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红楼梦》,让你的孩子爱上红楼,乐读红楼,品味红楼

鲁迅先生曾这样评价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

“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意思是:一百个人看红楼梦就有一百个角度,史学家看到清朝由昌盛走向衰败的历史,道家看到一切皆为空,文学家看到的是各种人物形象的刻画。

西方也有这样一句名言:“有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都和自身的立场以及知识结构有关。同时,主观的思想也在左右着对其的理解,每一个人都在试图向着自己最为理解的领域去解释,带有目的性地去诉说。

毋庸置疑,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作,是四大名著中最贴近生活、最真实的一部小说,有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之称。

但如果你把《红楼梦》看似一部简单的爱情悲剧小说的话那你就大错特错了。这部名著既内容博大,又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思想,通过贾宝玉、林黛玉身边的人和事道尽世态炎凉,像一幅慢慢展开的历史风俗画卷,需要我们细细品赏。

尽管如此,原著《红楼梦》的写作语言为文言文,与当代白话文不同,文言文晦涩难懂,对于青少年来说,阅读障碍非常大。试想,如果在阅读原著的过程中,十句话有八句看不懂,那么阅读效果将大打折扣。最糟糕的是,还会削弱青少年对《红楼梦》的兴趣,使他们排斥《红楼梦》。

好在今天还有凯叔的《少年红楼梦》这样的好书,其以独具匠心之姿,使经典文学绽放新辉,为少年儿童开启了一扇通往古典文学殿堂的大门,如同一位贴心的向导,引领我们走进红楼的世界。

该书采用第一人称讲述《红楼梦》的故事,以第一视角带来更强的代入感,使孩子对故事情节的理解更为深刻。全书以主观视角展开叙事,语言在确保青少年能够理解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贴合原著,生动还原曹雪芹笔下的浪漫青春,完美呈现原汁原味的《红楼梦》。

比如,以林黛玉的视角讲述她初进贾府时的所见所感,那种寄人篱下的小心谨慎、对陌生环境的观察与感受,能让人更直观地理解林黛玉的心境。

比如,对前 80 回的情节进行了精心筛选和整合,保留了原著中的经典情节和重要人物关系,确保故事的完整性和连贯性。像“宝黛初见”“刘姥姥进荣国府”“元春省亲”“大观园试才题对额”等耳熟能详的情节都在其中,能够领略到《红楼梦》的精彩之处。

比如,宝玉和黛玉之间纯真的感情,宝钗的聪慧与才情,湘云的活泼开朗等,都被生动地展现出来,让人能够感受到青春的美好与纯真。

比如,对黛玉所穿的服饰、佩戴的首饰进行详细的描述和解释,让人对古代的服饰文化有更直观的认识。

比如,将一些文言句式转化为现代白话的表达形式,但又不失原著的文学性。

此外,还特别设置了“凯叔说红楼”版块,为青少年读者解读《红楼梦》,助力青少年读者理解同龄人的喜乐哀愁,引领他们真正走进《红楼梦》的世界。

特别是《少年红楼梦》竟有 683 个注释、163 幅配图,更有红楼人物关系图与红楼知识 100 问。每一个注释,皆是一份指引,让在文字的海洋中不致迷失方向。那一幅幅配图,犹如一扇扇窗户,打开了通往红楼世界的大门,使那书中的场景栩栩如生地展现在眼前。人物关系图恰似一张神秘的地图,引领穿梭于红楼众人之间,理清那错综复杂的关系。而红楼知识 100 问,则如一把把钥匙,开启对红楼奥秘的探索之门。如此用心之作,实乃青少年的福音。

不拘于原著,将《红楼梦》精心改编,既牢牢保留了原著之精髓与文化底蕴,又巧妙调整了语言风格与故事结构,使其更为贴合青少年的理解能力与兴趣点。如此改编之后,既不失曹雪芹原著之风雅,又增添了几分童趣与活力。青少年由此便能在轻松愉悦之氛围中,缓缓步入那个繁华而又哀婉的大观园。于园中,他们可领略那诸多人物的喜怒哀乐,感受那古典文化之魅力。在传递古典文学之绝美神韵之余,更是用心良苦地注重引导孩子们去思索人生哲理。它犹如一盏明灯,照亮孩子们心灵的道路,引领他们在那文学的海洋中遨游之时,亦能停下脚步,静静思索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如此,青少年在阅读此书的过程中,不仅能领略古典文学之美,更能在心灵深处埋下智慧与善良的种子,培养独立人格,让他们在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时,能够勇敢地坚守自我,不随波逐流,为他们的成长之路增添一抹绚丽的色彩。

我虽已中年,然此《少年红楼梦》却令我再度倾心于红楼。

捧读之际,仿若置身于那红楼世界之中,与诸多人物同喜同悲。那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似从书中走出,在我眼前演绎着他们的故事,或娇俏、或温婉、或洒脱、或惆怅,皆令人难以忘怀。

细细品读《少年红楼梦》这本书,会使青少年爱上红楼, 乐于读红楼, 品红楼。

这《少年红楼梦》,当真如一把神奇的钥匙,开启了孩子们通往文学宝库的大门。

此《少年红楼梦》,实乃佳作也。

版权声明:
作者:倾城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55564.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