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十二年之后
微信公众号:人物
跑步会给一个人带来什么?今年巴黎奥运会的大众马拉松比赛上,于嘉以2小时58分40秒的成绩完赛,这是他第41个马拉松,也是他第一次在正式比赛中「破三」。赛后每次受访,于嘉都在镜头前哽咽、大哭,感慨奥运会让人梦想成真。
过去,于嘉被人熟知的身份是央视体育频道的篮球解说员,20岁就开始解说NBA赛事。他从2012年开始跑马拉松,最初的三年里,他近乎狂热地参加比赛,推广马拉松运动。他是第二个完成马拉松六大满贯的中国人,被称为「中国最能跑的主持人」。但始终没能在正式比赛中「破三」——对马拉松跑者来说,全马跑进三小时是普通与高手的分野,全国只有1%的跑者可以达成。
但真正完成这个目标,于嘉用了12年。这12年里,他从疯狂比赛、疯狂训练,几次阴差阳错没能破三,到最终想明白,「自己不是喜欢马拉松,而是跑步。」当年求而不得的成绩,在不参加全马比赛的6年后,在巴黎实现了。
8月底,《人物》在北京见到了于嘉。见面之前,他刚送完女儿到书法班,他坦言,如今的生活里,除了上班、锻炼、陪家庭,没有第四件事。此时的他44岁,回顾过去的跑步生涯,他流露出对当年狂热比赛的后悔。他曾经用马拉松的成就感逃避现实的困境,没能做好一个丈夫和父亲。也因为训练不科学,在左脚跟里留下了四个钙化点和一根骨刺。直到39岁这年,他意识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是像运动员一样生活。
我们谈起跑步的感悟。那些年的挫败、伤病让于嘉意识到,生活不是一分付出一分收获,更多时候是「痛苦无益」、「尽全力也无获」。跑步教会他最多的是坦然面对现实的能力——「光明正大地赢,哪怕是坦坦荡荡地输」。 于嘉在跑步上经历了什么,又如何体悟这一切,破三到底对他意味着什么,以下是他的讲述——
文|吕蓓卡编辑|李天宇图|(除特殊标注外)宋璐 摄
1
我开始跑步是2012年前后。当时一个因为胖,一个也因为浮躁。减肥老得去健身房,影响整体时间规划,我就觉得干吗不跑会儿步呢?跑步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比较自如。
还有一个事,是2011年我参加北京马拉松(以下简称北马)的迷你跑,4.2公里,全马的十分之一。跑完之后我问同事,咱们用了多长时间?他说掐头去尾出来之后也就十几二十分钟吧。我就发一微博,说我十几二十分钟跑完迷你跑,就坐飞机去工作了。
下飞机一看,微博都给骂疯了。说你十五二十分钟能跑五公里,你(能进)国家队了,怎么也是一个地方队了。我也不懂,跟人对着干。后来上跑步机一看,确实跑不了。
那时候就想证明自己吧。我自诩这么热爱运动,怎么能犯这种愚蠢的错误,不就是自大、浮躁嘛。32岁比较年轻,血气方刚的啥都敢说。 之后就把跑步这事固定下来了。但当时跑步更多是一个炫耀的事儿,跑步的人好像比不运动的人高大上一点。 2012年我又去跑迷你跑,当时想,这次跑快点,证明一下自己。赛前摩拳擦掌,结果开跑之前突然想上趟厕所,从移动厕所出来找不着队友。跟着人流往前挤呀挤,就发枪了。我还没存包呢,当时也不知道怎么存包,不就4.2公里嘛,存啥包啊,背着就完了。 跑了一会儿觉得自己还行,就继续往下跑。迷你跑、半马、全马都是一条路线。眼看到知春路,出辅路就跑完半马进全马了。我跟自己说,跑到这了,为什么不跑一全马。不出辅路我肯定会后悔,一闷头就往下跑了。 这是我跑的第一个马拉松。其实很冒险,没跑过那么长的距离,没刻意训练过,也不知道要注意什么。还背着个包,戴着个绒帽,毛线手套,汗都迷了眼,手套一抓满手都是水,快冻上了。蓝牙耳机也跑没电了,毕竟刚开始只想跑4.2公里。 跑到35、36公里的时候已经疯了。老远看到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心想终于有盼头了,跑进了奥森之后先往左拐,跑一个圆绕过来才到。最后咬牙跑完,我高中的师兄当时在现场做摄影师,他以为我只会跑10公里,顶多半马,结果我在终点叫了他。他就给我留下了一张我在终点的照片。
第一次跑马拉松的于嘉受访者供图
跑完第一个全马之后,我就挺膨胀的。那时候跑的人少,2013年我跑了8个全马,无数个半马,身边人全在说我了不起。
膨胀到什么程度?我媳妇还怀着孕,我跑北马去了,跑完北马直接奔CBA直播去了。把一孕妇搁家里,现在想想怎么就非得跑?
回想起来那些年对家庭有一些愧疚。我老是自命不凡,结婚后也没怎么陪老婆,我们没什么周末可过,周六日都去NBA、CBA做解说。也没什么机会休假,但人家嫁给你,是希望过幸福的家庭生活的。
我承认那时候也有点逃避心理,三十岁出头,刚得了女儿,还很惶恐,家里各种琐事。当时邀请我的马拉松比赛也多。芝加哥马拉松邀请你不去吗?这是六大满贯之一。纽约马拉松也邀请我,中间突然又来了一个北极熊挑战赛,我没去过北极,多难得的机会。
最狠的一次,34岁之前的最后11天,跑了三个全马一个半马。我先去了芝加哥马拉松,一天来回,相当于打了个飞滴。签证官都不信,说你就待一天?我说对。
那时的疯狂程度远超常人想象,对身体其实是个摧残。解说完调整调整就飞哥本哈根,再飞格陵兰参加北极熊挑战赛。下飞机睡一天就发烧了,赶紧吃退烧药,退了烧去跑步。第一天一个半马,第二天一个全马,两天要跑63公里。都是在冰盖上。 零下三十多度,穿一薄羽绒服在那跑,这不是疯了吗?
那时候还是缺乏敬畏,但当时这样的行为不在少数。基本是出于一种个人英雄主义在跑,想创造个人成就。我是第一批在北极跑马拉松的中国人,是第二个完成六大满贯的中国人,但现在回想,有什么意义呢? 现在反问自己一句,在北极,39度高烧,咬牙退了烧也得跑,你真的高兴吗?
我没法给出一个答案。当然跑过终点时还是很兴奋、很解脱、很发泄的。但这么多年,用光了假期就干了这么点事,那段时间女儿什么样我都不知道,我真的很高兴吗?我没法回答。
2
我经历过几批中国跑马拉松的人,始终觉得我们有些地方的马拉松推广是很病态的。凭着狂热和一点利益驱动,科学训练在国内没有被真正推广。
有一些训练营,真的就承诺来我们这训练一定能破三。但他们不对你的健康负责。尤其关节的损伤,可能要过很多年才会有明显的症状,但这些损伤是不可逆的。
每个人的状态不一样,我不觉得破三是可以去推广、形成常态化的。现在马拉松请了很多网红,他们传递给大家怎样的价值观?我打一个问号。
跑了这么多年,我很明确马拉松是一个极限运动,不是随便想玩就玩。还是要科学训练。不能保证训练的科学性,就要承担一定的风险。
我左脚跟里现在有四个钙化点,还有一根骨刺。都是因为我2015年之前不科学训练,两年就把身体造成这样。动不动就跑好多好多,也不注意拉伸,还觉得自己挺不错。每年跑大概8到10个马拉松,也没有什么调整休息。
2015年冬天跟腱就不行了。当时(田径)世锦赛在北京第一次有公开独立比赛大众跑,十公里。从永定门出发,到月坛那边的阜成门,我很希望出个成绩,当时跑步能力表面上是提高了。
世锦赛之前的训练,间歇我去一超市买水,店员也比较熟,他说你看看你脚跟,鞋都是红的。我跑起来没感觉,赶紧脱鞋一看,一个水泡被磨破,里边全是血。怕感染,赶紧上我一个朋友那,他原来是八一男篮的队医。他说你这不太对,已经看见白的了。他建议我不要继续跑,我说那哪行,这是世锦赛。
他说这容易出事,而且我又是瘢痕体。不只是外面会留疤,瘢痕会往里渗,深表皮层的瘢痕要大得多,就像树根一样,会阻挡血液流通,各方面都很麻烦。我现在还有一些旧伤,下雨的时候会酸麻胀。
我跟他磨了又磨,说有没有必须保住这个比赛的方案。他给我了一个特殊药,两三天就封口,再糊一个大创可贴就行。但他说一定要想清楚,外面一旦封口,里边怎么长就不知道了。
那能怎么着?接受呗。也是年轻。当时35岁,正好家里的事稍微平息了一点,自己状态又好起来,非要跑。
到了秋天,北马前后我的脚后跟就开始疼,疼到随便跑就瘸。我当时开始寻求更专业的技术支持,现在的技术教练是田协前辈推荐的,说我意志品质特别好,但还是要讲科学。冬天他就让我别跑了,没意义。养好了去慢跑都比一瘸一拐的状态要对。现在这样心肺也起不来,跑姿也不对,干吗呢?
我说那坚持坚持,他说这不是坚持的问题,有点毁自己。后来就是因为没有及时终止训练和比赛,2015年底开始逐渐恶化,彻底跑不了了。 我就开始治,并找到了几位能给我指导的朋友。我的教练叫黄河,他每周给我出计划,慢慢调整。医生朋友给我做治疗,扎电针、打超声波。2017年我又换了体能教练,到现在合作了7年。他的训练计划很适合我,竞技运动的目标是让你变得更强,绝非单纯的更快、更壮。
这些支撑我后来的训练。2018、2019年,我又请到了拉伸教练和营养师,我的后援团到现在有5个人。有了他们的指导,我进步大多了。 我也组织过一些公益的训练,不接受这个理念的人在大多数。我见过很多人在跑马拉松过程中膝盖受伤,脚踝不好,跑出生命安全的都有。我们当时去一个学校做跑步公益活动,大学生们绕着校园跑步,说是给奖励,有一孩子真(昏)厥过去了,我们赶紧做急救。挺吓人的,我们还提示了量力而行,没用。 就感觉很无力。大家觉得你跑那么快不让我跑那么快。我还挺痛苦的。
3
巴黎这次马拉松,是我第一次在正式的马拉松比赛里破三。我过去求而不得了很多年。 过去最接近破三的一次,是2015年的东京马拉松,我跑了三小时零9秒。当时他们在42公里的地方竖了个门,日语翻译过来是还有最后195米。一看那牌子,我说这破三了,就停下了。 那时候没有表,手机在腰包里,跑到那份上累得都抽抽了。旁边工作人员说你赶紧往前跑,你破不了三了。他一个日本人,在那喊「sub three(3小时以内),sub three」,他发音很奇怪,我也没听懂。我说我是sub three了啊,他说no no no。我才反应过来不对,前面才是终点,玩命往那跑。才多出来9秒。浪费了得有2分钟。 2019年的北马,我身体各方面状态特别好。结果没参加成。那是女儿幼儿园的最后一届运动会,当时运动会改期,正好调到北马那天。我又不想让女儿失望,就舍了北马。结果运动会当天下了点雨,幼儿园说不好意思取消了。我就很窝火。 因为准备了特别久。北马之前武汉军运会我去做解说,在江汉大学的大操场上跑步,只要测一次全马,一定在3小时以内。 2019年除了跑步,还有好多其他求而不得的事。比如中国男篮,分那么好的组,主场打世界杯竟然没出线。我疲于奔命地在北京上海之间来回解说,也没说得很好。我会去看负评,很不甘心,觉得自己不是这水平,但累就会出错,资料更新不及时就不满意。毕竟本土世界杯估计不会再有了。 很多太求强的事情,最后结果往往不如我所愿。
摄影:金雷
这之前还有一个事,2017年我家猫去世,对我打击也特别大。因为家里老人很反感我们养猫,他们特别愿意来做我的主,我从小就是被做主长大的。他们逼着我们把猫寄养在外面,猫应激得了传腹。那个时候传腹不能治的,不像现在有药。所以到2019年,我觉得我需要坚定自己想要什么。之前好像一直没明白,好像自己在追求特崇高的东西,但这些事并不是我真想要的。 没参加成北马,我就一个人在北京的街道上跑了一个全马。两小时55分。我就想,这个状态下,我还参加比赛干吗?北京清了路不比我现在跑得要轻松吗?我不是也能破三吗? 就彻底死心了,释然了,顺其自然吧。我后来都不参加比赛了。我意识到自己不是喜欢马拉松,而是喜欢跑步。 后续疫情一年没啥比赛,加上女儿上小学,我的时间变多了,确实觉得自己慢下来了,能跑步就跑步。我发现我更能跟自己独处了,那么长的距离里,自己跟自己说话,我特别享受那个状态。
4
2021年夏天,我就知道巴黎有大众马拉松的消息。这次一定要参加。因为我从2019年开始,就像运动员一样在生活。 我刚入行的时候就想做运动员。但没那么强烈。那时候也觉得自己做不成。我小时候是在苛责式教育下长大的,自卑了很多年。我妈从小就跟我说,咱家没有体育基因,你不要当运动员,不要那么练。但后来,能让我树立起自信的就是体育锻炼。跑步让我觉得我真实地存在在自己的生活里。 39岁有一次喝多了,第二天早上起来,我媳妇说我吐完睡着之后念叨,我想当个运动员。我就知道我肯定可以,因为我具备了身体和意识。 2020年我又受了一次伤。在街上跑步,被电动车绊倒。腿从地上搓过去,二级烧伤,都见着骨头了。不能动,又停了跑步,整个人的代谢都不好了。我认识了后来的营养师,9月开始,过了两个月带秤吃饭的生活。就跟运动员的管理差不多。我就意识到,不是进入运动队才能当运动员的。 2021年我就在准备巴黎的马拉松了。那时候很想努力。这可能是我人生中唯一一次有机会参加奥运会。 能参加奥运会,对我意味着,我真的能当一个运动员。11月23号注册成功,我一个一个地通知教练,说我要参加奥运会。有的教练都哭了,因为他们自己没有实现这个梦想。我的体能教练飞到法国给我加油。 当时觉得我肯定能跑出一个好成绩,因为真的练得特别好。去年冬天我的体脂率低到7.6左右,比很多运动员的体脂率还要低,内脏脂肪也很少。 还差100天的时候,我买了一个本儿。我比较爱写东西,那本儿正好是100页,记到最后一页,就该比赛了。本的封面写着,「沉淀再沉淀,努力成为一个温柔而勇敢的人」。扉页上还有一句话:You are never too old to set another goal or to dream a new dream.(无论年纪多大,你都可以设立新目标或拥有一个新梦想。)挺对我路。 但也是五月份,我女儿学校里有个家长的接力跑比赛,训练的时候全力跑了一回,脚就伤了。当时觉得完了,赶紧去医生那,裹着特别厚的冰敷扎电针。这对我打击特别大,距离奥运会已经不到 100 天了,赶紧治疗。 一直到巴黎。我在巴黎呆了三周,基本上是最后一天跑。这之前我每天都在治疗,一个小时气囊、20分钟超声波。每天都按要求吃饭,一顿都没错。家里、教练说的都是,只要站上赛道,就赢了。
5
我从来没有因为压力失眠过,在巴黎我第一回失眠。我还真是挺紧张的,我跟教练说,6年没有跑过比赛了,我不确定自己还有没有比赛能力。他跟我说,可是老于,你这6年一直有在好好跑步呀。 这句话挺打动我。我没有浪费过一天时间。即使在我最自大、最膨胀、最自我标榜的时候,也没有浪费。这6年里我每年都会跑自测马拉松,都是两小时40-45分钟。 我现在的能力比6年前可强太多了,所有的力量指标都远超我30岁以前。有人说我越跑越老了。因为我不注意防护,不擦防晒什么的,加上我一般工作起来不修边幅,不太刮胡子,抬头纹也比较重。但比赛前我去医院把所有指标都查了一遍,跟我26岁的时候差不多。红细胞、血红蛋白和睾酮含量都很高。 7月29号,教练一直跟我说放轻松,我说我努力。他会看我心率。8月4号的计划,强度就完全下来了,全都是慢跑,短间歇,就要提升速度了。 7月30号他又做了赛道分析,28 公里处有一个大坡,他说你能别太慢就别太慢。如果想破三,平均每公里的配速就是4分14(秒)到4分15。大坡努力在5分13之内跑回来,不要慢于5分15。后边可以开始追,但不要放飞自我。以我的核心能力,都可以追回来,千万要沉住气。 我以前就老想前面跑特快,带起来,但这不可能,老因为这折。明明可以跑得更好,因为激进最后跑得特别差。
比赛当天,我上午解说马拉松,说完心就凉半截。特别是基普乔格崩了之后,他在30公里处选择退赛,对我打击很大。那可是基普乔格,前两届奥运会的冠军。但马拉松就是这样,追求一个相对好成绩的同时,就得接受可能崩了。我6年没跑过,我不觉得我可以驾驭。 但基普乔格崩了之后,他还在等蒙古选手。这是赛后知道的,蒙古选手虽然跑得不是特别好,但他跑了六届奥运会,这很了不起。基普乔格是为了致敬他,即使退赛,也要坚持致敬。这很触动我。
在巴黎奥运会上的基普乔格图源视觉中国
第二个触动我的是贝可勒。他肌健拉伤,跟我差不多一个状态,仍然两小时12分跑到终点,很了不起。第三就是奥运会纪录破了,再说路线难,怎么把奥运会纪录破了,那到底难不难啊?只能给自己打鸡血,我还是有机会的。 下午提前两三个小时就开始准备。上洗手间,排空,大量喝水,让自己处在一个水平衡、水充盈的状态。做功能性训练,拿滚轴滚自己,让筋膜都放松开,拉伸,然后休息,练冥想集中注意力。 进到公共休息区,就把手机扔到外面的包里。我不想被打扰。我跟领导们提前说了,班我排完了,车我也排完了,我什么都干完了,就剩这一件事了。 出发的时候,看见开赛仪式和正赛是完全一样的。两个LED灯倒数计时也跟比赛完全一样。我心想,这就是奥运会的一部分。那一下就激发起来。 跑出去后,前面的状态很好,因为晚上凉快。我算了好多事,包括有虫子怎么办?停下来揉不是完蛋了吗。就喷了点花露水。 到25公里,我都一直压着速度,喝了所有水站的水,一直收紧核心没有放飞自我。那个大坡,前半坡是跑的,后半坡真的靠走的,太陡了。 后来跑到埃菲尔铁塔,我们总台在埃菲尔铁塔下面有一个演播室。那波同事下班,他们给我加油,特别带劲,在异国他乡,有人喊着你的名字给你加油。 跑到38公里,腿突然抽筋,拐了一下,正好是我伤的地方。那一下我特别害怕,心想千万别抽啊,给点面子。后来结束的时候我说,要把一整瓶香槟都浇在左脚跟和右腿上,谢谢它们没倒。 最终2小时58分钟40秒完赛。这是我跑得最开心的一次,我看我的每一张照片都在笑。我从没有跑得这么放肆过,可能6年没跑过比赛,也可能是奥运会,也可能是终于能释放一下自己。
图源巴黎奥运会马拉松比赛官网
6
这次破三,对我来说是这6年里的蜕变吧。好多状况没法跟别人分享。包括工作、身体、家庭。我太太其实挺支持我的,从一开始反对,因为她孕期包括产后很长的时间我都不在,后来慢慢我们都变得平和。8月10号那天,她带我女儿出去休假,我说准备出发去集合了,她给我发加油加油,还发了好多我女儿吃饭的照片。 跑到终点,现场记录的小孩问我说这什么感受?当时突然一下好多东西全涌上来,控制不住,眼泪像泄洪了一样,打开闸门,轰的一下。 跑完之后,我给身边人发微信,真是一个字一个字打,我说奥林匹克能让每一个真正付出努力的人梦想成真。另外一句话是,我就是努力给自己个交代。我小时候对从事运动的那种冲动,那种热血,到了中年之后,是沉下心来让自己能跟自己讲话。 那天跑完之后,巴黎的路还封着,要凌晨4点半才解封。我们从荣军院一直走到卢浮宫。上车前,我同事特意在一个24小时的超市打了三杯啤酒,庆祝了一下。
我高中师兄建了个网络相册,把我所经历的训练、治疗、核磁共振检查的照片,他能记录的一切都放进去了。他说你自己看吧,我不太敢看。 第二天早上起来,我做一做心理建设,吃个早饭开瓶香槟可以看了,顺利地哭成了傻子。我师兄特别喜欢鲍勃·迪伦的一首歌,叫答案在风中飘。相册里有几百张照片,我被送到照CT的机器里,针扎上去的照片,训练的照片。这些时光是没有办法替代的。闭幕式还有我一个镜头,往前倒退36年,哪能想到自己会出现在奥运会闭幕式的视频里。 回北京后,我还是像以前一样要求自己。我想当运动员,不会因为跑了奥运会就不再当运动员了。 之后跑步,我还是想再健康一点,再合理一点,让自己再松弛一点,跑得更久一点。 跑步让我一步步迫近到运动的内核。我们从小被教育no pain, no gain(不劳无获)。但很多时候是,no gain with pain(痛苦无益);full pain ,no gain(尽全力也无获)。坦然面对发生的一切是种能力。我特别庆幸伴随着我的体育锻炼,不只是跑步,我具备这种能力。 体育是一种教育,它其实一直在用发生的每一件事儿告诉每一个人,你要努力拼搏,为了光明正大地赢,哪怕是坦坦荡荡地输。我觉得我能给我女儿的财富,就是你要坦荡地活着,要肆无忌惮地活着。再没有比坦然而真实地活着更舒服的事了。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