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九年一贯制学校贯通发展

今天花三个小时完成了九年一贯制学校研讨会的初稿。

查文献的时候,感觉清华大学原副校长谢维和教授的观点很新颖。

他提出了“顶灯理论”,认为小学的课程形态像是房间里的一盏顶灯,打开以后一下子就把整个屋子都照亮了。尽管屋子里有犄角旮旯的细节不是很清楚,但整体上是了解的,可以大胆往前走。

他还认为,中学课程则具有“探照灯”的特点,即通过各种分科课程,可以把这个房间里的某一个部分、某一个角落或者某一个区间,通过聚光效应照得透亮,把里面的细节也充分展示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把探照灯式的不同区间、空间和认识整合为整体?这对中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九年一贯制学校的优势则是能够将两个课程编制系统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助于提高学校办学效率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大系统。

课程的编制有两种逻辑:一种叫“二重圆周制”,同一个课程的内容在小学和初中阶段进行重复安排,螺旋式设置,并不断扩大和提升教学内容的范围与深度。按照不同的成长阶段编制课程,当然是合理的。如果把小学和中学分别看成是两个独立的成长周期,进而按照两个圆周编制课程是有道理的。

另一种课程编制方法是“直径一贯制”,即将小学和初中的某些课程按照学科、知识本身前后相连的逻辑关系进行一体化组织安排,由此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够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简到繁,进而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不断熟悉和掌握这种“直径一贯制”课程编制的逻辑与方法,体现了九年一贯制学校校长、管理人员和教师的专业水平与能力,也是反映课程领导力的重要内容。在“直径一贯制”的课程标准中,非常重要的是将小学课程编制的心理学逻辑逐渐转变为中学课程编制的类型化逻辑。

版权声明:
作者:cc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52596.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