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吃火锅的那些事儿:一场舌尖上的历史之旅

火锅在古时称"古董羹”因投料入水发出的"咕咚”声而得名。火锅何时岀现的?有两种传说:一说在三国时期,那时的"铜鼎”,就是火锅的前身;另一种说是火锅始于东汉,出土文物中的"豓斗”就是火锅。

火锅的历史能追溯到新时期时代,1989年,"四足双层方陶鼎”出于南京淳县固城镇的朝墩头遗址。这件夹砂陶四足双层方鼎,文化特征与河南龙山文化相似,这件残缺的、距今约4000多年的生活用品,依旧可以看出它"上下”两层的结构:下层点火,上层锅中烹煮食物。当时的人们以肉类为主,他们将食物通通都丢入鼎内,然后在底部生火将食物煮熟,这种一锅烩又称之为"羹”。

现在流行的铜炭火锅、一人一锅、鸳鸯锅,早被老祖宗一一试过了。五熟釜可算是鸳鸯火锅的鼻祖,早在三国时期,曹丕曾让人铸"五熟釜”赐予相国钟繇。这种里面分隔开来,能同时烹调各种食物的古代炊具,与鸳鸯火锅有异曲同工之妙。

火锅在唐代有"暖锅”之称,白居易在《问刘十九》中写道:"绿蚊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红泥小火炉指的就是火锅。

到了宋朝,火锅开始走平民化路线。当时的汴京开封的酒馆,冬天就有火锅应市。南宋林洪在《山家清供》中曾记载了兔肉火锅的吃法:先将兔肉切薄片,用料酒、酱油和花椒稍腌,然后点火炉,架小锅,待汤烧沸将肉片汆熟,蘸佐料而食,还说此种吃法"猪羊皆可”。后来他还为此作诗:"浪涌晴江雪,风翻照晚霞”。于是这种有着山野气息的火锅有了个好听的名一一拨霞供。

要说最奢侈的火锅晏,大概要算嘉庆皇帝登基时的"千叟宴”,一次宴会就搬岀银质、锡质和铜质火锅1550只。乾隆四十八年正月,清宫举办了一场大手笔的火锅宴,530桌火锅的宗室家宴,盛况空前。

版权声明:
作者:ht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59560.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