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搭会玩儿,用“乐高积木”拼出精彩人生
职场新人小李最近很苦恼。一路过关斩将、脱颖而出拿到offer的他正摩拳擦掌、准备大展身手,没想到从天而降一个“大馅饼”让他傻了眼:入职不过一个月的他,需要在三个月的时间内,独立策划并执行一场公司年会。从活动安排、场地选择,到预算控制、供应商洽谈,再到后勤保障、现场协调,甚至连嘉宾名单全都要他亲自敲定。经理拍拍小李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老板这是要培养你,好好干!”
小李瞪大眼睛,满脑子问号,内心满是拒绝。初入职场都没认识几个同事,就要干这么一件大事儿——从哪儿下手?怎么干?能找谁?这可怎么完成啊?但老板给的任务,哪里是他能挑挑拣拣、想不干就不干的,更何况还要考虑职业发展。小李只好投入全部精力,日思夜想、废寝忘食,但尽管他极力推动,进展却很有限,问题层出不穷,小李内心也越来越焦虑。
你是否有种似曾相识的熟悉感?你是否遇到过让自己感到压力山大、不知所措的事情?
事情可能很大,也许是牵头承接的成百上千万的大工程,也许是技术革新的科研攻关;事情可能很关键,也许是和小李一样的职场机遇和挑战,也许是孩子的升学择校;事情也可能很小,也许是制定并完成年度目标,也许是运营一个公众号……无论大小,这些事情给人生带来了挑战,常常让人忐忑不安、手足无措,或者踟蹰犹豫、心生退意,又或者激情开始、后继无力,最后留下一地鸡毛。
不会有人试图一口吃下一整个蛋糕,但在面对人生挑战时,人们却常常会把这些事情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企图一次性完成。就像小李,面对年会这个庞然大物,尽管他制定了周密的计划、列出了长长的清单、努力推进工作,还是面临着任务拖延滞后、问题不断涌现的窘境。为什么呢?
因为,作为整体,事情的体量显得庞大,就像一座山挡在路上,让人不知道从哪里迈出第一步、不知道怎么走才能翻过大山;作为整体,每一件事情都有特殊性,就像量身定制的西装,独一无二,很难找到完全相同的成功经验作为参考;作为整体,没太多机会试验尝试,没法边做边学边改进,也没法积累经验,就像一次性在整块麦田播下试验种,成不成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作为整体,每一步都错不得,一旦错了,可能就像推倒了多米诺骨牌,满盘皆输;作为整体,取得的进展常常看起来微不足道,就像望山跑死马,又好比马拉松中的一小段,终点那么遥远,让人沮丧;作为整体,只要没完工,就可以说没成果,就像盖楼不封顶,住不了人、营不了业;作为整体,在推进中耽搁越久,就越容易遇到意外,进而耽搁更久,恶性循环,就像在连绵的暴雨中抢修地下管道,只会越来越难。
这种把完成一件事情看做解决一个庞然大物的“整体式”思维方式导致困难重重,最终往往会让事情陷入瘫痪,或者粗制滥造。
但是,事情真的有这么难吗?很可能并没有,而是人们看待事情、思考事情的方式,让它显得困难重重。转换思路,化大为小、化整为零,从解决一个“庞然大物”转变为利用“许多小东西”来实现目标,那么再大的事情也能又快又好、省时省力地完成。这就是模块化的方法。
这个方法可不是随便说说的,而是世界著名大项目管理专家、牛津大学教授、项目管理与规划等领域被引用量排名全球第一的学者傅以斌在研究了136个国家的20多个领域的16000多个项目后总结出的关键经验。
在《怎样做出大事》这本书中,傅以斌教授揭示了惊人的“大型项目铁律”——预算超支、进度超时和效益不佳,而且一次又一次重复发生。统计数据表明,这种无法达成预期的超支、超时或效益不佳的失败大型项目的比率高达99.5%!失败的项目都是相似的,成功的项目也是相似的。傅以斌教授在书中通过大量真实的案例详细分析了大型项目失败的原因,提炼了战胜大型项目铁律的11个科学建议。这些关于如何计划、预测和执行项目的建议适用于任何规模的项目,不管是上千万上亿级的工程建设,还是每个人生活中都可能经历的房屋装修、技能学习、文章写作等等。
模块化就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个建议。
模块化就是用小事物构筑大事物,利用模块化,就可以完成由小东西构筑成大事物的建设过程。模块化的核心是重复,重复使试验成为可能,还能积累经验,让你表现得更好。利用可复制性,模块化可以加速正向学习曲线、加快交付进度、提高绩效、剪掉尾部,降低项目发生肥尾风险的同时,实现项目规模的爆炸式增长。
模块化几乎无处不在,无论是在自然界还是在人类社会都随处可见。一个生物种群是模块化的,由很多特征相同的生物构成;一个复杂生物是模块化的,由无数细胞构成;一个细胞本身也是模块化的,由不同的功能模块组成。一个住宅小区是模块化的,由很多栋结构相似的楼房组成;一辆汽车是模块化的,由不同的功能组件构成;一门课程是模块化的,由结构相似但核心内容不同的单元组成。
事实上,模块化的普适性和有效性可以从进化的角度找到原因。一个自我复制特别成功的模块,才更有可能继续传递,成为进化论中“适者生存”的赢家。
模块化中的“小东西”就好比乐高积木。一个乐高积木很小,但成千上万块乐高积木拼搭组装,就可以建造出大型模型。与直面一个“庞然大物”的相比,模块化的“小”优势显著:
事情会变得简单许多,让人一眼看得过来,容易下手,压力也大大减轻;更容易找到其他人的成功经验作为参考,而不必总是摸着石头过河;犯错成本低,有机会多尝试,积累经验、迭代改进,能越做越好、越做越快;即便错了也不会造成大问题和大损失,反而可以看做是学习的机会;取得的每一点进步更容易被看到,感受到“做成事情”带来的成就感,为继续行动注入新的力量;相对独立,每一个模块的完成都算是小有成果,甚至可以拿出来单独使用;每个模块的完成时间大大缩短,效率更高,更容易促进整体按期完成,避免拖延工期,减少意外发生的可能性。
此外,模块调整起来方很便,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当情况有变时,只需要改动模块,而不必对整个项目大动干戈;模块容易复制,具有很好的扩展性,能够根据需要扩大或缩小规模。
模块化的优势归根到底都来自它的核心——重复。重复的次数足够多,“小东西”就有机会做得更对、更好、更快,并累积出“大事物”。显然,这些像乐高积木一样的小东西越相似,重复性就越好,积累的优势也就越明显。如果完全相同,就达到了最大化的重复;即使是比较低程度的重复,只是尽可能相似,效果也远远好过完全不同。
作为普通人,难得有机会运作上千万上亿级的大项目,但模块化的普适性让我们每个人都能运用它处理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大事小事:职业规划,课题研究,活动组织,会议主持,报告编写,房屋装修,习惯养成,技能学习,时间管理,财务管理,家务整理,游戏闯关……
模块化的原理并不复杂,关键是要具备模块化的思维方式。在遇到“大事”时,能从“小”做起,找到“乐高积木”;在平时,能够多多思考,“我的乐高积木是什么?”“我能反复使用的技能是什么?”“工作或生活中,有什么是我需要反复做的?我如何把它做得更好?”,等等。
如何在个人成长、职业发展、日常生活中具体应用模块化呢?
首先,明确目标,拆分模块。针对目前面临的问题或大事情,明确想要实现的目标,将它分解为几个独立的模块。模块尽可能小,以便于“重复”,也可以分层拆分。比如,想要减肥,可以拆分为控制饮食、锻炼身体、管理睡眠等模块;锻炼身体又可以拆分为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或者日常运动和定期运动。
其次,制定计划,规划方案。为每个模块制定计划,规划清晰的、具体的行动方案,包括要做哪些动作、怎么做、时间节点是什么等内容。比如,每天步行2000步;每周跑步3次,每次30分钟。
接着,定期检查,及时调整。边做边改进边迭代,能够更好地发挥模块化的优势。根据实际情况,检查模块的进展,分析优劣,然后及时调整。比如,每次跑步30分钟无法适应,那么可以调整为20分钟;如果绰绰有余,那么可以加快速度,或者加长时间。
最后,积累经验,优化模块。通过不断行动、反思和迭代,一个模块的经验会逐渐积累、完善,能够在当前项目中重复使用,也可能迁移到其他事情中使用。比如,锻炼身体这个模块,在精力管理中也可以使用。
看起来简单的模块化拥有无限潜力,它既可以庞大也可以美丽,既可以优雅也可以高级,一切都取决于我们的想象力。正如苹果公司的经典广告语所说,我们需要“非同凡想”(think different)。
小小的乐高,能够拼出万物;小小的模块,能够成就大事。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好模块化,让人生更精彩。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