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印象之美食与人文
大同印象之美食与人文
这是大同之行的末篇。
原本并未计划写这一篇,原因一则是我对美食向来并无特别的讲究,而平时也以朴实简约、信手随意的居多;二来我也不太关注对人性的观察和思考,虽然上过别人很多的当,也跳进过别人挖好的各种坑,但始终未能改变我与人为善,总不把别人想得那么坏的根深蒂固的思想。这次大同之行尚未结束之时,妻就和我讲,我们这次在大同品尝到了这么多的美食,又碰到了这么多的帮助过我们的人们,你就写一篇关于美食与人文方面的文章吧,想想也是,于是就在前面的几篇流水帐式的大同印象笔记之后,决定还是增加一篇,一方面对帮助过我们的所有的人们以示感谢,另一方面也可以作为其他意欲到大同旅行者们的一个参考。
中国很大,南北差异也很大,而大同已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塞外之地,到大同旅行还是需要做一些必要的准备。旅行,就和古人行军打仗差不多,现如今虽然用不着“粮草先行”,但提前准备一些路途中用得上的且可随身携带的水、咸鸭蛋、卤拼、纸巾等物品,还是有必要的。在某种意义上而言,旅行是一种修行,也是一种入乡随俗的亲身体验,到了一个地方,还是尽可能地以当地大众化食品作为旅行期间的主食,是比较恰当的、适宜的,道理很简单,南方的橘、北方的枳,毕竟是完全不同的地理气候环境,造就了出产和饮食习惯必然会存在着极大的差别,在千里之外去找寻家乡的味道,很显然不是很合适。
旅行既然是一种体验,到了一个新的环境,去体验一下那里的传统美食或现如今流行的网红食品,也是必要的。任何文化,都和生物遗传一样,遗传是必然的,而变异才是绝对的,没有改良就没有发展。传统美食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地改良与发展,网红食品也极大地促进了人们对饮食文化的观念和看法的转变。
9月26日当天,我们大约在20:00到达预订的第一家民宿,迎宾街永泰民宿,这里离大同古城很近,大约只有2公里。我们选择这个地方,除了价格方面比较优惠之外,主要的还是方便我们出行。观察了一下,似乎也未见到我们梦想中的当地饭馆,考虑到时间已经比较晚,于是就在民宿楼下“胡胖子湘菜馆”将就一下。进去后,妻看到邻桌一对小情侣面前摆着一碟黑黑的方块食品,就去问了问,于是回过头来开始点我们自己的:主菜黄金鱼头火锅(另标配一份刀削面),一份家常豆腐和一份凉拌菠菜,花费142元。而火锅其实有点类似干锅,浅平底,鱼很鲜嫩,并没有湘菜的干辣,味道一般,但量太足,两人根本吃不完。需要注意的是,北方人提供的饭菜,不管是菜品还是主食,一般都份量充足,这是与我们南方最显著的一个区别。
27日游云冈石窟,午餐继续食用我们自带的卤拼等简食;晚餐,在滴滴师傅的推荐下,我们早早地来到古城边永久路福德老大同火锅,店面很小,就六七张精致典雅的小方桌。我们到时,饭馆尚未开门,只有一位服务员和我们差不多同时到达,而老板等其他人等都还没来。服务员是一位中年“小姐姐”,指导着我们点了菜:一份厚切羊肉、一份毛肚拼、一份羊血旺、一份炸豆腐、一份时蔬拼、一份麻酱等,花费128元。需要特别赞美的是厚切羊肉,大小约5公分,厚约0.5公分的环状方块,绝不是用什么胶水拼接而成,劲道扎实!
大同铜火锅,还有一段佳话。据大同博物馆及滴滴师傅介绍,大同虽非铜矿产区,而铜制品却颇为著名。1973年,当年周总理在陪同法国总统蓬皮杜访问大同时,特地赠送了蓬总统一只精雕有“九龙奋月”图案的铜火锅作为礼品,现如今该礼品仍然存放在法国蓬总统的纪念馆展柜中,这也导致了每年到大同来旅游的外国人中,始终都以法国人总体居多的根本原因。
28日中午,自大同博物馆出来,我们首先就来到古城清远街钟楼附近,去品尝心心念念的喜晋道网红面馆。说老实话,自我出生以来,我从没有在吃饭这个问题上,因为要排轮子去等上10分钟以上的,而这一次我们足足等了有两个小时才终于轮到我们。喜晋道面馆,很小自然也很拥挤,两层,底层是用透明玻璃隔开的加工作坊,外面放着八九张传统式样的小方桌和一条三四米长的咖啡座,就已经只剩下了窄窄的过往通道。喜晋道面馆,据说是几个青年人在几年前才创建的,以刀削面再配以几道很简单的流行小碟和饮品而在大同很负盛名。在这里,我们点了两碗刀削面,两只卤鸡爪,一杯沙棘汁,另标配赠送了同碟两格酸菜,花费66元,很显然并不算贵。这里的削面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每碗都必配一个卤鸡蛋。和我们拼桌的是来自东北尚还在锦州读书的两名大二女学生,由于实在等不及,先跑到另一家网红凉粉店去吃了一碗,以致于她们的削面只吃了不到三分之一,而卤鸡蛋自然还沉睡在碗里。
29日我们来到浑源县子洺民宿,这是一家我们体验感觉综合评价很不错的民宿,当然不只是指为我们所提供的客房干净卫生整洁、安全安静、有独立洗漱空间和良好的网络,更多的还是房东的和善和热情好客。子洺民宿座落于通往悬空寺的恒宗大道边,距悬空寺较近,大约只有4公里,交通十分方便。到达当天,时间很早,但由于下着小到中雨,气温突然降低了不少,加上也不熟悉情况,办理好入住后,我们没计划外出,而是对环境产生了很浓厚的好奇。
这是一个大约200平的小型四合院,平房。房东乔大哥是一位瘦高的年近七旬的长者,言语不多,他告诉我们,在半年多前,他们花了23万元,对房子进行了装饰改造,对院中敞亮的大天井加装了钢结构透明塑钢棚,只在进门处不到三分之一的空间与大自然共享。天井的中心有一个地窖,洞口很小,用一个长宽约60公分的木盖盖着,开始我还以为是雨水井,后偶然间发现乔大哥在那里爬上爬下时,才知道原来是一处地窖。地窖很小,约四五个平方,主要用于屯积蔬果等易被冻伤的农副产品。
房东乔大嫂是一位瘦高的六十多岁的比较健谈的家庭主妇,带着我们参观了他们的住房。大门正对着的是一间厨房和餐厅,估计还兼具着客厅。房顶立着一根约两三米高的烟囱,房内摆设简朴,一台冰箱、一张小方桌、一张四人沙发、一张长条形小灶台和一张大炕,大约30个平方,平时全都用电,但大炕的热源由屋外燃煤提供。在北方,大炕的用途很广泛,休息、会客、做饭、吃饭等是其常用功能
。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