现了人间的悲欢离合。词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既表达了词人对离别的深深感慨,也引发了读者对人生情感的共鸣。
独佇立岸边,对月也无言。尘海苦,心如萍,年复年。无些薄禄,空买南山种豆田。有心扶国慕古,文武才不全。还退隐一隅,�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无奈以及对时局的感慨,展现了其虽有心报国却才不尽用的遗憾,最终选择退隐的生活态度。
孤独与无奈:“独佇立岸边,对月也无言。”诗人独自站在岸边,对着月亮也沉默无言,表现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生活漂泊:“尘海苦,心如萍,年复年。”诗人感叹尘世生活的艰辛,自己的心情就像浮萍一样漂泊不定,年复一年。
报国无门:“有心扶国慕古,文武才不全。”诗人有心报国,仰慕古人,但却感叹自己的文武之才不够全面,无法施展抱负。
退隐生活:“还退隐一隅。”最终,诗人选择退隐到一个角落,过上平静的生活。1
枝上冰轮秀,何用忧,不须愁。蕊蕊含春幽,欲说还羞,都到心头。朵朵冷魂芳流,寒难阻,香雪满西楼。掬一枝暗香盈袖,双相无言回眸。莹莹冷雪冰清透,俗骨尘心休休。青鸟春信曾收,黑水北走,江南春水又绿。泪落点点红愁,引燕候,百花齐鸣奏。名弦奇响听否,三弄梅情溢九州。(木兰花慢-梅花三弄)
枝上冰轮秀,何用忧,不须愁。蕊蕊含春幽,欲说还羞,都到心头。朵朵冷魂芳流,寒难阻,香雪满西楼。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冬日里枝头冰轮(月亮)映照下,花朵含蓄而幽美,散发着冷香的画面,寓情于景,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
“枝上冰轮秀”,以“冰轮”喻月,形容月光清冷而明亮,照在枝头,显得格外秀美。“何用忧,不须愁。”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劝慰自己或他人不必忧愁的情绪,展现出一种超脱与豁达。
“蕊蕊含春幽,欲说还羞,都到心头。”这里用“蕊蕊”形容花蕊,含蓄着春天的气息,却又“欲说还羞”,这种情态被巧妙地拟人化,仿佛花蕊也有情感,想要表达却又羞涩,最终所有的情感都涌上心头。
“朵朵冷魂芳流,寒难阻,香雪满西楼。”这几句进一步描绘了花朵在寒冷中依然芬芳四溢,香气如同雪花般弥漫在整个西楼,即使严寒也难以阻挡其芬芳的流传。
整体来看,这首词通过对冬夜月下花朵的描绘,传达了一种不畏严寒、含蓄而深情的美感,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内心的细腻感受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掬一枝暗香盈袖,双相无言回眸。莹莹冷雪冰清透,俗骨尘心休休。青鸟春信曾收,黑水北走,江南春水又绿。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清冷而又充满生机的画面,富有诗意和意境。以下是对这首词的解析:
“掬一枝暗香盈袖,双相无言回眸。”
这两句描述了主人公手持一枝散发着淡淡香气的花枝,衣袖间充满了这种幽香。两人相对无言,只是默默地回眸相望,情感深沉且含蓄。
“莹莹冷雪冰清透,俗骨尘心休休。”
这里用“莹莹冷雪”来形容环境的清冷和纯洁,同时也映射出主人公内心的清冷和高洁。在这样的环境下,“俗骨尘心”都显得微不足道,仿佛都被这清冷所净化。
“青鸟春信曾收,黑水北走,江南春水又绿。”
“青鸟”通常象征着春天的消息或远方的思念,这里表示主人公曾经收到过春天的信息或某种重要的消息。而“黑水北走”可能象征着某种离别或变迁,与“青鸟春信”形成对比,表示时间的流转和事物的变迁。最后,“江南春水又绿”则描绘出春天的再次到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一种清冷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同时也表达了主人公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时光变迁的感慨。
泪落点点红愁,引燕候,百花齐鸣奏。名弦奇响听否,三弄梅情溢九州。(木兰花慢-梅花三弄)
赏析《木兰花慢-梅花三弄》
此词以“泪落点点红愁”开篇,营造出一种凄美哀愁的氛围点明梅花之愁。接着“引燕候,百花齐鸣奏”,通过燕子的归来和百花的齐鸣衬托梅之独特。
“名弦奇响听否”一句,运用比喻手法将梅之音比作名弦奇响,引人入胜。而“三弄梅情溢九州”则进一步升华主题强调梅花之情感动天下。
整体而言,此词通过对梅花的描绘和赞美,展现了词人对梅花独特气质和深厚情感的倾慕之情。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雷语:长词只能分段解读,自然不连翘,这没办法。
(千江)千江映明镜,四海诗友心。江山无阻绝,天涯共此情。吴歌楚舞地,文昌多胜景。百代出才人,江东渭北新。
这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诗歌,赞美了江山的壮丽与文化的繁荣,同时也表达了四海诗友间的深厚情谊。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读:
“千江映明镜,四海诗友心。”
开篇即以“千江映明镜”描绘出江河的清澈与广阔,如同明镜般映照万物。接着,“四海诗友心”表达了诗人与四海之内的诗友们心灵相通,共同追求着诗歌的艺术与境界。
“江山无阻绝,天涯共此情。”
这两句进一步强调了诗人与诗友们之间的情感纽带,无论江山如何阻隔,他们的心始终相连,共同分享着这份对诗歌的热爱与追求。天涯虽远,但情感却无界限。
“吴歌楚舞地,文昌多胜景。”
接下来,诗人笔锋一转,开始描绘吴楚之地的文化繁荣与自然风光。吴歌楚舞,代表着这一地区的文化艺术;而“文昌多胜景”则表明这里文人辈出,文化昌盛,且自然景观也极为优美。
“百代出才人,江东渭北新。”
最后两句,诗人对江东渭北地区的文化传承与创新给予了高度评价。百代以来,这里不断涌现出杰出的文化人才,为中华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内涵。同时,“新”字也寓意着这一地区的文化在传承中不断创新与发展。
综上所述,这首诗既赞美了江山的壮丽与文化的繁荣,又表达了诗人与四海诗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期待与赞美。
(圆月)圆月初上东山上,诗友天涯共看山。天荒地老人有际,诗情不灭意久长。
这是一首描绘圆月升起,诗友共赏,并抒发对诗歌与友情恒久情感的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圆月初上东山上:
诗句以“圆月”开篇,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月亮从东山上升起的景象。圆月作为自然之美的象征,往往引发人们的无限遐想与感慨。
2.诗友天涯共看山:
接着,诗人将笔触转向“诗友”,即那些与自己志同道合、热爱诗歌的朋友。即使他们身处天涯海角,也能在同一时刻共赏这轮明月和山川之美。这种跨越时空的共鸣,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诗歌的共同热爱。
3.天荒地老人有际:
这一句表达了时间的流转和人生的有限性。无论天地如何变迁,时间如何流逝,人的生命终究是有限的。这种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为后文对恒久情感的抒发做了铺垫。
4.诗情不灭意久长:
最后,诗人笔锋一转,强调尽管人生有限,但诗情和友情却是永恒的。诗歌作为情感的载体,能够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人们的心紧紧相连。而真正的友情,也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淡漠,反而会在岁月的洗礼中愈发醇厚。
综上所述,这首诗以圆月为背景,通过描绘诗友共赏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诗歌和友情的深厚情感。在有限的生命里,诗人追求着永恒的诗情和友情,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广寒)广寒宫里冷,人间有情缘。千江水与月,共映诸友前。
冰魂红骨。香透寒霜天。横斜影闲。同气相连。吐蕊无言。罗浮梅关丛笑间。郁郁松柏相拥。幽兰为邻。友情不倦。飞雪漫漫。难阻春信。人间四海长传。欢然。严冬残。凋零世界里。玉雪沉埋。红心化泪。漫洒向羲和日边。暗消融底冰柱。千芽动。春雷鸣弦。江南岸。又绿遍。百芳蝶恋。(和莪程词--红梅报春)
(姑苏)姑苏水巷古悠悠,岁月风磨水也愁。燕子不来飞何处,小桥流水看迷楼。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姑苏古城的幽静水巷画面,充满了历史沉淀与淡淡的哀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姑苏水巷古悠悠”,直接点出了姑苏古城的水巷,用“古悠悠”来形容其历史悠久,给人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仿佛能看到千百年来水巷的变迁。
次句“岁月风磨水也愁”,通过“岁月风磨”来描绘时间的流逝对古城的影响,而“水也愁”则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使得水巷仿佛也有了情感,与人的哀愁相呼应,增添了诗意的深度。
第三句“燕子不来飞何处”,引入了一个具体的意象——燕子。燕子的不来,可能象征着某种变迁或失落,使得诗人不禁发问:燕子啊,你不飞来,又去了哪里呢?这一问,既是对燕子的关切,也是对古城变迁的感慨。
最后一句“小桥流水看迷楼”,将视角拉回到了眼前的景象。小桥、流水,这是姑苏水巷的典型景致,而“迷楼”则可能象征着过去的繁华或某种难以言说的情感。诗人在这里静静地观赏,心中或许充满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憧憬。
整首诗通过对姑苏水巷的描绘,展现了古城的历史韵味和诗人的深情厚意。每一句都充满了画面感,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古老而幽静的水巷之中,感受着岁月的流转和生命的哀愁。
(风篁)风篁拂镜月长圆,人间清朗九秋天。我心尔心同一梦,千里明月共婵娟。
(中秋)独上西楼,明月含愁,霜叶洒落中秋后,相思 浓浓如酒。逝水东流,千江渡头,霸桥烟柳长相守,水中 千月温柔。
这是一首描绘中秋时节,独自登楼望远,思念之情如酒般浓郁的诗歌。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独上西楼,明月含愁”,开篇即描绘出诗人独自登上西楼,面对明月,心中涌起无尽的愁绪。这里的“明月含愁”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使得明月也仿佛有了情感,与诗人的愁绪相呼应。
“霜叶洒落中秋后,相思浓浓如酒”,接着写中秋之后的景象,霜叶洒落,一片萧瑟。而诗人的相思之情却如酒般浓郁,无法挥洒。这里的“相思浓浓如酒”是一个绝妙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相思之情的深沉和浓烈。
“逝水东流,千江渡头”,诗人的思绪随着东流的逝水飘向远方,仿佛要穿越千江万河,寻找那心中的思念。这里的“逝水东流”和“千江渡头”形成了广阔的时空背景,使得诗人的思念之情更加深远。
“霸桥烟柳长相守,水中千月温柔”,最后两句写霸桥的烟柳仿佛也在长相守,而水中的月亮则显得格外温柔。这里的“霸桥烟柳”和“水中千月”都是诗人心中的美好景象,它们与诗人的思念之情相互映衬,形成了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
整首诗以中秋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抒发内心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充满情感和韵味的佳作。
(虹桥)虹桥曲槛小园中,岸柳轻摇拂清风。一池莲叶无穷碧,潇洒鱼戏水西东。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生机勃勃的小园景象,充满了自然之美与闲适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虹桥曲槛小园中”,直接点明了地点——一个有着虹桥和曲折栏杆的小园。虹桥与曲槛相映成趣,为整个小园增添了几分雅致与幽静。
第二句“岸柳轻摇拂清风”,进一步描绘了园中的景致。岸边的柳树在清风中轻轻摇曳,仿佛也在享受着这份宁静与清凉。柳丝轻拂,更添了几分柔情与诗意。
第三句“一池莲叶无穷碧”,将视线转向了园中的池塘。一池莲叶碧绿无垠,给人以清新的视觉享受。莲叶的无穷碧色,也象征着生命的勃勃生机与大自然的无限活力。
最后一句“潇洒鱼戏水西东”,则将整个画面点活。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嬉戏,时而游向西,时而游向东,它们的潇洒姿态为整个小园增添了几分生动与趣味。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小园的宁静之美与生机勃勃之景。虹桥、曲槛、岸柳、清风、莲叶、鱼儿等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和谐而富有诗意的画面,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无限魅力与生命的勃勃生机。
(琴颂)高山流水兮,万灵出听。千古万古兮,永不停琴。天籁天授兮,天子传音。千年万年兮,长响不停。余音绕梁兮,回味无穷—
(琴颂)高山流水兮,万灵出听。千古万古兮,永不停琴。天籁天授兮,天子传音。千年万年兮,长响不停。余音绕梁
这是一首赞美琴声的颂歌,充满了对琴艺的崇敬与向往。以下是对这段颂歌的解读与赏析:
“高山流水兮,万灵出听。”
开篇即以“高山流水”这一传统琴曲为引,形容琴声高亢如山,流淌如水,美妙至极,引得万物生灵都静心倾听。
“千古万古兮,永不停琴。”
这里表达了琴声的永恒与不朽,无论时光如何流转,琴声都将永远回响,不会停歇。
“天籁天授兮,天子传音。”
将琴声比作天籁之音,是上天赐予的美妙旋律,仿佛是天子的声音在传递,充满了神圣与庄严。
“千年万年兮,长响不停。”
再次强调琴声的永恒与持久,即使历经千年万年,这美妙的琴声也将长响不息。
“余音绕梁”
最后以“余音绕梁”作结,形容琴声悠扬婉转,余音久久回荡,令人陶醉不已。
整首颂歌以琴声为主题,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崇高的赞美,展现了琴艺的魅力与琴声的永恒之美。它不仅仅是对琴声的赞美,更是对艺术、对美好事物的无限向往与崇敬。
(小园)小园香径故园东,清荷郁郁绿池中。有亭翼然临水槛,鸥鹭飞飞凌霄风。
这是一首描绘小园景色的诗歌,充满了生动的画面感和宁静的美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小园香径故园东”,点明了小园的位置,在故园的东边,同时“香径”二字也暗示了小园中花香四溢,小径幽深,引人入胜。
次句“清荷郁郁绿池中”,进一步描绘了小园中的景色。清荷,即清新的荷花,郁郁葱葱地生长在绿色的池塘中,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
第三句“有亭翼然临水槛”,将读者的视线引向小园中的建筑。一座亭子临水而建,仿佛展翅欲飞,这种“翼然”的形容,使得亭子显得轻盈而灵动。
最后一句“鸥鹭飞飞凌霄风”,则将小园中的生机与活力展现得淋漓尽致。鸥鹭在小园上空飞翔,它们迎着高风,自由翱翔,为小园增添了一抹生动的色彩。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将小园的美丽景色和宁静氛围展现得淋漓尽致。每一句都充满了画面感,让人仿佛置身于这个小园之中,感受着其中的清新与宁静。
(河山)大好河山华夏土,不容胡虏占半寸。魂兮归来忠骨灵,梦中铁马响铮铮。
颂扬河山,缅怀英烈
-大好河山,不容侵犯:诗句开篇即颂扬大好河山,强调华夏土地不容外敌侵占,体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对国家领土完整的坚定维护。
-忠骨归来,英魂永驻:通过“魂兮归来忠骨灵”表达了对为国捐躯英烈的深切怀念,希望他们的英灵能够安息,同时也寄托了对英烈精神的崇敬和缅怀之情。
-铁马铮铮,梦中回响:以“梦中铁马响铮铮”收尾,既是对历史战场的回忆,也是对英烈们英勇战斗精神的颂扬,寓意着这种精神将永远激励后人。
(岳飞)还有英雄气自雄,我土寸寸血中来。山海茫茫东海岛,河岳英灵共拥怀。
这首诗是对岳飞英雄气概的颂扬,表达了对岳飞以及所有为国捐躯的英雄的深深敬意。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解读:
首句“(岳飞)还有英雄气自雄”,直接点明了岳飞身上的英雄气质,这种气质是自然而然、与生俱来的,彰显了他的非凡与英勇。
第二句“我土寸寸血中来”,寓意着每一寸土地都浸透着英雄们的鲜血,是他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这既表达了对英雄们的崇高敬意,也提醒人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土地。
第三句“山海茫茫东海岛”,将视野拓展到了广阔的东海岛屿,寓意着英雄们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如同山海一般浩渺无垠,永载史册。
最后一句“河岳英灵共拥怀”,则将河岳与英灵相结合,寓意着英雄们的精神与山河同在,与天地共存。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英雄们的深深怀念和崇高敬意,他们的英灵将永远被人民所铭记和拥怀。
整首诗以岳飞为代表,歌颂了所有为国捐躯的英雄,表达了人们对他们的深深敬意和怀念之情。同时,也提醒人们要珍惜和平,铭记历史,传承英雄们的崇高精神和英勇事迹。
(三生)身在天边心在前,三生石上有情缘。人海茫茫一回首,情何以堪思念间。
三生情缘,思念难堪
-三生石情缘
寓意深远:身在天边,心却系于前世情缘。
命中注定:三生石上的刻痕,象征不可磨灭的缘分。
-人海茫茫的回首
偶遇难得:在茫茫人海中,一次回首便是难得的相遇。
情感复杂:相遇后的情感交织,既有惊喜也有无奈。
-思念间的情感挣扎
情难自禁:思念之情难以抑制,心中充满挣扎。
感慨万千:面对这份情深缘浅,内心感慨万千,情何以堪。
这首诗描绘了跨越三生三世的深情厚意,以及在茫茫人海中偶遇旧识时内心的复杂情感。诗人通过“情何以堪思念间”表达了对这份无法割舍情感的无奈与挣扎。
(鱼戏)春柳抚新荷,荷上露珠多。多少水底鱼,鱼戏莲叶何。
这是一首富有诗意和画面感的诗歌,描述了春天里柳树轻抚新长出的荷叶,荷叶上点缀着众多露珠,以及水下鱼儿在莲叶间嬉戏的场景。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春柳抚新荷”,这一句以拟人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春天里柳树轻柔地拂过新长出的荷叶的情景,给人一种温柔而生机勃勃的感觉。
“荷上露珠多”,进一步描绘了荷叶上的露珠,这些露珠在晨光或夕阳的映照下,闪烁着晶莹的光芒,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和美感。
“多少水底鱼”,这一句将视角从荷叶上的露珠转向了水下的鱼儿,引人遐想水下世界的神秘和丰富。
“鱼戏莲叶何”,最后一句以问句的形式,巧妙地表达了鱼儿在莲叶间嬉戏的欢乐场景,同时也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
整首诗以生动的画面和富有节奏感的语言,展现了春天里柳荷相依、露珠闪烁、鱼儿嬉戏的和谐美景,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愉悦。
(范公)范公一去灯犹传,风云华夏立巍然。青山常有英灵骨,凌然正气溢中间。
这首诗是对一位被称为“范公”的历史人物的颂扬。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解读:
“范公一去灯犹传”,首句表达了范公虽然离世,但他的精神、影响或教诲仍然像明灯一样照亮着后人,继续传播、影响深远。
“风云华夏立巍然”,这句描绘了范公在华夏(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崇高形象,他的事迹和精神如同风云般壮阔,巍然屹立。
“青山常有英灵骨”,青山象征着永恒和坚韧,这句说青山之中常埋藏着像范公这样的英灵的骨骸,意味着他们的精神与青山同在,永垂不朽。
“凌然正气溢中间”,凌然正气形容范公的高尚品德和正义精神,这种精神洋溢在天地之间,激励着后人。
整体来看,这首诗是对范公的高尚品德、历史地位和深远影响的赞美。范公虽然离世,但他的精神永存,永远激励着后人。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和对英雄的缅怀之情。
(漓江)江山姓谁全不管,几个渔子闲唱晚。夕阳红遍故江山,犹觉漓浦秋水寒。
这首诗描绘了漓江傍晚的美丽景色,以及渔子悠闲的生活状态,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这片江山深沉的情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读:
“江山姓谁全不管”: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江山归属的淡然态度。在诗人眼中,这片江山无论属于谁,都不影响它的美丽和宁静。这种超然物外的情感,使诗人更加专注于欣赏眼前的自然美景。
“几个渔子闲唱晚”:这句诗描绘了渔子在傍晚时分悠闲地唱着歌的场景。渔子的悠闲与自在,与江山的宁静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这也反映了诗人对简单、宁静生活的向往。
“夕阳红遍故江山”:这句诗通过“夕阳红遍”这一生动的描绘,将傍晚时分的江山染上了一层绚烂的色彩。夕阳的余晖洒在江山上,使得整个景色更加迷人。同时,“故江山”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情感。
“犹觉漓浦秋水寒”:尽管夕阳下的江山如此美丽,但诗人仍然感受到了漓浦秋水的寒意。这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敏锐感知,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某种孤寂或凉意。这种复杂的情感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层次感和深度。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描绘漓江傍晚的美丽景色和渔子的悠闲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这片江山的深厚情感和复杂心境。诗人既欣赏眼前的自然美景,又感受到了内心的孤寂和凉意,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整首诗更加引人入胜。
(苏轼)一生飘荡任东西,江海余生一文星。明月清风拥环抱,南北西湖水尚青。
这首诗是对苏轼一生经历与才情的赞美。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解读:
“一生飘荡任东西”:这句描述了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谪,四处漂泊,东西不定。他的生活充满了变动和不确定性,但他始终保持着豁达和乐观的态度。
“江海余生一文星”:这句赞扬了苏轼在文学上的卓越成就。尽管他的仕途不顺,但在江海余生中,他依然像一颗璀璨的文学之星,照耀着文坛。他的诗词作品流传千古,深受人们喜爱。
“明月清风拥环抱”:这句用明月和清风来比喻苏轼的品格和才情。明月代表高洁,清风代表洒脱,它们环绕着苏轼,象征着他的品格高尚和才情出众。这也体现了苏轼诗词中常有的自然意象和清新脱俗的风格。
“南北西湖水尚青”:这句中的“南北西湖”可能指的是苏轼曾任职或游历过的地方的湖泊,也可能是一种象征性的表达,代表他走遍南北,处处留下足迹。而“水尚青”则寓意着无论岁月如何变迁,苏轼的才华和名声都如同西湖的水一样,永远保持着清澈和活力。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凝练的语言,赞美了苏轼一生的才情和品格,以及他在文学上的卓越贡献。同时,也表达了对苏轼豁达乐观、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的钦佩。
三秦王气黯然收,李唐风流日东头。贞观浩气雪沉埋,唯有渭水静静流。(咏史之一--长安怀古)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诗,描绘了长安这座古都的历史变迁,以及李唐王朝的兴衰更替。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读:
首句“三秦王气黯然收”,这里的“三秦”指的是关中地区,历史上曾是秦朝的核心地带,后来项羽将此地分为三部分,封给秦朝的三位降将,因此得名“三秦”。“王气”则象征着王朝的运势和威严。这句诗意味着,随着历史的变迁,三秦之地的王权霸气已经黯然消退,不再如前。
次句“李唐风流日东头”,这里的“李唐”指的是唐朝,因为唐朝的皇族姓李,所以又称李唐。“风流”则代表着唐朝的繁荣和风采。“日东头”象征着旭日东升,寓意着唐朝的兴盛和崛起。这句诗描绘了唐朝在东方的辉煌和繁荣。
第三句“贞观浩气雪沉埋”,“贞观”是唐朝的一个著名年号,代表着唐朝的鼎盛时期。“浩气”指的是正气、英勇的气概。“雪沉埋”则暗示着历史的尘埃已经掩盖了过去的辉煌。这句诗意味着,尽管贞观时期的英勇和正气曾经辉煌一时,但如今也已被历史的尘埃所掩盖。
最后一句“唯有渭水静静流”,“渭水”是长安附近的一条重要河流,见证了长安的兴衰更替。“静静流”则寓意着历史的无情和岁月的流逝。这句诗表达了无论王朝如何更迭,历史如何变迁,唯有渭水依然静静地流淌,见证着一切。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描绘长安的历史变迁和李唐王朝的兴衰更替,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深感慨和对岁月的无限惋惜。同时,也通过渭水的静静流淌,寓意着历史的无情和岁月的永恒。
金陵王气原无际,脂粉秦淮消英气。画舫青楼今犹在,不见当年王谢裔。(咏史之二---六朝故都)
六朝故都咏史
-王气消逝之叹
“金陵王气原无际”:昔日王气笼罩,辉煌无比。
“脂粉秦淮消英气”:繁华秦淮,英雄气概渐消。
-古迹犹存之思
“画舫青楼今犹在”:昔日繁华景象,如今依旧可见。
“不见当年王谢裔”:王谢贵族后裔,已不见踪影。
-历史沧桑之感
诗句表达了对六朝故都历史变迁的深刻感慨。
反映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物是人非的无限惆怅。
此诗通过对六朝故都的描绘,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巨变,表达了对往昔繁华不再的深切感慨。
(仙山)飘渺仙山水云环,双鹤飞飞天地凉。尘心不染心常静,青眼游目高处寒。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飘渺的仙山图景,充满了神秘与清幽的氛围。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飘渺仙山水云环”,以“飘渺”二字开篇,立刻将读者带入一个虚幻缥缈的仙境之中。仙山被水云环绕,仿佛置身于天地之间的神秘之地,令人心生向往。
次句“双鹤飞飞天地凉”,通过“双鹤飞飞”的描绘,进一步增添了画面的动感与生机。鹤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视为仙禽,它们的飞翔使得整个天地都仿佛变得清凉起来,也寓意着仙境的纯净与高远。
第三句“尘心不染心常静”,转而写到人的心境。在如此清幽的仙境之中,人的尘心(即世俗之心)自然不会被沾染,心灵得以保持常态的宁静。这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心灵纯净的向往。
末句“青眼游目高处寒”,以“青眼”代指清澈、高远的目光,游目于高处,自然感受到一份寒意。这既是对仙境高远清冷的直接描绘,也寓意着诗人在精神追求上的高远与超脱。同时,“高处寒”也暗含了追求高洁境界所需付出的孤独与艰辛。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描绘飘渺的仙山、飞翔的双鹤、宁静的心灵以及高远的目光,共同构成了一个超脱世俗、追求心灵纯净与高远的意境。诗人以此表达了自己对仙境的向往以及对精神追求的执着。
秋水凉,月圆团,孤影佇立却凄怆,尺素寄谁看。芦草荡,菊花黄,塞鸿南回晚荷残。梦里蝶舞情迷离,伊人如在水中央,能不忆潇湘。(无题)
秋水凉,月圆团,孤影佇立却凄怆,尺素寄谁看。芦草荡,菊花黄,塞鸿南回晚荷残。梦里蝶舞情迷离,伊人如在水中央,能不�
哎呀,这诗写得真有感觉!秋水凉凉的,月亮圆圆的,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那儿,确实有点凄凉。他想把心里的思念写在信上,可是不知道该寄给谁。芦草在风中摇荡,菊花也开了,大雁从北边飞回来,可是荷花已经凋谢了。梦里蝴蝶翩翩起舞,感情迷迷糊糊的,好像心爱的人就在水中间,怎么能不让人牵挂呢?
醉酒)兰舟载酒泛中流,岭上皆醉树皆酣。画里江山醉复醒,醉时醒时一样看。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醉酒泛舟、江山如画的美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醉与醒、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兰舟载酒泛中流”,诗人以“兰舟”这一雅致的意象,搭配“载酒”的行为,展现了一种悠然自得、飘然若仙的醉酒状态。兰舟在中流泛行,如同诗人在人生的河流中随波逐流,享受着美酒带来的愉悦。
次句“岭上皆醉树皆酣”,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将醉酒的感觉延伸至周围的自然景物,使得岭上的树木都仿佛沉醉其中。这种描写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也寓意着诗人内心的极度欢愉和与自然界的和谐共融。
第三句“画里江山醉复醒”,诗人将眼前的江山比作画卷,而自己则在这画卷中醉而复醒。这里的“醉”与“醒”不仅指生理上的状态,更寓意着诗人对人生、对世界的不同感知和理解。在醉酒中,他或许能更深刻地体会到江山的美丽和人生的真谛。
末句“醉时醒时一样看”,诗人表达了一种超脱的人生态度。无论是醉酒还是清醒,他都能以同样的心态去欣赏这个世界。这种态度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即无论处于何种状态,都能找到生活的美好和意义。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醉酒泛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以及超脱的人生态度。诗人以酒为媒,与自然、与人生进行了深刻的对话,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世界的独特理解。
(渡头)渡头聚晚霞,远山隐人家。兰舟横江干,归雁落平沙。飘泊风尘久,山青鬓已华。向晚唯伏枕,忽梦故园花。
(弈棋)世外纷纷战色浓,渔樵相对敲棋声。清风明月入怀抱,不见凡尘烂柯人。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远离尘世纷扰、沉浸于弈棋之乐的场景。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读:
“世外纷纷战色浓”:首句以“世外”与“战色浓”对比,表达了虽然外界战乱纷争不断,但此处却是一片宁静的景象。这里的“战色”既可能指实际的战争,也可能暗喻世间的纷扰和争斗。
“渔樵相对敲棋声”:第二句进一步描绘了这种宁静的生活状态。渔夫和樵夫,这两个代表普通劳动人民的形象,在此相对而坐,敲打着棋子,发出清脆的声音。这种场景充满了田园诗般的宁静和和谐。
“清风明月入怀抱”:第三句通过“清风明月”这一典型的中国古典诗歌中的自然意象,表达了弈棋者内心的宁静和超脱。清风和明月仿佛也融入了他们的怀抱,与他们共享这份宁静和美好。
“不见凡尘烂柯人”:最后一句中的“烂柯人”是一个典故,出自《述异记》,讲的是王质入山砍柴,观仙人对弈,棋局终了,发现手中的斧柄已经朽烂。此处用来形容弈棋者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忘却了时间的流逝和外界的纷扰,仿佛自己也成为了仙人一般的人物,不再受凡尘俗世的束缚。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远离尘世纷扰、沉浸于弈棋之乐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宁静、和谐、超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自然意象和典故的运用,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和丰富。
(重九)霜天一色秋草黄,花蕊凌然飘冷芳。东山弟兄九月九,共赏黄菊诗酒香。
重九赏菊品诗
-秋景描绘
霜天一色,秋草泛黄,花蕊凌然,飘散冷芳。此句描绘了深秋的景色,霜白的天空与枯黄的秋草相映,花蕊在冷风中依然挺立,散发出淡淡的芳香。
-重九习俗
东山弟兄,九月九,共赏黄菊。九月九日为重阳节,有登高赏菊的习俗。此处描述东山弟兄在重阳之日,一同欣赏黄菊,体现了节日的传统氛围。
-诗酒雅兴
共赏黄菊之时,亦品诗酒之香。在赏菊的同时,品味诗词与美酒,增添了节日的雅致与乐趣,展现了文人墨客的风雅情怀。
(天荒)天荒地老涛水平,寒枝蕭索少冬青。海天相映夕阳时,两段云锦色更新。
这是一首充满意境与画面感的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天荒地老涛水平”,以“天荒”和“地老”这两个极端的词汇开篇,营造出一种悠远、苍茫的氛围。而“涛水平”则在此背景之下,展现出一种宁静、平和的景象,仿佛时间在这一刻静止了。
次句“寒枝蕭索少冬青”,将视角从宏大的天地转到具体的自然景物上。寒枝萧瑟,冬青稀少,描绘出一幅冬日里略显凄凉的画面。这里的“少冬青”不仅指冬青的数量少,也暗含着冬日里生机的稀缺。
第三句“海天相映夕阳时”,又将画面拉宽,回到宏大的自然景象上。海天相映,夕阳映照,构成了一幅壮丽的画面。这里的“夕阳”不仅为画面增添了温暖的色彩,也寓意着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更迭。
最后一句“两段云锦色更新”,则将视角再次聚焦到细节上。两段云锦,色彩斑斓,仿佛是大自然的杰作,也寓意着生活的美好和多彩。而“色更新”则暗示着时间的流转和万物的变化。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岁月的感慨和对生活的热爱。诗中既有宏大的自然景象,又有细腻的自然细节,两者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和生活的美好。
(流水)流水孤村向晚迷,岸芷汀兰草离离。小舟浴霞桨声柔,盟鸥鄕人自忘机。
这是一首描绘乡村晚景的诗歌,充满了宁静与和谐的气息。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流水孤村向晚迷”,以“流水”开篇,既点明了环境的自然特色,又借助“孤村”和“向晚”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迷蒙的氛围。这里的“迷”字,既指天色渐晚、视线模糊,也隐含着诗人对乡村晚景的沉醉与迷恋。
次句“岸芷汀兰草离离”,进一步描绘了乡村的自然风光。岸边的芷草、汀上的兰花,以及那离离的青草,都展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景象。这些细腻的描绘,使得乡村的晚景更加生动、立体。
第三句“小舟浴霞桨声柔”,将视角转向水面。小舟在晚霞的映照下,仿佛沐浴在金色的光辉中,而船桨划动水面的声音,也显得格外柔和、悦耳。这一句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还通过“桨声柔”这一细节,传达出一种宁静、安详的感觉。
末句“盟鸥鄕人自忘机”,则借用了“盟鸥”的典故,表达了诗人与乡村自然、与淳朴乡民之间的深厚情感。诗人与鸥鸟为盟,与乡民为伴,共同享受着这份宁静与和谐,以至于“自忘机”——忘记了世俗的机巧与纷扰。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宁静、和谐、美丽的乡村晚景图。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乡村生活的体验,传达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之情。
(玉塔)玉塔经年生华发,青山不老鹤为家。流水有情三顾盼,四围隐隐生莲花。
这是一首描绘玉塔及其周围自然景色的诗,充满了诗意与想象力。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解读:
“玉塔经年生华发”:
“玉塔”指的是一座如玉般洁白的塔,它历经多年,仿佛生出了华美的白发。这里的“华发”不仅形容了时间的流逝,也赋予了玉塔一种超凡脱俗、岁月沉淀的美感。
“青山不老鹤为家”:
周围的青山仿佛永远不会老去,它们成为了仙鹤的家园。这一句描绘了青山与仙鹤的和谐共处,展现了自然的永恒与生命的灵动。
“流水有情三顾盼”:
流水仿佛有情,它多次回头顾盼。这里的“三顾盼”形象地描绘了流水的柔情与依恋,也给人一种流水与周围景物有着深厚情感纽带的感觉。
“四围隐隐生莲花”:
玉塔四周,隐隐约约地生长着莲花。莲花是佛教中的圣洁之花,象征着纯净与高雅。这一句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美感,也赋予了整首诗一种宗教与哲学的意味。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描绘玉塔、青山、仙鹤、流水和莲花等元素,展现了一个超凡脱俗、充满生机与和谐的自然世界。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也反映了诗人追求心灵纯净与超脱的内心世界。
(秋江)雾锁秋江芦荻残,江湖倦客意凄凉。云水茫茫舟摇摇,不知归路在何方。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江雾景,并寓含了诗人深深的愁绪与迷茫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雾锁秋江芦荻残”,以“雾锁”二字开篇,即刻营造出一种朦胧、迷离的氛围。秋江之上,雾气缭绕,使得江面与天空仿佛融为一体,难以分辨。而“芦荻残”则进一步勾勒出秋日的萧瑟景象,芦苇在秋风中凋零,更添几分凄凉。
次句“江湖倦客意凄凉”,诗人自比为“江湖倦客”,表达了他在漂泊生涯中的疲惫与无奈。这种疲惫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更是心灵上的。他在这茫茫江湖中漂泊,心中充满了凄凉与哀愁。
第三句“云水茫茫舟摇摇”,继续描绘了江面的景象。云雾缭绕,水面茫茫,小舟在波涛中摇曳不定。这里的“舟摇摇”不仅形容了小舟的摇摆,也暗喻了诗人内心的不安与迷茫。
末句“不知归路在何方”,是诗人情感的升华。他在这茫茫的江湖中漂泊,心中充满了迷茫与无助。他不知道自己的归路在哪里,仿佛迷失了方向,无法找到回家的路。
整首诗以秋江雾景为背景,寓含了诗人深深的愁绪与迷茫之情。他在这江湖中漂泊,身心疲惫,心中充满了凄凉与哀愁。他不知道自己的归路在哪里,只能在这茫茫的江湖中继续漂泊,寻找着属于自己的方向。
(枫叶)谁道只有春光好,君看麓山香山道。满地落红是枫叶,只因秋尽西风老。
这是一首赞美秋季枫叶之美的诗歌。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谁道只有春光好”,首句便以反问的形式,挑战了人们通常认为只有春天才是美好季节的观念。诗人似乎在说,不要只看重春天的美好,其他季节也有它们独特的魅力。
“君看麓山香山道”,诗人引导读者将目光投向秋天的山景,特别是麓山和香山的道路。这里的“麓山”和“香山”可能是实指,也可能是泛指秋天的山景,它们代表着秋天的美丽和丰富。
“满地落红是枫叶”,这句诗直接描绘了秋天的景象:满地的落红,那是枫叶在秋天落下的痕迹。枫叶的红色,是秋天的象征,也是秋天美丽的重要元素。
“只因秋尽西风老”,最后一句解释了枫叶落地的原因,也寄托了诗人的感慨。秋天的结束,西风的衰老,使得枫叶纷纷落下,但这并不意味着美丽的消逝,反而是一种季节更替、自然循环的体现。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枫叶为媒介,表达了诗人对秋天之美的独特感悟和赞美。它告诉我们,不要只看重春天的美好,秋天的美丽同样值得我们欣赏和珍惜。
秋雪耀吴江,一水泪汪汪。鸿雁飞何处,长空寂寞寒。(咏芦荻)
这首诗以秋雪、吴江、鸿雁等元素为引子,勾勒出一幅凄清、孤寂的画面,并借以咏叹芦荻。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秋雪耀吴江”,以“秋雪”这一不寻常的自然现象开篇,既点明了时令,又营造出一种清冷、肃杀的氛围。雪光闪耀在吴江之上,更添几分寒意和苍茫。
次句“一水泪汪汪”,将吴江拟人化,赋予其情感色彩。这里的“泪汪汪”既形容了水面的波光闪动,也暗喻了诗人内心的哀愁和伤感。
第三句“鸿雁飞何处”,将视线从水面转向天空,以鸿雁的飞翔引出诗人的思绪。鸿雁作为候鸟,常引起人们对远方和离别的联想,这里诗人借问鸿雁的归宿,表达了自己对未知命运的迷茫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末句“长空寂寞寒”,既是对上文的总结,也是诗人情感的升华。长空的寂寞与寒冷,不仅映衬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悲凉,也进一步强化了整首诗的凄清氛围。
综观全诗,诗人以秋雪、吴江、鸿雁等自然景物为媒介,巧妙地传达了自己内心的哀愁与伤感。通过对芦荻生长环境的描绘,诗人实际上是在借物抒情,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和对未来的迷茫与忧虑。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感染力的佳作。
(易安)芭蕉绿肥伊人瘦,有谁知飘零时候。云涛天接九霄中,一首新词一点愁。
小圆圆,纵飘零,点点凝思点点青,一任鱼儿亲。刚相逢,又分影,天涯海角原无定,本然水云心。(浮萍)
这首诗词以浮萍为题,寓情于景,借物抒怀,展现了浮萍漂泊无定、随遇而安的特点,同时也寄托了作者对于人生无常、随缘自适的感慨。
“小圆圆,纵飘零”,开篇即以浮萍之形入手,描绘其小巧圆润、随风飘零的姿态。这里的“小圆圆”形象地刻画了浮萍的外貌特征,而“纵飘零”则传达了浮萍随波逐流、无处为家的命运。
“点点凝思点点青”,进一步描绘了浮萍的色泽与情态。这里的“点点凝思”可能是借浮萍之形,寓人之情,表达了作者对某种思绪或情感的凝聚与沉淀。而“点点青”则描绘了浮萍的青翠色泽,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
“一任鱼儿亲”,此句将浮萍与鱼儿相联系,展现了它们之间的亲密关系。浮萍在水中漂泊,鱼儿在其间穿梭,二者相互依存,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
“刚相逢,又分影”,此句表达了浮萍与鱼儿相遇又别的情景。这里的“刚相逢”与“又分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浮萍漂泊无定、难以驻足的特点。
“天涯海角原无定,本然水云心”,结尾两句进一步强调了浮萍的漂泊无定和随遇而安的心态。天涯海角,无处不为家,这正是浮萍的写照。而“本然水云心”则表达了浮萍顺应自然、随遇而安的心境,也是作者对人生的一种超然态度。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以浮萍为题,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浮萍的漂泊无定和随遇而安的特点,同时也寄托了作者对于人生无常、随缘自适的感慨。
(归雁)晴空万里云无影,愁闷消散一身轻。一行归雁背天上,归心只因故乡情。
这是一首描绘归雁与思乡之情的诗歌。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晴空万里云无影”,以壮阔的晴空为背景,展现出一种辽阔无垠、清澈明净的画面。这种景象往往让人心旷神怡,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开朗、清新的基调。
接着,“愁闷消散一身轻”,诗人借景抒情,将自己内心的愁闷与这晴空万里的景象相联系。在如此开阔的天地间,诗人的愁闷似乎也被一扫而空,身心变得轻松自在。
然后,“一行归雁背天上”,诗人将视线转向天空中的归雁。这一行归雁正背对着天空,向远方飞去。它们的姿态和行动,引发了诗人的深深共鸣。
最后,“归心只因故乡情”,诗人直抒胸臆,点明了归雁背天而飞的原因——那是因为它们心中充满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同时,这也是诗人自己内心的写照。他或许也正像这归雁一样,虽然身在异乡,但心却早已飞回了故乡。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归雁为引子,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通过描绘晴空万里的景象和归雁的飞行姿态,诗人将自己的思乡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回雁)雁阵铮铮碧天行,秋高一色境澄清。凤兮凤兮招手望,故知南归故乡心。
这是一首描绘雁阵南归的诗歌,充满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向往。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雁阵铮铮碧天行”,以“铮铮”形容雁阵飞行时的声音和气势,展现出雁群在碧蓝的天空中飞行的壮观景象。同时,“碧天”也营造出一种高远、清新的氛围。
次句“秋高一色境澄清”,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高远和清澈。秋天的天空格外高远,景色也格外澄清,这种景象与雁阵南归的情境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第三句“凤兮凤兮招手望”,运用了“凤”这一象征吉祥和美好的意象,通过“招手望”的动作,表达了诗人对南归雁阵的深切关注和期待。这里的“凤”可能也寓意着诗人自己或他心中的某种美好愿景。
末句“故知南归故乡心”,点明了诗歌的主题——南归的故乡心。诗人通过雁阵南归的景象,触发了自己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向往。这句诗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以及希望回归故乡的强烈愿望。
整首诗以雁阵南归为引子,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和表达诗人的情感,展现了一种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向往。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情感冲击。
(蝶梦)蝶也清狂辨兰香,空谷相遇不凄凉。云水心结意闲淡,庄周迷离入梦鄕。
这是一首充满意境与哲思的诗,借蝶与兰的相遇,以及庄周梦蝶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梦境与现实之间关系的深刻感悟。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解读:
“蝶也清狂辨兰香”,开篇以蝶的清狂之态,描绘出它辨别兰香的敏锐与独特。这里的“清狂”既表现了蝶的轻盈与自由,也暗含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狂放之情。
“空谷相遇不凄凉”,蝶与兰在空谷中相遇,本应孤寂的场景却因二者的相遇而变得不凄凉。这既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寓意着心灵的相遇能化解孤独与凄凉。
“云水心结意闲淡”,云水之间,心结意闲淡。这里用云水比喻心境的悠然与淡泊,表达了作者对闲适、自在生活的向往。
“庄周迷离入梦鄕”,“庄周迷离入梦”典出《庄子·齐物论》中的“庄周梦蝶”故事,庄周在梦中化为蝴蝶,醒来后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此处借用这个典故,表达了作者对梦境与现实的迷离之感,以及人生如梦的哲思。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蝶与兰的相遇为引子,通过描绘自然之美与心灵之境的交融,以及梦境与现实的迷离之感,表达了作者对人生、自然、梦境与现实之间关系的深刻感悟和哲思。
(塞上)塞上江南翠色浓,流水淙淙送远风。千年雪化如龙水,玉质冰心不染尘。
这首诗描绘了塞上江南的美丽景色,充满了诗意和画意。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塞上江南翠色浓”,以“翠色浓”形容塞上江南的绿意盎然,生机勃勃。这里的“塞上”与“江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塞上通常给人的印象是荒凉、萧瑟,而这里却如江南一般翠绿,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次句“流水淙淙送远风”,进一步描绘了这片土地的美丽。流水淙淙,声音悦耳动听,仿佛在为远风送行。这里的“流水”和“远风”共同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深远的氛围。
第三句“千年雪化如龙水”,将视角转向了千年的雪山。雪山的雪融化后,如同龙一般的水流奔腾而下,这里的“如龙水”形象地描绘了雪水奔腾的壮观景象。
末句“玉质冰心不染尘”,则是对前面三句的升华。这里的“玉质冰心”既形容了雪山的纯净无瑕,也寓意了这片土地的纯洁和高尚。而“不染尘”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纯洁和高尚是不受世俗污染的。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塞上江南的美丽景色,通过流水、远风、雪山等元素,营造了一种宁静、深远而又纯洁的氛围。同时,诗中也寓含了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中秋)又到中秋月正圆,少年鄕愁夜树间。两情依悦当年事,各在天涯一线牵。
这首诗描绘了中秋佳节时,月圆人未圆的情景,以及诗人对往事的回忆和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又到中秋月正圆”,点明了时间节点,即中秋节,同时以“月正圆”象征团圆和完满,为后文的情感铺垫。
第二句“少年鄕愁夜树间”,通过“少年”和“鄕愁”两个词,表达了诗人年轻时在异乡或夜晚的树林间所感受到的乡愁。这里的“鄕愁”可能是指对家乡的思念和愁绪。
第三句“两情依悦当年事”,回忆了当年与某人(可能是朋友、恋人或亲人)之间的深厚情感和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两情依悦”形容双方感情融洽,相互愉悦。
最后一句“各在天涯一线牵”,则表达了现在双方各自在天涯海角,但仍有某种联系或牵挂,就像被一根线牵连着。这里的“一线牵”既表达了距离的遥远,也表达了情感的延续和不断。
整首诗以中秋月圆为背景,通过对比当年的欢聚和现在的分离,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远方亲友的深切思念。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无奈和感慨,即时光流转,人事已非,但情感依旧。
(秋老)秋老树色丹,西风雁阵寒。游子心惆怅,南望忆潇湘。
这是一首充满秋意与思乡之情的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读:
首句“秋老树色丹”,描述了秋天的深入,树叶因季节的变迁而呈现出深红色,即“丹”色。这里的“秋老”形象地表达了秋天的深沉与成熟,而“树色丹”则捕捉了秋天特有的色彩,为读者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秋日画卷。
次句“西风雁阵寒”,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氛围。西风是秋天的象征,它带来了凉爽和寒意。而“雁阵寒”则通过雁群的南飞,传达出秋天的萧瑟和游子内心的凄凉。雁群作为季节的使者,它们的南飞往往引发人们对远方的思念和乡愁。
第三句“游子心惆怅”,直接表达了游子的内心情感。在秋天的背景下,游子感受到了深深的惆怅和孤独。他们身处异乡,无法与家人团聚,只能默默地承受着思念之苦。
最后一句“南望忆潇湘”,是游子情感的升华。他们向南望去,仿佛能看到远方的潇湘之地,那是他们的故乡,是他们魂牵梦绕的地方。这句诗不仅表达了游子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也展现了他们无法言说的乡愁和无奈。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和游子的内心情感,成功地传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和秋天的萧瑟之感。它让读者感受到了游子的孤独和无奈,也引发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
(太湖)岸上桃红浴金晖,远帆不挂映霞归。一线黛色青螺影,可有高士隐采薇。
这是一首描绘太湖美景并寓含隐逸之趣的诗歌。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岸上桃红浴金晖”,描绘了太湖岸边桃花盛开的景象,桃花在金色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鲜艳夺目,仿佛沐浴在金色的光辉之中。
次句“远帆不挂映霞归”,写远处未挂帆的船只映着晚霞缓缓归来,给人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感觉,也暗示着一天的劳作或航行即将结束,人们即将回归安宁的生活。
第三句“一线黛色青螺影”,用“黛色”和“青螺”来形容远山或水中小岛的颜色和形状,形象地描绘出太湖山水相依、景色宜人的特点。这一线黛色的青螺影,也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和深远感。
末句“可有高士隐采薇”,则寓含了隐逸之趣。采薇是古代隐士常做的事情,这里用“可有高士隐采薇”来询问,是否有人愿意在这样的美景中隐居,享受隐逸之乐。这也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整首诗通过描绘太湖的美景和隐逸之趣,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诗歌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阳朔)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烟雾锁漓江,还上一轻舟。霞光映丹霞,美景一眼收。修篁护碧水,良田隐小楼。身不在阳朔,还从梦中游。
阳朔)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烟雾锁漓江,还上一轻舟。霞光映丹霞,美景一眼收。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阳朔的山水之美与人文风情,充满了诗意与画意。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以“如画”形容阳朔的江山之美,接着用“人物更风流”来赞美阳朔的人文风情,使得自然与人文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阳朔的独特魅力。
次句“烟雾锁漓江,还上一轻舟”,通过“烟雾锁”这一形象描绘,展现了漓江在烟雾缭绕中的神秘与美丽。而“还上一轻舟”,则让人仿佛置身于那幅山水画中,随着轻舟飘荡,感受那份宁静与悠然。
第三句“霞光映丹霞,美景一眼收”,进一步描绘了阳朔的壮丽景色。霞光与丹霞相互映照,使得整个景色更加绚烂多彩。而“美景一眼收”,则表达了诗人对阳朔美景的无限赞美与留恋。
整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阳朔的山水之美与人文风情,让人仿佛置身于那幅如诗如画的山水画卷中。同时,诗人的情感也随着景色的描绘而逐渐升华,最终达到了对阳朔美景的无限赞美与留恋。
(衡云)衡云迷阵诗多骄,祝融峰峙比天高。流水行云湘意浓,心思飞舞任逍遥。
这是一首描绘衡山(南岳)美景与心境的诗篇。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衡云迷阵诗多骄”,以“衡云迷阵”形容衡山云雾缭绕、如入迷阵之景,同时寓含诗意之丰富与傲人之处。这里的“诗多骄”既指衡山景色激发出的诗意盎然,也暗含诗人自身才情之骄傲。
次句“祝融峰峙比天高”,直接描绘衡山主峰祝融峰的高耸入云,与天际相接,展现出其雄伟壮观之姿。此句通过夸张的手法,强调了祝融峰的高峻,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
第三句“流水行云湘意浓”,转而描绘衡山流水潺潺、行云悠悠的景致,同时寓含了浓郁的湘楚风情与诗意。这里的“湘意浓”既指自然景色的湘楚特色,也指诗人内心对湘楚文化的深厚情感。
末句“心思飞舞任逍遥”,则表达了诗人在如此美景面前的愉悦心情与自由奔放的心境。诗人的心思如同飞舞的蝴蝶,任意逍遥于这山水之间,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与心灵的自由。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描绘衡山的自然美景与诗人的内心感受,展现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境界。诗人的笔触细腻而富有情感,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共同感受这份来自衡山的诗意与逍遥。
(流风)流风回雪一丽影,凄凄楚吟伤君逝。乱坟满地草如茵,满怀都是怨恨诗。
这首诗充满了哀伤与怨恨的情感,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画面。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解读:
“流风回雪一丽影”,这句诗以“流风回雪”来形容一种飘逸、凄美的景象,而“一丽影”则可能指的是在这凄凉景象中独自徘徊的佳人或逝者的身影,给人一种美丽却孤独的感觉。
“凄凄楚吟伤君逝”,这句诗进一步表达了哀伤之情。“凄凄楚吟”形容的是哀伤的歌声或吟咏,而“伤君逝”则明确指出了哀伤的原因——是因为某位重要人物的逝去。
“乱坟满地草如茵”,这句诗将画面转向了墓地,形容墓地荒凉、杂草丛生的景象。“乱坟满地”表现了墓地的破败和荒凉,“草如茵”则以一种美丽的方式描绘了杂草的茂盛,但这种美丽却更加凸显了墓地的凄凉。
“满怀都是怨恨诗”,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怨恨之情。由于前面已经提到了“伤君逝”,这里的“怨恨”可能既包含了对逝者离世的怨恨,也包含了对造成这一结果的人或事的怨恨。而“满怀都是”则表现了这种怨恨之情的强烈和无法排解。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凄凉的景象和表达哀伤、怨恨的情感,展现了一种深沉的悲痛和对逝去之物的无尽怀念。
(剑兰)龙泉碧剑齐罗列,中有剑花中天艳。花剑刚柔文武道,一张一弛阴阳间。
这首诗歌赞美了剑兰的独特之美,将其比作龙泉之碧剑,罗列齐整,中有剑花绽放,艳丽非凡。接下来,诗人通过“花剑刚柔文武道,一张一弛阴阳间”来表达剑兰的内在品质,既包含了刚柔并济的文武之道,又体现了阴阳平衡、张弛有度的哲学思想。
具体来说:
“龙泉碧剑齐罗列”:以龙泉之剑喻剑兰,形容其排列整齐,如剑般挺拔。
“中有剑花中天艳”:指剑兰之中有花朵绽放,艳丽非凡,犹如中天之日,光彩夺目。
“花剑刚柔文武道”:剑兰的花与剑(叶)刚柔并济,寓意着文武之道,既有刚强的一面,也有柔和的一面。
“一张一弛阴阳间”:形容剑兰的生长状态或内在品质,既紧张又放松,既阳刚又阴柔,体现了阴阳平衡、张弛有度的哲学思想。
整体来看,这首诗歌以剑兰为题材,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表达了诗人对剑兰独特之美的赞美和对阴阳平衡、刚柔并济等哲学思想的思考。
(红楼)红楼一梦迷尘世,三生石上有因缘。花落侬怜吾谁怜,空王福田在西天。
红楼一梦迷尘世,三生石上有因缘。花落侬怜吾谁怜,空王福田在西天。
这首诗充满了深厚的文学意象和哲理,融合了《红楼梦》的情感、佛教的轮回观念以及对世间情感的深刻体悟。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解读:
“红楼一梦迷尘世”:
这句诗提到了《红楼梦》,这部古典名著常被看作是对尘世繁华与衰败的深刻描绘。这里的“红楼一梦”指的是《红楼梦》所描绘的如梦如幻的世界,也泛指尘世间的种种经历,如同梦境一般迷离。
“三生石上有因缘”:
“三生石”是佛教中的一个概念,象征着前世、今生、来世的轮回。这句诗表达了因果报应、轮回不息的佛教思想,也暗示着人与人之间的相遇和别离都是因缘所致。
“花落侬怜吾谁怜”:
这句诗充满了哀婉之情,以花落的景象比喻美好事物的消逝,表达了诗人对逝去之物的深深怜惜。同时,“吾谁怜”也透露出一种孤独和无奈,似乎在问:谁来怜惜我呢?
“空王福田在西天”:
“空王”指的是佛教中的空性之王,即释迦牟尼佛。“福田”在佛教中是指行善积德如同播种于田,能收获福德之果。这句诗表达了佛教的信仰和追求,认为在西天(即佛教中的极乐世界)才能找到真正的福田,实现精神的解脱和升华。
整体来看,这首诗融合了文学、哲学和宗教的元素,表达了对尘世繁华的迷离感受、对轮回因缘的深刻体悟、对逝去之物的怜惜之情以及对佛教信仰的向往和追求。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情感和信仰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画竹)一枝修篁出墙来,祖香依依伴君开。双清君子无尘俗,悠悠我心自在哉。
这是一首描绘竹子的诗,充满了对竹子的赞美和喜爱之情。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解读:
“一枝修篁出墙来”,这一句描绘了一枝修长挺拔的竹子从墙头伸出的景象,给人以生机勃勃、突破束缚之感。
“祖香依依伴君开”,这里的“祖香”可能指的是竹子的清香,它伴随着竹子的生长而弥漫,像是在陪伴着观赏者(即“君”)一同欣赏这美景。
“双清君子无尘俗”,这一句赞美了竹子的清高和脱俗。竹子被誉为“君子”,因其具有坚韧不拔、清雅脱俗的品质。这里的“双清”可能指的是竹子的内外皆清,既指其外表的清新雅致,也指其内在的清廉高洁。
“悠悠我心自在哉”,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悠然自得和自在逍遥。在观赏这枝出墙的竹子时,诗人的心境也变得宁静而自在,仿佛与这清雅的竹子融为一体。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竹子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诗人对清雅、脱俗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自在,以及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敬畏。
版权声明:
作者:dingding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52018.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