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君璧(上)
他是“渡海三杰”之一。
他是宋美龄的国画老师。
他笔下的“云海飞瀑”独树一帜。
他就是国画家、教育家黄君璧。
黄君璧,本名韫之,又名允瑄,号君璧,晚号君翁,1898年生于广州一个世代经商的家庭。
父亲在经商之余,也喜爱收藏古董字画。
黄君璧4岁那年父亲去世,他便由伯父和舅父照顾。
黄君璧自幼喜爱绘画,在广东公学读书期间,就跟随该校老师,也是著名的画家李瑶屏学习国画和西画。
1921年,广州举办了“广东省第一回美术展览会”,黄君璧将一幅山水画送去参选,结果获得了金奖。
这次获奖增强了他学画的信心,同时也得到了家人的一致认可。
1922年,黄君璧到“楚庭美术院”学习西画。
第二年,他到广州培正中学到了一名美术教师。
同年,他加入“癸亥合作画社”。
1925年,癸亥合作画社改为“广东国画研究会”。该研究会坚持传统国画,反对从日本学来的中西融合“新国画”。
广东国画研究会因此和以高剑父为代表的“折衷派”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停琴听阮》是画家临摹明代仇英的画作,在用笔用墨和意境上都和原作很相似,可见画家对前人的用心学习。
1926年《黄君璧仿古画集——人物山水花鸟》出版。
此后,他先后到广州市立美术学校、广东省立女子师范学校、江村师范学校任教。
1934年,他被派去日本做艺术教育考察。这次考察让他对我国的艺术教育有了新的思路,回国后,他便开始推动广州艺术教育改革。
1923年,离职在家的黄君璧跟随友人游历桂州、南京等地,画了许多写生稿。
这一年,他到南京中山文化教育馆任研究员,参与《中国绘画史》的编纂工作。
工作之余,他旅游、举行画展。
1937年4月,南京举行第二届全国美术展览,五位美展审查委员一起到雁荡山游览,并合作了一幅《雁荡山色图》。
这是当年游览雁荡山铁城嶂时的一张合影,右一:谢稚柳,右二:黄君璧,右三:于非闇,右四:方介堪,右五:张大千。
七七事变以后,黄君璧乘船去往重庆,一路饱览两岸风光,画了不少写生稿。
从中,他领悟到:
古画当中包含了各种各样的笔法,比如牛毛皴、披麻皴、解锁皴等等,其实古人并不是凭空杜撰的。这些笔法在三峡的自然风景里,全部都找得到啊。
到了重庆不久,他到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任国画教授。
这幅《溪山瀑雨图》是他在国立中央大学任教时所作。
从笔墨、构图中可见画家对前人绘画的深刻体悟,画中所绘景物也有四川自然景色的韵味。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