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三国之54——偷渡阴平
“偷渡阴平”是三国时期曹魏灭蜀汉之战中的一次决定性军事行动。以下是其具体故事:
1. 背景:
蜀魏局势:三国后期,蜀魏之间长期交战,姜维继承诸葛亮遗志不断北伐,但败多胜少、损兵折将,蜀国国力日渐衰退。同时,蜀国政治腐败,后主刘禅信任宦官黄皓,姜维怕回成都被阉党所害,退往沓中屯田,造成汉中空虚。
魏国谋划:司马昭已清除淮南反对势力,地位稳固,谋划篡位。但司马氏执政以来对吴、蜀作战战功不足,于是司马昭与钟会等密谋,决定灭蜀建功,为篡位张本。他用钟会为主帅,率十余万大军直捣汉中;邓艾为副帅,率三万余兵进攻沓中,牵制姜维。
2. 过程:
前期交锋:景元四年(263年)五月,魏国正式征讨蜀地。邓艾从狄道出发,派天水太守王欣等三路合围沓中。姜维得知消息后率军东撤,在强川口与魏军遭遇战败。姜维又用计骗过诸葛绪,成功通过桥头,与廖化等在白水会合,共同据守剑阁。
偷渡决策: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钟会率领的魏军多次进攻未能成功,且粮道较远军粮短缺,开始考虑退兵。此时,邓艾提出偷渡阴平,经汉德阳亭趋涪城,奇袭成都。司马昭同意了邓艾的建议。
艰难行军:同年十月,邓艾率精兵从阴平出发。阴平古道艰险,邓艾凿山开路、架设栈道,克服重重困难。到达摩天岭时,道路险绝,邓艾用毡子裹身,从崖上推转而下,士兵们则攀爬树木、顺着崖壁前进,最终抵达青川县。
江油投降:邓艾避开正道,经过德阳亭险道抵达江油。江油守将马邈不战而降。
3. 后续:
绵竹之战:江油投降后,诸葛亮之子诸葛瞻率军赶到涪亭,但优柔寡断,未听从部将黄崇建议据守险要地区,前军被击败后退守绵竹,与魏军展开决战。邓艾派遣儿子邓忠和司马师纂左右包抄,初战失败,邓艾大怒斥责,二人再度出击大败敌军,诸葛瞻和他的儿子以及部将们全部阵亡。
蜀汉灭亡:攻克绵竹后,邓艾迅速推进至雒城,蜀汉后主刘禅得知消息后,在投降派大臣谯周的主持下,向邓艾投降,蜀汉至此灭亡。
“偷渡阴平”这一行动充分展示了邓艾的果敢和智谋,也成为中国军事史上的经典战例。不过,蜀汉的灭亡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除了军事上的失利,其国力衰弱、政治腐败以及君臣不和等也是重要原因。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