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做一件事,怎样走出不断开始又放弃的怪圈?
想改变的心,随时都能被触动。一个故事,一张照片,一段短视频,就能把我们“撩”得欲罢不能。这可以说为自我实现是人类的高级需求,也可以说成欲望总是无法满足。
当我们受了某种触动,想要做一件事的时候,是头脑一热先做起来再说,还是先制定一个计划?
也许你会觉得各有利弊。我们分别分析一下:
1、先做起来再说
看到朋友圈里别人精致的生活,说走就走的旅行,心生羡慕之后下定决心也要改变,于是可能一咬牙一跺脚买了一个付费课程,或者决定每天跑步半小时减掉十斤二十斤。
一开始,我们可能坚持了一天两天,或者一周两周,慢慢的就有意外发生了,公司要加班,心情不好,朋友聚会,和女朋友吵架,然后就开始推迟了,今天推明天,明天推后天,越推越迟,越推越多,最后就不了了之了。
也许一开始就应该制定一个计划,列一个清单,每天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提前规划好,然后严格执行效果就不一样了。
2、如果先制定计划呢?
01制定的计划很可能是错的
这是因为在做一件事情之前,比如要学一个现在不会的技能。一开始,我们对此是完全陌生的,要逐步熟悉,一点点摸索,在对这个技能还没有认知的时候,制定出来的计划很可能是不切实际的。
也就是说,计划本身是错的。
02计划没有变化快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制定计划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变化。比如上述的种种意外情况。
另外就是制定计划的时候往往贪大求全,热血上涌的时候把时间安排的满满的,恨不得每分钟都走在进步提高的路上,这样意外发生的几率更高。
03制定计划会掉进“提前满足”的陷阱
看到自己花费精力制订出来的每日、每周、每月、每年的计划,会忍不住的畅想自己学会这个技能实行完这个计划之后,就此变得很厉害,可能月入十万,成为高富帅,迎娶白富美,从此走上人生巅峰,不禁满心喜悦。
这就掉入了“提前满足”的陷阱。大脑就是这样,当你想象的是做事的结果,大脑就会自我暗示,仿佛已经得到了这个结果,以至于不想去做事了,至少冲淡了做事的动力。
快感被提前透支,等到具体执行的时候遇到一个个的困难,那时候就会产生犹豫。而犹豫的闸门一旦打开,理由就会像洪水一样倾泻而出。
另外,耗费能量做计划,本身就会冷却热情,很可能计划做完之后就感觉累了,于是放到一边,结束在第一步。
先做也不行,制定计划后再做也有这种种误区陷阱,这样说来想做一件事并不取决于是否预先制定计划。
那么如果想做一件事,取决于什么呢?
读书的时候,在课堂上玩手机,想尽各种办法不让老师发现;晚自习放学之后,各种斗智斗勇,翻墙去网吧打游戏;上班后,千方百计的摸鱼。
看小说,玩游戏。纵然父母、老师,或者老板、老婆都在阻止你,种种条件都不利于你,但是你还是特别想要做这件事,于是你义无反顾,排除万难,只为了做这件事。
这是为什么呢?
是热爱吗?
如果是因为热爱,为什么我们只热爱看小说、打游戏这些对于收入、成长、未来,没有好处的事情呢?
根据游戏上瘾动力学所说,有两件事只存在于游戏之中:第一,“世间自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第二,也是更重要的一点是,回报是即时的。
杀了一个怪,经验值立即上升,战利品立即到手。这个规则看似简单,在现实生活中却是非常少见的。即时的回报会给做事的人一个正反馈,使他更投入地继续工作,这种正反馈一旦运行起来,只有人的生理极限才能限制他的工作强度。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里,付出不一定会有回报,努力不一定会有进步,即使有回报有进步,这个回报和进步我们也不知道会在什么时候出现,以怎样的形式出现,而在付出和努力的过程中,更多更明显的却是种种困难。
可即便是打游戏,也并非是一帆风顺,如果游戏太简单,我们也会很快失去兴趣。
困难和兴趣应该是一体两面的共生关系。
如今面对我们想做的那件事,是否有玩游戏看小说这样的劲头呢?如果这个劲头里去除了热爱,还剩下什么?
打游戏看小说因为有即时正反馈所以能够一直吸引着我们去做这件事。换句话说,这件事是我们发自内心想要去做的。在做的过程中,因为不断地有及时的正反馈所以形成了一个完美的正循环。
所以,想做一件事,有两个关键因素:
1、是发自内心的想做。
2、做的过程中,有即时正反馈推动加强。
首先,你想做的那件事,是发自内心的想做,还是理智告诉你应该这样做?
你知道减肥运动有一个好身材是好的,可是好吃的喜欢吃的那些东西都是高热量的。即使痛下决心,改掉这些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每天咬牙坚持跑步运动,可是今天瘦一斤,一觉的功夫明天又胖了二两,于是没多久就又该吃吃该喝喝体重不往心里搁。
这样在过程中因为没有正反馈,所以放弃的经历应该每个人都有过。
如果今天决定减肥,晚上不吃高热量的食物,第二天早上上秤就减了一斤,于是高兴的去跑步运动,运动完发现又瘦几两。
假如真的能这样,我们可能很快就能发现运动的乐趣,自发地不吃高热量的食物,每天再忙也要抽出时间来运动。
于是接着有了好身材,健康的身体,以及别人羡慕的眼神,这样可能如果有一天不许你再运动的话,你自己都坚决不会答应了。
可惜现实不是这样。咬牙坚持运动一周可能体重毫无变化,甚至还会反弹胖上一点,于是形不成正反馈,也更不能够发自内心的热爱它了。
我们之所以走不出不断开始又不断放弃这个怪圈的原因就在这里。理智上知道要这样做,可是付出得不到回报,收获的总是痛苦。
人的天性是追求简单快捷和确定,这过程中还要不断地和天性做斗争,实在是敌人太多太强大了啊。
所以想做一件事的关键在于在过程中形成正反馈,这样才能不断地加强你的决心,最后发自内心的热爱。
当你发自内心的热爱一件事的时候,你不会有咬牙坚持的感觉,你只想着怎么能再多做一会儿,遇到困难你会想方设法的解决,计划出错你会积极的去调整计划。
所以链条是这样的:形成正反馈→发自内心的热爱。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先后关系,很多人认为要做一件事必须要先热爱才行,却忽略了热爱从哪里来。
热爱有两个来源:
其一是迎合人性弱点的事。
我们每个人都有急于求成,趋易避难的天性,这是基因决定的,因为生存环境的恶劣,我们一直严重缺失安全感。我们在这个前提下不断进化,一些克服了这些天性的人使我们走到了今天。但即便到了今天,每一个新生的人也依然还要学习如何克服这些天性。(具体可参看作者其它文章)
克服天性需要个人的努力,但是迎合天性却往往能够获利。若吃喝只是刚需,嫖赌则是赤裸裸的迎合人天性里的弱点,包括许多商业行为不也是如此吗?
但凡正经事,都不是能够急于求成的,都不是趋易避难能够做成的。
除此之外,我们之所以觉得自己热爱某件事,一定是先前有过正反馈。
因此,有一个理由我们再也不能使用:我之所以做不成某事,是因为我不爱。
之所以热爱某事,是来自我们以前的培养。想要做成一件事,也可以从现在开始培养,慢慢构建一个形成正反馈→发自内心的热爱的链条。
不过在一开始,我们需要耐心。
没有小孩子能不摔跤就学会走路,没有什么事情是一下子就能做好的。如果因为不能一下子做好,就这个也不做,那个浅尝辄止,那么最后就什么也做不好。
生活中的正反馈远不如游戏来的那么迅速,所以在一开始,我们就要做好心理准备,耐心,再耐心一点,慢慢来,让子弹飞一会儿,慢慢地等待正反馈的到来,慢慢地加强正反馈的循环。
“一次只走一步”,不管你的目标为何,终点在哪儿,只要是你想实现的,通往它们的旅程都是由一小步开始的。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