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为奴十二年》到「弗洛伊德」之死,黑人的境地从未被改变

新冠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病痛,其连锁反应随着病毒的肆虐,在短短的时间内强烈到让人难以忽视。

不久前,在美国,一位名叫弗洛伊德的黑人被警察当街压住脖子直至窒息,而警察的理由居然是:怀疑他对安全造成了威胁。

在新冠的压抑下,这种含有特殊意味的事件,就像在美国民众极力压制的不安内心中投下了一颗炸弹,事情发酵得一发不可收拾。

能让人们如此敏感愤恨的,绝不是简简单单的事件,诸如此类的事件在以往的警察执法中屡次发生。

2015年4月美国黑人青年被捕后死亡事件、2016年9月美国夏洛特骚乱事件……这些事件告诉我们,人们的愤怒总是循环往复,不变的是深植在历史中难以调和的矛盾。

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的得主中,有着这样一支真人短片——《肤色(SKIN)》

短短21分钟的时长,却有着令人深思的内容。

短片名字直白地揭开了最后一层蒙羞布,这预示着在21分钟之内,你将直面和反思由来已久的种族问题。

短片开头,沐浴在阳光下的白人男孩(以下简称男孩)正在和父亲度过愉快的剃头时光,细碎的头发掉落在地上铺成金色,画面美好地不可想象,可这个故事真的如此美好么?

男孩一家和朋友们一起驾驶着越野车在山路狂飙,朋友们粗野俗气,也充满暴力。

他们的娱乐是用猎枪打碎瓶子,甚至以小男孩的准头作为赌注。

虽然男孩的脸上偶尔会出现一点疑惑,但他还是努力地融入这种氛围中。

子弹擦过车身激起的火花

镜头一转,一家三口前往超市采购,可愉快的一切在收银台前慢慢画下休止符。

男孩注意到了身后黑人男子手中的玩具,无法收起自己好奇的目光,一黑一白目光相接,各自的脸上扬起友善的微笑。

但遗憾的是,男孩的父亲却不认为这是所谓的友善。

“你在吓唬我儿子么?”

“没有,他只是在看我的玩具。”

“你对我有意见么?”

就这样,矛盾一触即发,黑人男子刚刚走出超市,身后的男孩父亲就拿起了电话喊人:“你们看到刚走出去的黑人了么?他吓唬我的孩子,还骂了我。”

紧接着一群白皮肤的彪形大汉向那位黑人靠近,在他距离自己家人不到一米的地方,他被砸倒在挡风玻璃上,一群人蜂拥上去拳打脚踢。

车里的黑人母子哭喊着却无能为力,报警电话还没打完,黑人已经躺在地上无法动弹。

而男孩的父亲仿佛示威一般,将牛奶倒在鲜血淋漓的黑人脸上,随后扬长而去……

满脸泪痕的黑人男孩看着车里的白人男孩渐渐远去,目光中多了些无法言说东西。

又是一个明媚的午后,男孩在午饭时间念叨关于蛇的知识。

他说有些蛇有着亮色的鳞片,有些有着暗色的鳞片。

许多亮色的蛇虽然看起来吓人,但其实并没有什么毒性,它们只是假装出有毒的样子来保护自己,而那些暗色的蛇才是真正的含有剧毒。

但他的父亲却不那么认为。

在饭桌谈话后,男孩就在父亲的影响下转变观念认为有花纹的蛇都有毒。

午饭结束,在尘土中疯玩一圈的男孩和父亲踏上了回家的道路,可最终到家的只有男孩一人。

时间倒转,在回家的路上,一辆车挡住了去路。

暴躁的男孩父亲下车试图以暴力来“理论”,却被车上下来的一群黑人塞进车里带走。

男孩在车后狂奔,而趴在后车窗默默看着他的,正是那天车里的黑人男孩。

十天。

男孩的父亲消失了十天。

而当地的新闻报道称一位白人男子疑被绑架。但可笑的是,黑人父亲被当街殴打的事就无声无息地结束了调查。

抓走男孩父亲的,正是那个被他殴打过的黑人的伙伴。

而他们报复的方式充满了特殊的象征意义,在这十天里,一刻不停的将黑色颜料纹进男孩父亲的皮肤之中,并在一切结束后,将昏迷的他扔在了马路中央。

当男孩父亲醒来,跌跌撞撞的摸到了家门,但深夜的敲门声却让男孩母亲异常紧张,她哆嗦着手摸出了枪和子弹。

而此时,男孩父亲在模糊的车窗玻璃中看清了自己的脸,一张黑漆漆的脸……

崩溃、绝望席卷了他,他狠狠地用水清洗着自己,但这层黑色却没有消失丝毫。

与此同时,男孩的母亲在家中报了警,惊慌地交代男孩躲在床下不要出声。

男孩父亲在绝望中砸开了门,因为长期的麻醉,他无法清晰地说话。

她恐惧,他痛苦,惊慌失措的男孩母亲大声叫喊着,放在扳机上的手指无法抑制地颤抖。

终于,她终于听清了自己的名字,“克里斯蒂,是我,是我啊。”

男孩母亲难以置信地放下枪,问道:“杰夫?”

就在此时,男孩父亲的身后传来“砰”的一声巨响,他缓缓倒下,露出了身后手持猎枪,满脸惊恐的白人男孩。

从到至尾,导演不断地加入了隐喻和前后呼应,这使得短片的层次和意义被再度强化。

开头的美好与之后的情节走向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关于剧情的发展,人物性格的铺垫也颇为充分。

通过白人家庭的装扮、娱乐活动(枪击瓶子)、脏话连篇等表现,我们不难看出这是一个美国底层边缘家庭,也塑造出了一个以父亲为代表的暴戾、多疑、敏感,偏激的白人形象。

而黑人则是相反的形象:和善、顾家、宽容。

通过这样一种家庭情境的设置,将黑人与白人的矛盾置于更加一触即发的超敏感状态。

白人一家的行事作风,彰显着他们暴力解决问题的观念,所以之后因为一点小事肆意殴打黑人才显得顺理成章。

同时,白人男孩被教会开枪,并且准头不错的事实,也为结尾的巨大反转提供合理性。

当观众们都以为夫妻相认,甚至开始设想男孩父亲的新肤色会让他过上怎样举步维艰的生活时,一声枪响使得一切戛然而止,最后的一幕似乎是在意外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

而这种处理也让整部短片变得更加讽刺,恶的种子已经埋下,你怎能指望它不会开花?

里面的几处细节也同样值得注意。

男孩父亲向黑人男子脸上浇牛奶的嘲讽,不只是一个侮辱行为,也意味着那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即使我把你的脸涂成白色,你依旧因为你的黑色皮肤而卑微。

午餐间关于蛇的知识,其实是在用蛇的鳞片比喻人的皮肤,出自白人男孩之口也显得十分巧妙。

“虽然有些蛇皮肤发暗,可他们是无毒的,毒性最强的反而是那些皮肤发亮的蛇。”

导演在此处所做的隐喻,也照应了短片的标题——《肤色》。

此外,整体结构上的前后呼应,也让观众有种视角倒置的观感。

有两处明显的镜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就是两个男孩的两次对视。

第一次对视,白人男孩在车上,黑人男孩看着他远去;第二次对视,在参与绑架时,黑人男孩成为在车上观看的那个。

境况的完全调换,强势与弱势方的位置转换,加上导演刻意选择两个孩子作为标志性的镜头,其想要表达的还有更深层次的意义。

为什么友善的黑人父亲会有一个参与绑架的儿子?

为什么暴力的白人父亲会有一个爱笑的傻白甜儿子?

原因想必大家都明白。

这个社会让白人男孩有恃无恐,这个社会让黑人男孩战战兢兢。

这让咖爷不禁想到前不久某音上,一美国小哥分享从小妈妈教的“黑人生存法则”。

有些改变在潜移默化中发生,孩子宛如一张白纸,在上面涂涂抹抹的,正是周围的那些人,而有些事情一旦开始便无法再收手。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种族歧视的根源呢?

你自然会想到,是人脑海中的观念,那么造成这些观念的又是什么呢?

以美国为例,原本黑人生活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大陆,因为沙漠的缘故几乎与世隔绝。

图片来源:百度

随着15-17世纪新航路的开辟,美洲新大陆被发现,这片神奇的土地使得那些异乡人蜂拥而至,他们占有的不仅仅是资源,还有那片土地上的人。

资本的原始积累开始,其中夹杂着无法抹去的血腥,只有奴役当地的印第安人与通过人口贸易贩卖而来的黑人,才能给资本带来最实际的利益。

于是这种阶层的不平等在一开始就被奠定,拥有先进文明的一方统治并剥夺所处落后文明一方的所有权力。

三角贸易的进行,使得黑人作为最廉价的劳动力被到处运送,他们不是人类,而是可以牟利的商品。

所以,深色皮肤带给他们的是屈辱的烙印,没人问他们同不同意,一切就被这么定下了。

直至今日,大部分黑人仍然因为无法获得充足的教育资源,陷入贫穷和落后之中,只有少部分精英走出了自己的阶层。

而关于肤色的等级划分远不止美国,印度的种姓制度,东南亚地区对肤色的观念,都认为肤色越白皙就越尊贵富有。

可这种观念带来的,除了人类之间的彼此相残,以及无数隐藏在未来的暴力相向,还能带给我们更多的东西吗?

在最近的弗洛伊德事件中,无数的黑人无法控制心中的愤怒走上街头,用暴力回馈着暴力。与其说是愤怒,不如说他们的身上透着一种迷茫。

不过,他们中也有清醒的人。

一名黑人男子冲进打砸的人群,他的同胞们大喊我们必须要做点什么,但他拉过身边的16岁少年,声嘶力竭的发出自己的声音。

“他才16岁,16岁!就让他这样到处抢东西?”

随后,他对这位少年说:“让我来告诉你,你现在看到的一切,可能在10年后,也就是你26岁的时候仍会发生。”

“你会跟他们干和现在一样的事情,你明白么?10年后你还会站在这里做你16岁做的事情,但事情有变得更好么?”

“让自己处于危险之中不是个好办法,你和你那些同龄人有着相同的力量,你们得想出一个更好的办法,因为我们什么也没做。”

一字一句,都是他对于曾经的懊悔,虽然他无能为力,但他知道,现在能够改变的只有未来。

历史终究是历史,它的影响难以磨灭,但我们身处的每一刻,不正是下一秒的历史,和上一秒的未来么?

历史带给人类的伤痛,只有靠人类自身去消磨与治愈,但那些固化的东西,总要有人去打破。

就像普罗米修斯带来的火种,那些正道的光、那些微弱的火苗,说不定有一天就会照亮一片天地。

版权声明:
作者:dingding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5576.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