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大梳理

【作文素材大梳理】

一、课外整理素材

1.作文素材类型:爱国情怀

姓名:辛弃疾

时代:宋代

身份:词坛飞将

个人简介:

怀着对宋王朝的热爱与赤诚,辛弃疾在青年时擒杀叛徒,一路南下,回归南宋,献计练兵,渴望带兵作战,收复故土。但因与当政的主和派意见不合,屡遭挫败。壮志难酬的他,只能将爱国热情都倾诉于词作当中。作为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成“苏辛”。

运用示例:

稼轩纸上书,将士阵前行,辛弃疾是那段历史的一笔浓墨,也是千古爱国情志的一记拓影

面对偏安一隅的南宋,他发出“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的豪情壮语。高居庙堂,他上疏恳切,“事有可为,杀身不顾”,掷地有声;身处江湖之远,挥毫泼墨中涌动着他为国家而沸腾的热血,流露出他对家国天下无尽的忧与爱。

执笔惊风云,提刀烽火间,辛弃疾用心血书写为何矢志报国。舍身忘我,只为求得海晏河清。拳拳爱国之热情,杀身救国之深意,千古之下,令人热泪盈眶。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辛弃疾

2.作文素材类型:爱国情怀

姓名:梁启超

时代:中国近代

身份:戊戌变法领袖之一

个人简介:

听闻清政府与日本侵略者签订《马关条约》,梁启超怀着对家国命运、民族存亡的担忧,毅然联合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积极协助组织会议、撰写文章宣传西学,推动变法。他于黑暗之中积极探寻救国救民的道路,上下求索,是维新运动杰出的领袖人物。

运用示例:

生于多事之秋,梁启超虽处江湖之远,却仍不忘庙堂之忧。作为“少年中国之少年”,他未曾偃息爱国之思、救国之图,家事国事天下事,桩桩关心、次次出力。以匹夫之躯,担兴亡之责,若非有饮冰难凉之热血,又何能如此?

大笔如椽,指点江山,梁启超为维新变法而奔走,促爱国救亡的启蒙之种子抽芽生长、开花结果;他办报结社,论辩讲演,大开民智、力激民议,提振国内新青年之精神。

无愧笔锋战士之名,堪称爱国先驱。他以过人之姿担起了救国之责,以热烈澎湃的一生为中国近代风云变幻奏响序章。

十年饮冰,难凉热血。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梁启超

3.作文素材类型:爱国情怀

姓名:陆元九

时代:中国现当代

身份:“七一勋章”获得者

个人简介:

陆元九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生于动荡的旧中国,后远渡重洋,出国深造。得知新中国成立,他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怀抱,为我国航天自动化科学技术作出开拓性的贡献。百岁高龄的他仍心系航天,把一生都献给了祖国。

运用示例: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有一份热,发一份光”,百年前的鲁迅先生的话依然掷地有声。

当世人都对舒适安逸趋之若鹜,对烽火硝烟、流离漂泊避之不及时,陆元九做出了相反的选择。即使炮火肆虐,他依然能身居陋室,潜心为学;怀揣热切而坚定的科研理想,他远渡重洋,孜孜求学拳拳赤子心,殷殷报国志,学成归来的他,用深厚的知识填补了我国航天事业的空白。

“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古往今来,江山代有肩负重任、矢志报国之人,而中华文明的韧性,正是在每一位爱国志士的砥砺前行中得以彰显。

我们这一代人在炮火中求学,在荆棘里拓荒,把毕生最宝贵的年华都奉献给了国家和民族。希望新一代的央企科技工作者,把创新当作一场没有终点的长跑。

------陆元九

4.作文素材类型:教育读书

姓名:陶行知/叶圣陶

时代:中国近代/现当代/现当代

身份:人民教育家/教育大师/教育改革家

个人简介:

(陶行知)探索乡村教育之路,提出“生活教育”理论,推动近代教育发展。

(叶圣陶)以小说探寻教育现状,用文学宣扬教育思想,促成中国现代教育革新。

(魏书生)执教20多年,始终奋战在教育一线,被誉为“穿西装的当代孔子”。

运用实例:

蔡元培曾言:“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良好的教育是用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在注满知识的水桶之时,点燃求知的焰火。

关于教育,陶行知知道它宛若春风细雨,渗透在生活的每个角落,处处能觅得踪迹;叶圣陶认为教育重在点滴细节,须细心呵护、养成良习;而“懒教师”魏书生则确信教育是学生自己的事,自我承担,才能从中享受快乐,收获成就。

当前,以应试为目的的教育固然可以让学生快速完成任务,却无法触及灵魂深处,不足以称为教育。重拾教育本心,回归“育人”而非“造神”,方为千古之事业

5.作文素材类型:人与自然

姓名:钟扬/索南达杰/沙林场“六老汉”

时代:中国现当代

身份:种子使者/冰原丰碑/三代治沙人

个人简介:

(沙林场“六老汉”):数十年封沙育林,将荒漠变绿洲,筑起西部生态安全屏障

(索南达杰):为保护藏羚羊,于雪域高原与盗猎分子搏斗,最终英勇牺牲

(钟扬):跋涉青藏高原16年,为国家种质库收集了数千万颗植物种子

运用实例:

最温热的生命脉搏在最酷烈的地方永恒跳动着。八步沙林场“六老汉”扎根荒漠,植树治沙,浇灌血汗,三代不息,用时光和容颜换来了林海绿洲,铸就了祖国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索南达杰用血肉之躯与盗猎者搏斗,以永恒的姿势诠释信仰,如今的可可西里再无枪声,他守护的不只是高原上的精灵,更是人类善良的灵魂;钟扬寻梦不停,艰苦跋涉数十万公里,收集千万颗种子填补高原生态库藏,他虽倒下了,灵魂却如他所钟爱的藏波罗花,永久地绽放在高山砾石之间。

这些生态斗士,拼尽全力去保护的不只是无数美景生灵,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明天。

6.作文素材类型:道德品质

姓名:毛和林

时代:中国现当代

身份:全国脱贫攻坚楷模

个人简介:下庄村村支书毛相林发扬顽强拼搏的精神,用七年的时间带领村民在绝壁上凿出一条惠民利民的“天路”。此后他又打开视野,摸索出“三色”经济的致富之路,带领乡亲们纷纷脱贫,也由此获得“当代愚公”“最美奋斗者”等称号。

运用实例:

我们难以避免生命中的打击与磨难,但一切束缚都不是沉沦的借口。“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没有人生来就一帆风顺,即便深处深山巨谷也要与命运作斗争,拼尽全力飞向希望的青空

回首古时,愚公不畏人言,带领众人移开山路,以扭转被大山囚困的命运;至于当下,毛相林七年如一日,背负巨大压力于山岩上修路,换来下庄村崭新的未来,挣脱了世世代代贫穷的桎梏。当困顿的阴翳将生活笼罩,当挫折似山将希望重重阻隔,唯有不惧艰险、坚守所望,才能凝聚开山之力为未来搏出一个日月新天。

绝壁上打响了抗争命运的第一炮,山坡上种下了向往美好的第一棵苗。不信天,不认命,你这硬实的汉子,终于带着乡亲们爬出这口井。

------《感动中国》颁奖辞

7.作文素材类型:工匠精神

姓名:鲁班/胡双钱/周东红

时代:春秋时期/中国现当代/中国现当代

身份:中国“工匠之祖”/航空“手艺人”/捞纸大师

个人简介:

(鲁班)从木工工具到农业器具,以巧思巧手打造中国土木工艺基础。

(胡双钱)钳工30多年,严把质量关,加工上千万个飞机零件,守护航空安全。

(周东红)扎根岗位30多年,继承传统宣纸制作手艺,守护中国宣纸文化。

运用实例:

择一事业尽终生,不为繁华易匠心。将毕生心血奉献给一门手艺、一项事业,是劳动者的自我修养,也是“工匠精神”的淋漓体现。

鲁班用一双慧眼探寻生活,反复试验,发明出一件件精巧工具,这是勇于创新的体现;胡双钱用近乎苛刻的态度面对每一个飞机零件,不断精进技艺,为祖国航空事业贡献力量,这是精益求精的体现;周东红三十年如一日守在捞纸池边,潜心传承中国传统技艺,这是持守初心的体现。

怀匠心,铸匠魂,守匠情,践匠行,让工匠精神在新时代焕发生机,成就一个个“中国神话”。

2.课内整理素材

(1)责任与胸怀——《沁园春长沙》

在那个旧时代,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时代推移,但难能可贵的是,追求自由和进步的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胸怀崇高理想、肩负主宰天地重任的豪情壮志是一成不变的。是什么让无数仁人志士明知前路渺茫坎坷,却依然义无反顾,一往无前?回答掷地有声:责任。因为责任,我们的脚步更加坚定从容;因为责任,我们握紧命运的手臂更加有力;因为责任,我们的胸怀才无限崇高和宽广!

(5)忘记与铭记——《短新闻两篇》

随着不列颠尼亚的永远离去,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终告洗刷。然而洗刷不去的永远是那腥风血雨的记忆。20世纪三四十年代,我们民族所遭受的灾难在另一个国度也同样上演着。纳粹在西欧酿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人间惨剧。走进奥斯维辛,我们会用明亮的双眸审视纳粹德国的“杰作”,用善感的心灵去碰触那段不忍碰触的历史。历史告诉我们:该忘记的一定要忘记,不该忘记的要铭记在心。

(7)逆境中的坚持——《烛之武退秦师》

烛之武三朝为宫,满腹经纶,却一直不得重用,其间他忍受的寂寞和痛苦的煎熬,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但烛之武并没有自暴自弃、妄自菲薄,而是以惊人的毅力在寂寞中图强,饱读诗书,关心时事,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终于在国家的危急时刻,也是最为关键的时刻,“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完成人生的辉煌一击,为自己的一生画上了一个完美的感叹号。这则材料可用于与“磨砺”“逆境中奋起”“人生储备”等有关命运的话题和材料作文中。运用时我们可以这样论述:生活是一块磨刀石,只有不断砥砺自己,才能保持永远锐利的锋芒。时代铸就英雄,烛之武的时代早已过去,但烛之武的人生之路,至少还启示着今天的我们,不论你经历了哪些挫折,不论你是否怀才不遇,只要是金子,你总会发光的。

亦可从“人生的智慧”角度运用此素材:

有智慧的人,是成功的人。他虽然也会遇到困难和矛盾,但是他可以利用智慧化解矛盾。做一个有智慧的人,是我们的追求和向往。智慧的人不是孤单的,是需要互助的。你给我一个苹果,我给你一个苹果,各自还只有一个苹果。你给我一个智慧,我给你一个智慧,我们彼此就赢得了双倍的智慧。班固曰:“智者,智也。独见前闻,不惑于世,见微者也。”意思是所谓智慧就是知道一切,对听到的事有独到见解,能从一件小事推知大的道理。曾国藩说:“智从学问聪明中自然而生,非可强为,强为之智变成愚诈。”意思是说智慧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形成的。因为有了智慧没有翅膀的人类飞得更高。

(8)忠义的力量——《荆轲刺秦王》

何谓忠义?忠就是对自己上级的真诚,忠心就是对自己的主子忠心。古代比如对皇帝是叫忠心,因为皇帝是天下共主。现在比如说对国家、对自己公司都叫忠心。岳飞的“还我山河”是一种忠义,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一种忠义,于谦的“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也是一种忠义。陆游说:“江河不洗古今恨,天地能知忠义心。”“忠义”是个好东西,也脆弱于它是个好东西——它像凯歌一样振奋人心,可以激发出人心底的力量,这力量可以抗击一切东西。所以这最单纯、最原始、最“直”的忠义如果遇到迂回的利用就是残忍,就是消亡……

亦可从“义”“勇”“责任”等角度运用此素材: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易水诀别,荆轲刺秦,慷慨悲歌,大义凛然,千百年来激励了多少仁人志士赴汤蹈火,义无反顾。

这则素材可用于“生命的价值”“正义”“勇气”“顺应潮流”“责任”等相关的作文中,由于材料感情强烈,运用时既可正面赞颂荆轲的“义”“勇”,也可以论证人应顺应历史的潮流,以一人之力难挽狂澜于既倒的道理等。

(9)性格的重要性——《鸿门宴》

培根说:“性格决定命运。”何为性格?它是指在一定遗传基础上形成人们独特的人生态度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命运是人类社会终极关注的问题,刘邦、项羽的两种极端性格,决定了成功和悲惨的两种不同命运。当“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由于铁骨秉直而落了冤死的结局时,又有多少丧失骨格的人曲意奉迎而鸡犬升天!历史给了“性格决定命运”以最好的诠释。命运是人类社会终极关注的问题,命运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改造我们的性格就是改造命运。人类的历史和社会发展都告诉我们,性格决定命运。传说是虚幻的,生活是真实的,真实的生活需要切实的努力。

(10)苦闷与追求——《荷塘月色》

在那个铁屋子一样的时代,像朱自清一样的知识分子的苦闷无处不在。人们感到苦闷,是由于自我被压抑。因为尝试使生活有新的目的和意义,所以,充满追求的生活富有了崭新的意义。苦闷的人总是在行走,在行走中思考,在行走中寻找,在寻找中追求。四处行走,四处寻找,毕生追求:或许,这就是生命的一种表现形式!

(11)宁静与清幽——《故都的秋

故都有着一种宁静,秋天尤其如此。生命从宁静中来,终须归于清幽。然而,喧嚣红尘使宁静变成了明日黄花,这个社会到处充斥着人心的浮躁。享受宁静与清幽,就是享受生命旅程中最感动的时刻,就是享受灵魂的安详。一片落叶,一丝阳光,都会使你感受到生命深处悄悄蔓延开来的美好。

(16)追求与坚守——《离骚》

两千多年前的伟大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在遭到小人馋毁被流放时,依然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依然热爱着自己的祖国,坚持对美好理想的追求,用一种磐石般的坚贞诠释人生的崇高,从而感动着世世代代的人。他用一颗高贵的心灵挥洒出惊天动地的华章——《离骚》永远是文学宝库中的精品。

(17)追求与本真——《短歌行》

短歌不短,意蕴深长。诗歌抒发了诗人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宏图大愿。言志的同时也抒发了诗人的感情:有人生苦短的忧叹之情,有对贤才的渴求之情,有既得贤才的欣喜之情,有对犹豫徘徊的贤才的劝慰之情,有坚信自己礼贤下士、天下贤才定会归附自己的自信之情。

(18)离苦与乡愁——《采薇》、《涉江采芙蓉

寒冬,阴雨霏霏,雪花纷纷,一位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乡途中踽踽独行。道路崎岖,又饥又渴;但边关渐远,乡关渐近。此刻,他遥望家乡,抚今追昔,不禁思绪纷繁,百感交集。艰苦的军旅生活,激烈的战斗场面,无数次的登高望归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现。《采薇》,就是三千年前这样的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

《涉江采芙蓉》是游子思乡之作,只是在表现游子的苦闷、忧伤时,采用了“思妇调”的“虚拟”方式:在穷愁潦倒的客愁中,通过自身的感受,设想到家室的离思,因而把同一性质的苦闷,从两种不同角度表现出来。

(20)悲伤与旷达——《赤壁赋

及时行乐,在有些场合,有些时候是一剂良药,但这不能成为人一生的处世态度。从古至今,能把这帖药用好的除苏东坡外,恐怕没有几人了。这不是一种消极避世,而是人的涵养达到最高意境的一种体现。屈原的忠心与烈节令人敬佩,然其“自投汨罗”的态度却让人不敢苟同;李白的豪放与飘逸让人欣赏,然其放纵无度的行乐与狂欢却让人不能认同。而东坡居士却做到了这两方面的结合,真君子也!本文可为以下话题提供素材:悲伤与旷达;悲与喜;审视人生;人生的十字路口;一花一世界。

(22)透视人世百相——《林黛玉进贾府》

黛玉眼中的贾府,不仅是多姿多彩的,而且是纷繁复杂的。贾府也只是这个社会的缩影。人们由于身份、地位、境况以及素养的不同,在社会大舞台上,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学会观察社会上的人,学会观察身边以及周围世界不同的角色,能够透过其为人处世,言谈举止,了解其内心世界,从而对其作出正确的评价,决定自己应采取的正确态度,这是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应该具备的一种能力。描绘“人世百相”,展现形形色色、多姿多彩、纷繁复杂的人世百态,其目的在于“透视”,即透过表面现象看到本质,或真、善、美,或假、恶、丑,宏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23)愚昧与顺从——《祝福》

祥林嫂的命运是可怜可悲的,这缘于她思想上的愚昧与顺从。西方古代的奴隶尽管身份上为奴隶,但他们的灵魂决非奴隶。例如罗马帝国时代的斯巴达克斯。这是因为,希腊哲人的思想、基督教先知的思想,终将给他们带来反抗奴隶命运的智慧的启迪。而中国的奴隶,不仅世世代代身份上是奴隶,更可悲的是,他们的灵魂永远也摆脱不了奴隶的愚昧的命运。他们的灵魂,事实上永远都处于黑暗的铁屋子之中,他们终生终世都将无法看到天日,都将无法看到丝毫人类智慧的光芒。而在这黑暗中,只有智者才能点燃光明的火种。

(24)厄运与抗争——《老人与海》

面对厄运,桑提亚哥没有退缩。面对厄运,我们无须紧皱眉头、无所适从。坦然面对,这是明智的选择。我们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决不能让压力使我们屈服,而应当使生命因曲折而更加精彩。面对厄运,我们选择从容。既然我们选择了前方,就不怕风雨兼程。我们应当有顽强的毅力,所向披靡的锐气。没有人喜欢厄运,但厄运来临时,没有人可以逃避。一个清醒、理智、成熟的人应该正视命运的选择。

(31)登高之思——《登高》

古往今来,身世家国,荣辱人生,沉浮世态,得失人心,多少离愁苦恨,多少艰难困厄,全由杜甫一肩挑住。他像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一肩挑起了推排不尽、驱赶不绝的千斤悲愁,我们惊诧,生命是如此的沉重而悲壮!

(32)音乐与人生——《琵琶行(并序)》

一闻乐,闻声不见人,情相触;再闻乐,见人再闻声,情相通;三闻乐,知人重闻声,情相融。诗人自身横遭贬谪、抑郁寡欢,琵琶女漂流沦落、凄苦哀怨;青衫泪中表现出诗人与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平等心情。

(36)学习与人生——《劝学》

有的同学不能真正理解学习对人生的重要性;有的同学整天或冥思苦想,或埋头看书,但效果不佳,因而苦愁没有一个好的学习方法。荀子的《劝学》,像一盏明灯,给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学习能让我们积累知识,增长智慧,提升人生品位和境界。学习,让我们受益匪浅,收获无穷!让我们投身到学习中去吧,多读书,多倾听,多借鉴,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一心一意,从而打造一个多姿多彩的美丽人生!

(38)尊师与成材——《师说》

《师说》中“人必有师”以及“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观点至今看来仍为金玉良言。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没有人能在每个方面都做得最好,既然自己有不足,便要向老师请教学习。然而,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有不少学生对老师的态度极差,对老师大呼小叫,丝毫不存敬意,古人说:“天地君亲师”,“师”对我们十分重要。毛泽东就十分尊敬老师,他八岁的时候进家乡的一家私塾念书,拜毛禹珠为师,后来,毛主席谈起少年时的情形,他还特别感谢毛禹珠对他的启蒙教育。一次,毛主席回到韶山与老人们一起吃饭,席间还给毛禹珠敬酒。尊重老师,虚心学习,既体现了个人的品质修养,也是成人成才的必由之路!

(39)隐忍与反抗——《窦娥冤》

窦娥以三桩誓愿的形式对她所生活的社会进行了坚决的反抗。和窦娥所不同的是,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隐忍或者反抗,放弃一些不重要的,换取一些认为重要的。生命如果可以盛开的更加绚烂,就不能让自己提前枯萎。人生有时很无奈,有的人顺势隐忍积极面对,最终成就一番伟业;有的人消极放纵就此沉溺徒得一声叹息;大多数人在隐忍和反抗中苦苦挣扎求索却也找到了活着的意义。有时候,如何忍耐和反抗本身就是一种莫大的智慧和勇气,只是太多人明白了却做不到。

这则材料还可用于“公平、公正”“执政为民”“善恶美丑”等有关的话题、命题或材料作文的写作中。写作时可以适当结合当前我国正在积极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大事,结合当前社会的热点对比阐释。原文中的许多语句、窦娥临刑前的三桩誓愿等都可以引用到作文中去。

(40)人生与关爱——《雷雨》

周朴园的眼里,利益或许永远高于爱情和亲情;在曹禺的《雷雨》中,周朴园对身边的人更缺少真挚的关爱。人生中,离不开爱和被爱。爱,是润滑剂,是氨基酸,是人生的蜜糖。因为爱,我们的心田碧波荡漾;因为爱,我们的生活洋溢着芬芳;因为爱,我们的灵魂熠熠生辉;因为爱,我们的学业蒸蒸日上……

(41)直面与思考——《哈姆莱特

“生存还是毁灭”这个困扰着哈姆莱特的选择,也时常摆在我们每个人的面前。面对这样的选择,我们需要直面现实,思考人生。人之所以是人,区别于其它动物的关键在于人的社会性,在于人有思想和灵魂。而作为人,本无高低贵贱之分,正是由于人们的内心世界的巨大差异和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与否,才分出了高贵与平庸,乃至尊贵与卑鄙。人生需要面对的内容很多,这是人生的大思考,也是生存的大选择。有了这样的思考和选择,犹如在试金石上磨砺过,我们的意志才会坚强,脊梁才能挺直,思想才会深邃,生命才有价值。对生命意义的追问与思考,为我们的心灵提供了无穷的精神营养。

面对生存与毁灭,是活得热烈而丰富,是要生活得丰富充实、兴致勃勃,还是生活得枯燥委琐、贫乏无味,活得像行尸走肉,那都取决于我们自己!

(42)送来与拿来——《拿来主义》

对待文化遗产以及西方文化,我们应持什么态度?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鲁迅的见解,跟毛泽东同志“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华”的意见是一致的。时至今日,这篇文章仍然放射着思想光辉,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打开后,西方文化不请自来。对于这些送来的东西,我们应批判的吸收。

全盘拿来和全盘否定都是不对的。对于西方文化的糟粕,我们要无情的加以摒弃;对于西方先进的东西,如发达的科技,科学的管理,规范的制度等等,我们要加以学习、借鉴,为我所用,从而促进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

上述材料可用在“继承与创新”“如何对待外来文化”等相关话题的写作中。在打开国门,走向世界的征途上,不可避免地遇到如何借鉴外来文化,如何继承传统文化的问题。面对种种疑惑,重温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定将大有裨益。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创新。只有不断“拿来”,借鉴,吸收,才能创新。

(47)怀古与思今——《念奴娇·赤壁怀古

既认知人生如梦,又极写人生之辉煌,使人难辨其究竟消极还是积极,人生功业虽辉煌而终归于梦,但纵使如梦毕竟曾经辉煌,也许如梦的辉煌人生更值得珍惜,更惹人向往。古往与今来,哲理与人生,在雄长豪宕壮丽恢弘之中,隐然一种低徊婉转深隐幽微的情思绵绵不尽。

(50)苦闷与理想——《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一是抗敌救国的雄图大志,二是对恢复大业的深谋远虑和为国效劳的忠心。词人坚决主张抗金,而又反对冒进轻敌的思想,既有对沦陷区人民的同情,又暴露南宋政治的腐败,亦流露出词人报国无门的苦闷。

(52)遭遇与呼喊——《声声慢》

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她和着血泪写下了这千古绝唱——《声声慢》。全词透过对残秋景象层层的描述,以表现词人离乱的苦楚,和忧患余生的悲哀。

(57)变革与守旧——《装在套子里的人》

守旧的别里科夫最终在变革的恐惧中死去了。是变革,还是守旧?是生存,还是死亡?这是我们生活中经常面对的问题。急流险滩,不进则退,在这样的大环境中,过于循规蹈矩,常常固步自封,迟早会被淘汰。变革的痛苦是剧烈的,却也是痛并快乐着的;唯有勇敢走出陈局,大刀阔斧地破旧立新,才能打开新的局面,获得涅槃重生!

版权声明:
作者:admi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57254.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