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文字省手
我刚读水浒的时候是个好奇宝宝,比如《王教头私走延安府》中史太公年近六旬之上(原话),史进才十八九岁,小小年纪就呕死其母,金圣叹却说史进让人有生子当如九纹龙之叹。
果然,史进与师父分别之后,半夜三更起来演习武艺,白日在庄后射弓走马。这么省心省手的儿子,史太公不能多活几年,染病患症,四处求医无果,呜呼哀哉,太公殁了。
这虽然符合“孤独之侠”定律,毕竟武侠小说很多都把主角设定成孤儿,可是我还是不明白太公为什么就殁了呢?金圣叹一旁批评道:完太公,令文字省手。
这样的批评还有很多。比如《史大朗夜走华阴县》中:李吉也却待回身,史进早到,手起一朴刀,把李吉斩做两段。两个都头正待走时,陈达、杨春赶上,一家一朴刀,结果了两个性命。金圣叹点评道:此处杀李吉,不杀两都头,可也。只是不杀,便要来赶,便费周旋,不若杀却,让文字干净。
还有《赵员外重修文殊院》里:赵员外看了来书,好生不然,回书来拜复长老,说道:“坏了的金刚、亭子,赵某随即备价来修。智深任从长老发遣。” 金圣叹此处批评道:非员外薄情也,若非此句,则员外真像一个人,后日便不容易安置,他日智深下山,亦不可不特往别之矣。不如只如此丢却,何等省手干净。
然后《花和尚大闹桃花村》中,周通道:“罢,罢!贼去了关门,那里去赶!便赶得着时,也问他取不成。倘有些不然起来,我和你又敌他不过,后来倒难厮见了。不如罢手,后来倒好相见。” 金圣叹批评道:非真写周通图着后日也,盖为如此便足矣,定要去讨,如何了解故也。
还有《豹子头误入白虎堂》中:且说林冲连日闷闷不已,懒上街去。金圣叹批注道:四字(懒上街去)腕中有鬼,何也?盖一路叙衙内设计,作者手笔忙极矣,不能更折到鲁达一边去。夫林冲出门而不寻鲁达,然则林冲为何如人哉!计无复之而竟公然下一笔云,懒上街去,便将鲁达许多棘手,推过一边,干干净净,自非老笔,何以有此。
然后就是《林教头刺配沧州道》,林冲上禀泰山:自蒙泰山错爱,将令爱嫁事小人,已经三载,不曾有半些儿差池。虽不曾生半个儿女,这时金圣叹一边批评道:为后文省手也。
也就是说,金圣叹以小说家的眼光,从看小说的角度作出了说明,无论是史进失怙,陈达、杨春杀人,林冲宅家,林冲娘子不生娃,都是为了让文字省手,让文字干净。这是为了文法的需要,而不是实相。
【后记】
学生:“我的这个小说,现实当中,它就是这样的啊。”
老师:“现实是现实,小说是小说。你已经把它写成小说了,那你就要更高蹈一些。也就是说,你要高于生活,你可以编,你可以根据这个来改编一点,为了达到你想要表达的意图,你可以改编,你不是照搬生活,你不是记录,你不是一个摄像机在那里记录下来。最重要的还是发现背后的意蕴。”
学生:“可是......我还是不明白为什么不能照搬生活?为什么非要改编?如果改编了,不是生活本来的样子,那我看小说还有什么意义?为什么小说不能用真实的结局做结局?非得改编真实的结局?”
天空飘来七个字:报告文学欢迎你。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