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观者效应》读书笔记

第一章  怪物的神话

实证研究表明,小的违法行为会使人陷入困境。行为人如果侥幸逃脱了对其轻微违法行为的制裁,就更有可能犯下更大、更严重的罪行。一旦做了一件小的但是错误的事情,你就需要证明这样做是正确的,同时又要保持对自己的积极看法(就像我们都喜欢做的那样)。你很可能会为了达到我们前面所说的目的,就把这种轻微的违法行为解释为“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这种转变会使得你以后更容易宽恕那些相较更严重的违法行为。

与其把不良行为继续的原因归结到个别害群之马身上,不如说是因为好人没有站出来做正确的事情。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Jr.)在1959年的一次演讲中谈到了这一问题:“历史将不得不铭记,这个社会转型时期最大的悲剧,不是坏人的喧嚣,而是好人骇人听闻的沉默。”

第二章  谁来负责?

许多研究表明,当有其他人在场时,我们不太可能进行干预。我们会假设在场的其他人肯定会做一些事情进行干预,而我们自己其实是没有必要这样做的。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种被心理学家称为“责任分散”(diffusion of responsibility)的现象意味着受害者获得帮助的机会与在场的人数成反比。心理学家称这种现象为“旁观者效应”。不过,正如我们将在本章末尾看到的那样,这并不是一条一成不变的规则。有时候,群体中的人是能够摆脱旁观者角色的。

研究人员使用脑电描技法来观察我们称为“事件相关电位”的一种脑电波,其中出现的研究人员特别感兴趣的事件相关电位被称为“反馈负波”(feedback-related negativity),反馈负波的反应程度表明人们对自己行为的结果有多大的控制力。

当人们一起完成一项集体任务时,反馈负波的反应比他们单独工作时要小。大概是因为当他们和别人一起工作时,他们对结果的控制力会变小。在集体任务中,其他人参与得越多,他们自己的反馈负波的反应就越小。

第六章  在学校:直面霸凌者

用反霸凌活动家罗布·弗雷内特(Rob Frenette)的话说:“霸凌更像是一种社会工具。”只有处于社会最高层的少数学生,以他们的受欢迎程度来说是安全的。因此,他们才有可能站出来为那些被霸凌的人提供保护或进行干预,而这些善举甚至又可以进一步巩固他们的社会地位。

那除此之外,还有什么能让人更有意愿对抗霸凌者呢?自信。自我效能感高的人,也就是对自己成功实现目标的能力有信心的人,更有可能对霸凌事件进行干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并不奇怪。自我效能感包括在群体环境中表达观点和结交朋友的信心,这是青少年愿意保护受霸凌同伴特别重要的一个潜在因素。那些对自己所做出的阻止霸凌者的努力充满信心,且坚信自己会成功的学生更有可能采取行动。

另外,自信的孩子可能也不太担心自己会成为霸凌者的目标。

最后,对自己的社交技能有信心的学生能够更好地抵抗霸凌行为。东伊利诺伊大学的研究人员调查了为霸凌行为受害者提供保护的中学生共有的特点。近300名学生回答了关于在过去30天里他们为某人提供保护的频率的问题,如告诉其他学生关于这个人的传言是假的。他们还被要求评估对自己社交技能的信心,包括沟通、自信和共情。那些认为自己从同龄人那里得到更多支持的学生说,他们会更频繁地对霸凌行为进行干预以保护霸凌的受害者。这部分学生从挑战不良行为的举动中体验到的社会风险较小,因此可能更愿意挺身而出。

那些抵制霸凌的学生的另一个特点是对自己的社交技能有信心。这么说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对抗霸凌其实并不容易。实际上,对抗霸凌需要几种不同类型的技能,包括对受害者感同身受的能力、对霸凌者采取果断行动的能力、抵抗嘲弄的能力,以及针对为什么霸凌者的行为需要停止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

第八章  在职场,培养道德行为

在实验室和在现实环境中设定的这些研究,结果都证明了我在第一章中关于怪物的神话的观点——大多数从事不道德行为的人并不是故意的,他们会因为做出看似无关紧要的小的选择而陷入困境。环境中的一些行为(如签署表格、思考过去等),都可以鼓励人们做出更好的选择。 即使是细微的提醒也能帮助员工抵御诱惑。

版权声明:
作者:主机优惠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52263.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