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种生活是可惜的》读后感
最近读了余华的《没有一种生活是可惜的》,出乎意料得好,因为我并不喜欢余华的小说,尤其不喜欢《兄弟》。
这本书是余华的杂文随笔合辑,讲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我喜欢这本书是由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足够坦诚,余华说自己偷烟、装病、怕惹事、专找大字报的男女关系来读,反观我自己,刚过四十岁没几天,还在学习怎么面对真实的自己,还在思考每一条自己认为好或不好、有面子或没面子的观念是怎么形成的,我一直希望自己向自己坦诚,也希望自己向他人坦诚,但我有这样的希望,就说明我还不够坦诚。
第二,帮助我理解我妈,余华比我妈小两三岁,和我妈是同代人,一样经历了父亲遭批斗。我不愿意和家人深入得谈情感,只是了解到我外婆带着子女躲躲藏藏,我从百度百科了解到,那段日子,我外公在甘肃两个县当县委书记,受到冲击。余华描写的场景非常真实,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期,成长于那样的世界是相当残酷的。我妈偶然会说出我想不通的话,尽管不认同,或许以后能接受她那样想。
第三,有意思,我举三个例子:
例1:瞎琢磨里也有乐趣,录像带里的没翻译,画质差,余华就自己猜测,套装书不齐全,故事没头没尾,余华就自己脑补,反而为未来的创作打下了基础,这很有意思。
例2:和爸爸斗智斗勇,比如爸爸怕孩子们抽烟,会数烟盒的烟,余华的哥哥就被抓住过,余华的策略是偷整包烟,还真没被抓到过,这很有意思。
例3:余华的老师看自己没有被贴大字报,这本来是件庆幸的事,谁承想老师竟然找余华写大字报批判自己,这是多么微妙的心理,多么复杂的人际关系!这很有意思。
最后,我想说书名起得非常好,一开始只看到书名,根本不知道余华想表达什么,但读了一会儿我就有了共鸣。书名来自《没有一种生活是可惜》倒数第五篇,说有位作家叫马原,朋友见他不务正业,浪费文采天赋,觉得十分可惜,但生活体验是主观的,是不是真可惜,只有马原自己说了算。余华在之前的文章中还提到乞丐,我们看乞丐受苦受难,但我们不是乞丐,乞丐自己的人生体验就一定不好吗?或者一定不如我们吗?我们寻常人只是在用世俗的眼光评判他人,扪心自问,我们有扎扎实实地思考过自己吗?
我读《兄弟》的时候,是在读研期间,大约是十五年前,我对小说情节以及自己为什么不喜欢,已经没有任何印象。如果还能翻出来这本书,我会再读读,也许岁数不一样,感受会不一样。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