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在子夜前丨读矛盾的《子夜》
【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与一个大作家有所交集,不得不说起我的老妈。那个由农村到达北京上大学的孩子,在一个西餐厅见到过茅盾先生本人。当孩子们都长大。母亲又提起这个话题时,我想当年见到他本人时的印象之深刻,自然是深刻到铭记于心的明晃晃了。
也不知我为何就记住了这一个点。在我想象中就留下了一个场景。茅盾先生本人进到西餐厅,一种风流倜傥的气质,一个儒雅的男人穿着呢子大衣,内里西装革履,一种的气派和洒脱,与餐厅的气氛相映衬,仿佛能够感受到他身上的新派思想风度,与当时国家欣欣向荣的一派生机勃勃,甚是和谐。
茅盾先生生于浙江乌镇,那里是鱼米之乡的农村,那里离“繁花”的大上海很近很近。在大上海,矛盾成为最早的一代共产党员。在这里,我想能够挖掘到子夜的写作背景。
有人说作家矛盾是作手文学,右手革命的文人。他的著名作品有《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他是我国著名作家,新中国第一代作协主席,是新中国第一任文化部长,主编《人民文学》杂志。
说起矛盾,我们不得不提矛盾文学奖,这个在中国文化界很有分量的奖项。而活着的矛盾先生,一生点评过的青年作家多达308人,绝大多数是文学界的新人。仅在作家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一本书写的眉批就达到了13万多字之多,从小到一词、一句,大到在人物形象塑造上、情节要素设计点,做了极其细致的点评。
《子夜》是一个大上海的半封建的商界英雄和当时环境下半殖民地资本博弈的故事。一个大上海的商界精英从雄心勃勃想打造一个商业帝国到被本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无情的一点点被吞噬掉的失败而告终,梦想破灭的故事。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