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与“自欺”,你会怎么选?
最近我们探讨的话题是“坦诚交流”,在命题者看来,这个话题值得讨论的原因是现代人常常“为了避免冲突而不愿表达自己的想法”。
说起“坦诚”,大家第一个反应是坦率、诚恳,但是只是做到态度上的“坦诚”就够了吗?平日里的实话实话是比较容易的,但是如果面对冲突,你会如何选择?——不愿表达,不想激化已经存在的矛盾,深究下去,可能还有其他的原因。
——不屑表达,你是你,我是我,懒得跟你说,说了你也不明白;再说你不明白,管我什么事?
——不敢表达,师长都是为了我好,他们一定是对了,我想的和他们不一样,就错了!
——不会表达,我心里想的我真的说得明白吗?我常常都是笨口拙舌的,说了也不起作用,还不如不说。
如此回避,结果看起来一片“祥和”,风平浪静,实际上呢?你越不表达,对方越不可能真正了解你,结果只能是双方渐行渐远渐“无穷”,成为完全的陌路人。
正如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生活中也不存在心意完全相通的两个人,人与人之间观点不一,理解不同,感受不同,是自然之理,要想真正让对方看见,也看见真正的对方,就必然经历一次次冲突。
你如果不曾见识到对方的阴暗、消极、愤怒的一面,不曾明了对方的信念、价值观与底线,没有经历过伤害、理解、包容到重归于好,就不能说你全面地认识并接受了对方。
这样的过程适用于所有人际关系——父母与子女之间,朋友之间,恋人之间。
所以,我们也可以由此反思一下:我们是怎样的子女?什么样的父母?什么样的朋友?什么样的恋人?而我们眼中的对方是怎样的子女?怎样的父母?怎样的朋友?怎样的恋人?
所以,看起来“坦诚交流”很简单,但是真正的“坦诚”,是在面对冲突时依然“坦诚”,唯有如此,才可能得以彻底地“暴露”自身,清楚地“看清”对方,才可能获得一份真正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感情。
——当然,这里面也会有风险,你可能需要面对的两种结果——一种是你会失去一个长期以来的“假朋友”,你陷入一个孤独的痛苦之中;另一种是你会得到一个完全的“真朋友”,你进入一个为彼此全然接受的崭新境界。
痛苦与“自欺”,你会怎么选?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