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代的美国货币改革

1980年代的美国货币改革

我们将在每周三更新1980年代各国经济改革系列,分析各国如何解决科技周期的衰退期。

现在我们处于最新一轮科技周期的衰退期,了解40多年前的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可以为未来10年的提供指引。

在前两文章中,我们聊了英国的国企改革和税改。今天是经济改革系列的第三篇,我们来聊聊美国的货币改革。

在9月11日的《1980年代的英国国企改革》中,我们聊到1980年代是上一个50年以汽车和电气化学为驱动力的科技周期的衰退期,这个衰退周期长达十年,贯穿了整个1980年代,为了摆脱衰退,各国纷纷进行了经济改革。

在这个衰退期中,各国经济出现了普遍相同的表现,即物价长期持续两位数上涨和经济不景气导致的大规模失业,经济学家称之为“滞胀”。

全球性滞胀中,各主要国家的经济结构和政策经验使得对抗滞胀的手段是不同的。

英国撒切尔保守党政府通过国企改革实现经济复苏和控制物价。

同一时期,美国主要由时任美联储主席的保罗.沃克尔推进货币改革,控制高通胀,恢复美元全球信誉,吸引欧洲资本,加大对美投资来恢复经济增长。

虽然美国1975年结束了长达16年的越南战争,但是长期战争导致国家财政赤字,通过发行货币弥补赤字。并且在1973—1974年和1979—1980年两次中东危机导致不到十年间,国际原油价格上涨了13倍。为了应对科技周期的衰退期,美联储持续超发货币,刺激经济,导致国内通胀高企,也损坏了美元的信誉,国际资本流出美国。

沃克尔从美国财政部调任美联储,并于1979年被卡特政府任命为美联储主席,至此沃克尔开始了紧缩货币的措施,大幅提高联邦基金利率,到1987年终于完成控制通胀的目标,但是以每年几十万新增失业为代价。

作为了解联邦财政的中央银行行长,沃克尔知道要对抗滞胀,核心是防止政府债务货币化,不能用发行货币来弥补财政赤字。

当时的美联储相对于美国政府的独立性并不强,美联储政策往往为短期经济增长服务。特别是1929年大危机后,主张政府刺激经济的凯恩斯主义大行其道,一旦经济衰退就财政刺激,主要是减税,这就导致财政赤字,然后美联储就发行货币弥补财政,相当于美国中央银行成了财政的“钱袋子”。

沃克尔上台后坚决实现抗通胀目标,以牺牲就业为代价,实际就是强迫美国政府遵守财政纪律,政策初期效果尚未显现,出现失业率和物价都大幅上升,这也成为卡特政府失去连任机会的原因之一。

当里根政府上台后两年,沃克尔劝说里根政府加税以弥补财政赤字,强化财政纪律。

政策效果开始显现,先是物价涨幅回落,随后美元信誉回升,国际资本涌入,投资增长,也为后来互联网早期发展带来了资金,成为美国经济互联网转型的资本基础。

1980年代,美国与英国走了不同的道路,最终都实现了对政府财政赤字的约束,由此控制通胀和完成经济转型。同期,苏联也面临着相同的问题,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是改革却失败了,直接后果就是苏联的解体。

下周三我们将聊聊1980年代的苏联经济改革,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

版权声明:
作者:玉兰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56640.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