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之美|003

澳大利亚网状杜英种子不同成熟阶段的果实形态

004 网状杜英(BLUEBERRY ASH)

网状杜英(Elaeocarpus reticulatus)杜英科 (Elaeocarpaceae)

这是澳大利亚的特有种,沿东部海岸,从昆士兰南部到塔斯马尼亚都可以找到它的踪迹。

其花朵呈钟形,为白色或浅粉色,边缘裂片,这让它获得了一个更为梦幻的俗名,“仙女衬裙”。

美丽而散发着甘草芳香的花朵与其结出的鲜蓝果实,让这一物种变成颇受欢迎的装饰性植物。

雄性缎蓝园丁鸟也对这种果实青睐有加,它们喜欢用蓝色的物品装饰它们精心搭建的鸟巢人口。

这组照片显示了不同成熟阶段的果实形态。

备注:防城港园博园北入口那里种的是中华杜英,我第一次看见它的花——白风铃一样,但边缘就像女生的裙沿,很感兴趣,只是一时找不到那时写的文章。

005檀香,(澳大利亚)

檀香(SANDALWOOD)

檀香属物种(Santalum sp. ) 檀香科 (Santalaceae)

印度檀香种子

标签上有关这一物种的唯一信息是“檀香属植物”,没有可用于确认物种级别的采集信息。它可能是俗称檀香木的檀香。

这种半寄生的树木可以长到26英尺(8米)高,因芳香的木材而闻名。

它的果实是单种子核果,木质化内壁呈迷人的纹孔状。图中标本的大部分种皮得以保留,但已因干枯而萎缩。

在活植株上,果实的这个部分多肉、呈深紫色,应该是为了吸引鸟类传播种子。

备注:防城港市的东兴市,临界越南,在特产市场那里有很多檀香,有焚香的檀香,有绿檀梳子,还有檀香籽饰品……

檀——梵语是布施的意思,因其木质坚硬,香气芬芳永恒,色彩绚丽多变且百毒不侵,万古不朽,又能避邪,故又称圣檀。

世界上仅存有沈檀、檀香、绿檀、紫檀、黑檀、红檀等,而且数量极其有限。其质地紧密坚硬、色彩绚丽多变、香气芬芳永恒,且百毒不侵,又能避邪治病,所以人们常常把它作为吉祥物,以保平安吉祥。

绿檀因其特性高贵,在我国古代宫廷极为流行,大官贵族都普遍佩戴。

檀香树籽项链,即用檀香树籽手工编织而成的手项链,香气浓郁,让佩戴 者神清气爽。项链有古朴的外观,还有避蚊驱虫的功效。据说还有辟邪的作用。

檀香籽有称合欢树籽,檀香木种子,果实酷似瓜子。香味藏存于果仁里面,经壮族老妈子针织刺破后,香味由里向外散发,可持续三至五年,色泽天然古朴,工艺精美。

檀香籽饰品

檀香籽饰品

006宽萼黄花稔(LIFESAVER BURR)

宽萼黄花稔(Sida platycalyx)锦葵科(Malvaceae)

澳大利亚宽萼黄花稔种子

这种低矮灌木被称宽萼黄花稔,因为它的果实成熟后拥有酷似救生圈的外部构造。

环状的外部构造也让它获得了另一个口语化的名字,“泰迪熊的屁股”。

它的果实带刺,粗糙的外层是由许多尖刺形成的,使它能够附着在接触到的任何动物身上。

其果实不裂,也就是说,它的果皮在成熟时不会裂开。相反,在这种植物的栖息地沙漠,极端的气温变化会让果实直接碎裂成数块。外层的纸状物质是这颗果实残留的唯一的成熟期保护物。

中国黄花稔是消肿良药。

消肿良药

平时我们所说的稔子,屁股也有游泳圈。

007油果(OIL FRUIT)

杜英属物神(Elaeocarpus sp.)杜英科(Elaeocarpaceae)

澳大利亚油果种子

杜英属拥有大约480种已经确认的树木和灌木。它的名字来自希腊语“结着橄榄果的”。

纹理精细的杜英属种子经常被用作有机珠宝,如印度教具有特殊意义的念珠(金刚菩提子)手串。

图中显示的标本是在澳大利亚采集的,那里是30~40个杜英属物种的栖息地。其种类尚未确定,但可能是在该国广泛分布的圆果杜英。

008巴西丝瓜

丝瓜 (SPONGE GOURD)

海绵丝瓜(Luffa sepium)葫芦科 (Cucurbitaceae)

巴西海绵丝瓜种子

丝瓜屈是葫芦科下的一个属,包含6~7种攀爬藤本植物。

丝瓜属中最广泛被栽种的是楼角丝瓜和丝瓜,它们原产于印度次大陆,因果实的价值而受到栽培—果实既可直接食用,也可待干燥后取出内部的纤维用作搓澡的海绵。

海绵丝瓜原产于南美热带地区,果实相对较小,长度在1.5~4.7英寸(4~12厘米)之间。本属的其他物种果实最长可达11.8 英寸(30厘米)。

009欧菱(TWO-SPINED SINGHARA NUT)

欧菱 (Trapa natans var. bispinosa) 千屈菜科 (Lythraceae)

印度欧菱

这种水栗子的果实可食用。它的果实在晒干后可磨成粉,是淀粉和脂肪的有用来源,因此在热带地区得到了广泛的栽种,在印度被称为“新哈拉”。

它还有一个名字叫“水蒺藜”,因为它的单种子果实形似中世纪散落在地面上用以刺穿敌方战马马蹄的尖锥状金属武器。

在这种果实的四角中,两个甚至两个以上会生出尖锥。1815 年,威廉•罗克斯堡根据来自印度的一个物种,描述了带有两个尖锥的菱角的形貌,并将其命名为双棘。人们现在认识到它是一个变种。

版权声明:
作者:玉兰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60341.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