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姬》:从图灵测试到对人工智能机器人的思考

文/阿斌

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影评非首发,首发于《美育》杂志第8期,但有区别,文责自负。

一、电影《机械姬》讲述的故事

蓝皮书公司的老板纳森研制出一款高智能机器人,名叫艾娃。纳森为了确认艾娃是否真的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他在公司中经过大数据筛选,选中了父母双亡,懂计算机设计,有爱心,且没有女朋友的程序员迦勒,作为实验对象。公司老板纳森以中大奖的方式,将金蛋砸在迦勒的头上,邀请迦勒前往位于深山中的别墅与老板共度假期。

老板纳森对迦勒说:“如果你通过了图灵测试,你将成为这起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事件的核心人物。”

迦勒说:“如果你研制出一台具有意识的机器,你不仅是人类的伟大奇迹,也是众神历史上的奇迹。”

住进深山别墅的迦勒,第一眼看到女机器人艾娃时,被她非常流畅的语言能力所吸引。虽然女机器人的身体完全是机械式的,她的腰部是透明的机械连接,但她的面容姣好,宛如人类。两人聊工作,聊家庭,迦勒被女机器人所吸引。艾娃告诉迦勒,纳森不是你的朋友。当两个人谈话内容涉及到公司或纳森时,纳森会以立即切断电源方式,阻止二人的谈话,或将其分别关在各自的密室内。

在第六天的六期测试中,艾娃穿上漂亮的裙子,让迦勒带她出去逛街,并提出让迦勒带她逃跑。迦勒为其设计了逃跑方案,最终艾娃一人逃出了封闭的别墅,而迦勒却被困其中。

这是电影《机械姬》讲述的故事。

《机械姬》是2014年公映的一部科幻电影,该片于2015年获得第18届英国独立电影奖最佳英国独立电影、第16届凤凰城影评人协会奖最佳科幻电影奖 ,2016年获第69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英国影片奖提名。

二、电影《机械姬》揭示的图灵测试

在影片《机械姬》中,故事演绎的过程正是著名的图灵测试的测试过程。

什么是图灵测试?

图灵测试,是一种用于评估人工智能系统智能化程度的测试方法(见上图)。

这一测试由英国数学家、人工智能之父、逻辑学家和密码分析学家艾伦·麦席森·图灵最先创建,并以其名字命名。

1931年,图灵进入剑桥大学国王学院,毕业后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1936年,图灵的论文《论可计算数及其在判定问题上的应用》在伦敦权威数学期刊上发表。图灵对“可计算数”下了严格的定义,并提出了著名的“图灵机”的设想。这种“图灵机”并非一种真正的机器,而是一种思维模型,是一种简单但运算能力极强的计算装置,用来计算能想象到的可计算函数。

1950年,图灵发表的《计算机器与智能》中预言了未来可能创造出智能机器。正是因为这篇论文,图灵获得了“人工智能之父”的桂冠。

图灵测试的基本原理是,由ABC三人(或机器)参加测试。测试者A通过使用键盘和屏幕与被测试者B(另一人或另一机器)在隔离状态下进行对话,C为监视者。如果测试者无法通过对话分辨被测试者是机器还是人类,那么这个人或这台机器就被认为通过了图灵测试。

2011年,沃森在智力问答游戏节目中获胜。实际上沃森是由IBM 20多名研究人员花了四年时间创造出来的超级计算机,它由90台服务器组成,拥有15TB的存储容量,每秒可进行80万亿次运算。它存储了包括辞书、百科全书和电影剧本在内的数百万种资料。

随着人工智能、人机对话等高科技的发展,图灵测试再次走进人们的视野。图灵测试作为一种经典的测试方法,其设计初衷在于研究计算机是否能够通过自然的语言交流、逻辑推理与理解判断等方式来模仿人类的智力表现。

图灵测试的核心思想在于:通过模拟对话,测试计算机是否能够模拟人类的智能行为,以判断人工智能是否优于人类。

三、从图灵测试到对人工智能机器人的思考

这部电影的上映,最大的贡献是让普通观众通过观看影像故事,了解复杂的科技概念,让普通观众了解到“图灵测试”的深奥原理及核心思想,为普及这一概念做出了努力。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不断创造出新的奇迹。2019年6月,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在接受采访时说:“我将创建一家人工智能公司,目标是让计算机学会阅读,能够吸收和理解全世界所有的书面知识。”

从对沃森的测试,到比尔·盖茨的设想,引发了人们对人工智能机器人的思考

第一,人工智能机器人会不会对人类造成伤害?

在《机械姬》中,人工智能机器人显然比人类聪明,影片的结尾, 艾娃打败了人类,一个人逃跑出去,混入人群中。

1940年,美国科幻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曾提出机器人的三大理论:

第一条: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或看到人类受到伤害而袖手旁观。

第二条: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的命令,除非这条命令与第一条相矛盾。第三条: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除非这种保护与以上两条相矛盾。

几十年来,机器人三大理论成为许多国家在研发人工智能机器人过程中所遵守的伦理道德,确保机器人不会伤害到人类。

但无论是在科幻小说、还是在科幻电影中,总有黑暗势力违反这三大原则,生产出对人类产生危害的机器人。

人们不断地探讨到底是人类厉害,还是机器人厉害?人工智能会超越人脑吗?

在2016年至2017年的围棋人机大战中,韩国围棋九段棋手李世石、中国围棋九段棋手柯洁分别败于与人工智能围棋程序“阿尔法狗”。

这一现实,让人类看到人工智能超强的“深度学习”能力。

所谓“深度学习”,是人工智能领域中的热门科目,它能完成笔迹识别、面部识别、自动驾驶、自然语言处理、识别声音、分析生物信息数据等非常复杂的任务。

因此,人们担心当机器人掌握了“深度学习”能力,他们将超越人类。

英国科学家史蒂芬·霍金曾经说过:“如果在设计人工智能方面,人工智能比人类做得更好,我们将迎来智能爆发时代,最终导致机器人在智能方面超越人类。”

第二,人工智能机器人是否会有自我意识?

人工智能围棋程序“阿尔法狗”能够战胜人类围棋顶尖级高手,靠的是它强大的存储能力和算力。

人工智能机器人通过深度学习,可以掌握海量的全世界上所有的书面知识。加上脑科学的发展,从而形成它的意识、记忆、思维、判断等,成为最强大脑。

人工智能机器人是基于大规模的训练数据集合训练而成,它所基于的大语言模型依赖于历史上积累下来的大数据训练库。

虽然人工智能可以成为最强大脑,但人类的意识代表了人类个体的独立性。人工智能机器人可以批量生产,机器人A和机器人B在个体差别上可能难以区分。

2022年清华大学基础科学、心理学教授刘嘉在接受《解放日报》的采访时说:“目前,人工智能和人的智能仍有巨大差距,还没有达到类人智能。我坚信,通过脑科学加上人工智能,有一天一定能制造出一个数字人类大脑。”

第三,人工智能机器人是否会有人类情感?

在人工智能机器人的研究领域,有关意识与情感维度的研究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很多人认为,当人工智能机器人发展到一定程度,他们肯定会有人类的意识和人类的情感。

2023年,马斯克也曾表示他准备生产有情感、有意识的机器人,用来服务于人类。

人工智能机器人,他的意识、记忆、思维及情感,从理论上讲是可以设计制造出来的。人类可以通过对意识、情感等深层次的思维能力构建数学模型和进行逻辑运算,从而形成情感模型机器人。

但在现实生活中,人类情感是复杂的,人类情感是建立在生理感受之后的精神感受,是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反应。人工智能机器人的情感,更多的是在建模基础上对人类情感生物性可计算性的模拟。

人类对外界的认知主要来源于五种感官感受,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人工智能机器人的情感形成,一般是通过目光投射、语言调用、计算情感与机器心智等环节完成的,即机器人通过面部表情、语音语调、与对方接触时的温度、姿态动作等,通过模拟人类神经网络的运转方式,进行情感识别,做出喜欢或厌恶、赞许或憎恨等判断。

随着机器人深度学习能力的不断增强,智力日益提高,机器人的“思维”会变得越来越像人类。

第四,人工智能机器人会不会有自己的艺术创造力?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AI写作、AI作画都已屡见不鲜。但目前普遍认为,机器人具有模仿能力,没有艺术创造能力,很难产生像毕加索那样天才的画家。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肯·戈德伯格既是一位计算机工程师和机械人专家,也是一位画家,他认为机器人在设计之初有自己一定的程序设定和固定模式,机器人能够掌握绘画技能,却无法拥有人类画家的艺术想象力和艺术细胞,无法展现艺术家的风格,也无法捕捉到绘画中细微的灵感。

第五,图灵测试真能测试出机器与人吗?

图灵在最初设计的游戏中,有三个参与者:一个男人(X),一个女人(Y),和一个任意性别的询问者。询问者与X和Y均不在同一房间内,只通过打字的方式进行交流,并需要判断两人中谁是女性,而X和Y都需要尽可能让询问者认为自己是女性,其中,男性需要尽可能将自己伪装成女性。所以叫“模仿游戏”。图灵认为,如果机械能够与人类沟通并不被辨认出其机械身份,那么这台机械就具有了智能。

2014年,一则消息轰动全球并引发热议。一个13岁的名叫尤金·古斯曼的乌克兰男孩,成功地让人类认可了“他”的身份。

其实,当时由英国皇家学会组织的图灵测试中,尤金是由一名俄籍美国人和一名乌克兰籍俄罗斯程序人员开发的计算机程序。尤金在一系列键盘组成的对话中,让30名裁判中的33%认为他是人类。

此时,正值图灵逝世60年之际。

结语

今年高考作文题目有八个省区聚焦了“人工智能”,考题本身重在考查考生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对人工智能广泛应用后,是否还有需要解决的问题。

如今,图灵测试已经来到了2024年,从图灵测试到chatGPT的发展历程,从图灵测试到对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制造与思考,没有一天停止过。科学的脚步在不断前进,科学中仍有许多未解之谜,等待我们一个个地去破解……

感谢阅读!

版权声明:
作者:Mr李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54841.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