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不好,是中年人最大的危机,再优秀的周瑜也只能英年早逝

周瑜,(175年—210年),庐江郡舒县人,出身于庐江周氏,妥妥的官N代:父亲周异任职洛阳令,从祖周景、从父周忠,都是官至东汉朝的太尉,位列三公。出身优秀,圈子优秀,能力优秀,人生履历更加优秀,三者叠加,周瑜简直就是人生赢家。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董卓擅权作乱,江东猛虎孙坚北上讨董,把家人迁到了舒县。上层圈子人捧人,优秀的周瑜遇见了同年同样优秀的孙策,周家和孙家很快就成了通家之好。《三国志·周瑜传》: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也。从祖父景,景子忠,皆为汉太尉。父异,洛阳令。瑜长壮有姿貌。初,孙坚兴义兵讨董卓,徙家於舒。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时势造英雄,乱世出英雄,东汉末年的乱局,让周瑜不再局限于那些腐朽的仁义道德、做事情更不必论资排辈,而是尽情发挥:长沙桓王在历阳,遣书呼周瑜。瑜将兵五百人,船粮器杖,星夜驰赴。这里的长沙恒王就是孙策,孙权称帝后,给哥哥孙策上的封号。这一年是兴平二年,公元195年,21岁的周瑜应孙策书信之邀,和孙策携手创业,少年时的好友,青年时的搭档,一路打过去,势如破竹,在曲阿大败刘繇,所向披靡,堪称是那个时代最好的组合。

      《三国志·周瑜传》:遂从攻横江、当利,皆拔之。乃渡击秣陵,破笮融、薛礼,转下湖孰、江乘,进入曲阿,刘繇奔走,而策之众已数万矣。因谓瑜曰:“吾以此众取吴会平山越已足。卿还镇丹杨。”瑜还。

      袁术想把周瑜收到自己这边来,以将军的职位来引诱周瑜,而周瑜认为袁术不会有什么成就,就像他后来对鲁肃说得那样:“当今之世,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三国志·周瑜传》:术欲以瑜为将,瑜观术终无所成,故求为居巢长,欲假涂东归,术听之。遂自居巢还吴。是岁,建安三年也。公元198年,孙策亲自去迎接周瑜的到来,《三国志·周瑜传》:策亲自迎瑜,授建威中郎将,即与兵二千人,骑五十匹。瑜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

     孙策冲锋在前,周瑜稳定在后,孙周组合一时横行江南,美女配英雄,桥家国色二女,孙策娶大,周瑜娶小,这才是苏轼所讲的: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江表传》:“策从容戏瑜曰:‘桥公二女虽流离,得吾二人作婿,亦足为欢。’”

      《三国志·周瑜传》:以瑜恩信著於庐江,出备牛渚,后领春谷长。顷之,策欲取荆州,以瑜为中护军,领江夏太守,从攻皖,拔之。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复进寻阳,破刘勋,讨江夏,还定豫章、庐陵,留镇巴丘。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孙策死了,年仅26岁,周瑜带兵前来吊唁,留在吴郡,和张昭一起掌管军政大事,辅佐孙权。《三国志·吴志·周瑜传》:是时权位为将军,诸将宾客为礼尚简,而瑜独先尽敬,便执臣节。周瑜率先以君臣的礼节,表示对孙权的支持,孙权也对周瑜以兄长相待,《吴书》:孙权每赐周瑜衣,寒暑皆百领,诸将皆不及。君有情,臣有意,这样的君臣关系堪称是千古佳话,孙策泉下有知也会对周瑜感激不尽,周瑜这个兄弟没有白交,在尔虞我诈的东汉末年,实在是难得。

      建安七年,公元202年,曹操在官渡大败袁绍,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曹操命令孙权送人质入朝,周瑜建议孙权不要送人质,而是要占据江南,拥兵自重,静观其变,可以说是周瑜给孙权定下了“割据江东、独立建国”的构想。

 《江表传》:曹公新破袁绍,兵威日盛,建安七年,下书责权质任子。···瑜曰:“昔楚国初封於荆山之侧,不满百里之地,继嗣贤能,广土开境,立基於郢,遂据荆杨,至於南海,传业延祚,九百馀年。今将军承父兄馀资,兼六郡之众,兵精粮多,将士用命,铸山为铜,煮海为盐,境内富饶,人不思乱,泛舟举帆,朝发夕到,士风劲勇,所向无敌,有何逼迫,而欲送质?质一入,不得不与曹氏相首尾,与相首尾,则命召不得不往,便见制於人也。极不过一侯印,仆从十馀人,车数乘,马数匹,岂与南面称孤同哉?不如勿遣,徐观其变。若曹氏能率义以正天下,将军事之未晚。若图为暴乱,兵犹火也,不戢将自焚。将军韬勇抗威,以待天命,何送质之有!”权母曰:“公瑾议是也。公瑾与伯符同年,小一月耳,我视之如子也,汝其兄事之。”遂不送质。

      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周瑜率领孙瑜等人征讨麻、堡二屯,斩首领首级,俘虏一万多人;讨伐黄祖,活捉其部将邓龙;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以前部大都督的身份跟随孙权讨伐江夏。曹操兵锋南下,东吴众人都人心惶惶,都想劝孙权投降曹操,唯独周瑜鲁肃为孙权谋划。

      瑜曰:“不然。操虽讬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请为将军筹之:今使北土已安,操无内忧,能旷日持久,来争疆埸,又能与我校胜负於船楫(可)乎?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且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又今盛寒,马无藁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禽操,宜在今日。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三国志·周瑜传》

      周瑜火烧赤壁,杀得曹操狼狈退回北方,赤壁之战,周瑜以少胜多,扬名天下;率军进军南郡,受伤不下前线,依旧带伤出来激励将士,最终杀得曹仁大败,弃城而走。《三国志·周瑜传》:瑜与程普又进南郡,与仁相对,各隔大江。兵未交锋,瑜即遣甘宁前据夷陵。仁分兵骑别攻围宁。宁告急於瑜。瑜用吕蒙计,留凌统以守其后,身与蒙上救宁。宁围既解,乃渡屯北岸,克期大战。瑜亲跨马擽陈,会流矢中右胁,疮甚,便还。后仁闻瑜卧未起,勒兵就陈。瑜乃自兴,案行军营,激扬吏士,仁由是遂退。

      曹操也想过把周瑜收到自己这边来,蒋干自告奋勇游说周瑜,奈何一到东吴,就被周瑜一语说破。《三国志·周瑜传》:初曹公闻瑜年少有美才,谓可游说动也,乃密下扬州,遣九江蒋幹往见瑜。幹有仪容,以才辩见称,独步江、淮之间,莫与为对。乃布衣葛巾,自讬私行诣瑜。瑜出迎之,立谓幹曰:“子翼良苦,远涉江湖为曹氏作说客邪?”

     能力超群的周瑜,品德也是优秀。因谓幹曰:“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讬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行计从,祸福共之,假使苏张更生,郦叟复出,犹抚其背而折其辞,岂足下幼生所能移乎?”幹但笑,终无所言。幹还,称瑜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间。中州之士,亦以此多之。--《三国志·周瑜传》

     南郡之战,曹仁败走,刘备以左将军兼荆州牧,周瑜看穿了刘备的那点小心思,终究不会是自己人,上疏孙权早做决断,奈何孙权以为曹操还在北方,自己还需要刘备来协力抗曹,又觉得刘备一时也难以控制,所以没有采纳周瑜的意见。

      《三国志·吴书九·周瑜传》瑜上疏曰:“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埸,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

      赤壁之战、南郡之战后,周瑜上书给孙权:趁曹操不能顾及南边的时候,西取益州,兼并张鲁,结好马超,然后以图中原,这个战略无懈可击,规划完美,眼光和谋略都是上上之策。只可惜天不假年,正准备行装的周瑜染病,死在巴丘,年仅36岁。

      《三国志·周瑜传》:是时刘璋为益州牧,外有张鲁寇侵,瑜乃诣京见权日:“今曹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权许之。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於巴丘病卒,时年三十六。

     周瑜的远大志向还没有完全展开,病重将死之际还不忘提醒孙权,提防刘备,此是心腹之患;北拒曹操,否则边陲不宁。人到中年,壮志未酬,明明可以一展心中抱负,却身染重疾,抱憾而终,身体不好,是中年人最大的危急,再优秀的周瑜也只能英年早逝。

      《三国志 吴书九 鲁肃传》:初瑜疾困,与权笺曰:“瑜以凡才,昔受讨逆殊特之遇,委以腹心,遂荷荣任,统御兵马,志执鞭弭,自效戎行。规定巴蜀,次取襄阳,凭赖威灵,谓若在握。至以不谨,道遇暴疾,昨自医疗,日加无损。人生有死,修短命矣,诚不足惜,但恨微志未展,不复奉教命耳。方今曹公在北,疆埸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天下之事,未知终始,此朝士旰食之秋,至尊垂虑之日也。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可以代瑜。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傥或可采,瑜死不朽矣。”

      人死得太早,话语权就失去的太早,功业就建立得太少,否则,以周瑜的见识和才能,如果没有病死,按照自己的构想取益州,刘备、诸葛亮能不能占据益州,成就三国鼎立,就很难说了。人到中年,要保重自己的身体,有身体才有一切,周瑜比诸葛亮大了六岁,成名的时间也要比诸葛亮时间早许多,瑜亮,才能相匹敌,而周瑜更是“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始终让诸葛亮压着周瑜,诸葛亮智激周瑜,诸葛亮一、二、三气周公瑾,搞得周瑜就像一个跳梁小丑,被诸葛亮玩弄于鼓掌之中,还要让读者觉得这是合情合理的;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能,逼着他草船借箭,暗地里想方设法除掉诸葛亮,一句“既生瑜,何生亮”,让心理阴暗狭隘到了极点。而比罗贯中要早的苏轼,早就把周瑜的风采写透了: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版权声明:
作者:Mr李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58720.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