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之后还有“西游”

《西游记》是家喻户晓的名著,也是许多人童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西游记》本身却有虎头蛇尾的缺憾,它的故事不完整。

在《西游记》中,师徒五人在到达西天,取得真经以后,在佛天圣地、遍地圣迹的西天没有什么停留,而是凭借神力很快返回东土大唐。任何人在千辛万苦到达心心念念的圣地后,去仔细访问游历本是人之常情,但是《西游记》却安排唐僧师徒速速回国,这不仅在逻辑上不通,也不符合《西游记》的蓝本之一《大唐西域记》。

其实,历史上真正的唐僧玄奘法师在到达天竺之后,也的确在当地游历研学,而非立即返回,他根据自身经历写的《大唐西域记》就记载了到达天竺之后的所见所闻,所以,《西游记》只写出了去往西天的过程,也就是“往西游历”的过程,略过了唐僧在西天的游历,也即“在西游历”的过程,而实际上“西游”还有“西游”。

刘兴诗老先生的《西天游记》写出了唐僧师徒在抵达西天圣地之后的故事,补全了《西游记》缺失的拼图。他的《西天游记》既延续了《西游记》的语言和故事风格,又依据和化入《大唐西域记》的原著记载,亦真亦幻地呈现出主人公在西天的新冒险故事。

首先是语言风格方面,《西天游记》使用了贴近前作的半白话语言,设置了开场诗词和赞诗、赞词,颇有古典之风,也使得其故事在硬件上与前作衔接得十分和谐。虽然刘兴诗老先生从事地理研究和科普工作,但他显然也有很好的文学造诣和古典功底,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典故俗语,他都能运用自如。即便单从文字上看,《西天游记》也是小朋友乃至大朋友学习古典文学的不错选择。

在人物塑造上,本书中的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等的性格特点,也与《西游记》中的并没有太大区别,唐僧还是婆婆妈妈,容易善心大发,孙悟空还是嫉恶如仇,风风火火,猪八戒还是偷懒耍滑,笨拙搞笑,沙僧也还是那样忠厚老实,耿直刚猛,所以这本续作或者补缺之作忠实于前作的人物性格形象,也更加符合这一阶段是紧接前书的顺序。

重要的是,《西天游记》把《大唐西域记》记录的天竺和西域传说故事非常自然地融入到师徒的冒险历程中去,或让他们的亲身经历来展现,或通过他们的道听途说来还原。有的历险故事见闻在《大唐西域记》的记载中只有寥寥数笔,但刘老先生通过想象将其发展成一个甚至多个章节,还有的故事只是当地传说,并未记载于《大唐西域记》中,本书也通过师徒的梦境等方式体验和展现,将其融入到西天游记中。当然,还有一些故事是刘老先生自己的演绎和想象。

此外,这些故事也不再是神仙“家事”或者神仙们为了考验师徒而设置的难题延续,而让人感觉是真正随机遇上的未知奇遇,他们在西天游历的每一天都仿佛充满了不确定性,也跳出了《西游记》中师徒遇难、求助神佛、解决问题,“三步走”的老套路。

此外,与《西游记》不同,师徒在西天遇上的妖怪神鬼具有明显的异国特点,不再局限于动物修仙成精的妖怪,或者是下凡的神仙宠物和坐骑,而是异域传说中的妖魔鬼怪,或者是异国宗教中的神仙,比如印度教中的湿婆神,这使得作品有浓浓的异域特色,读起来使人感觉到唐僧师徒真正走出了大唐的圈子,真正游历在西域。

《西天游记》是对古典名著《西游记》的重要补充,它用“修旧如旧”的手法描绘了唐僧师徒在西天的冒险,“补全”了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都经历,同时了无痕迹地融入古代印度神话传说。如果读完《西游记》还觉得不过瘾,如果觉得唐僧师徒的冒险还可以有更多内容,那么《西天游记》就可以成为你补全童年想象世界的不错选择。

版权声明:
作者:cc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60331.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