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说话才有条理清晰有逻辑?
一、养成思考的习惯
所谓“言为心声”,说明语言表达是内在情绪和想法的外露。试想一下,一个心里没想法的人,会不会说出有深度、有哲理、逻辑和条例清晰的话来?答案不言而喻。
个人在“学说话”的过程中,也有过“无话可说”和“不知道怎么说”的状态,但工作的缘故要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只能逼着自己做出改变。
经过不断反思和琢磨,后来发现,遇事敏感、有想法、敢思考是一个不错的练习方法。
比如,上班途中,看到街边有人卖菜,我会想,假如讨论买菜卖菜的话题,我该如何说;假如有人需要了解市容管理的问题,我该怎样发表意见,等等。
有素材,有思考,说出来的话就不会“言之无物”干瘪瘪,也不会浮于表面没想法。
学会思考和联想好处多多,可以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对事物的敏感度,这属于“会说话”的“道”的层面的东西,是解决说不好话问题的“总钥匙”。
二、善于积累素材
这一条是和思考相辅相成的,试想一下,没有素材的思考是不是就是“空想”?
所以,积累素材是为思考提供“原料”的。
素材从哪儿来?
无非看到的、听到的、学到的三种途径。
看的途径很多,生活中、工作中、人际交往中,网上的,网下的,只要做个有心人,总有各种各样对你有用的素材。
听的途径也不少,听歌、听书、听人聊天,都可以得到你感兴趣的素材。当然,对于听到的素材有一个很关键的点要注意,那就是甄别,否则以讹传讹就不好了。
学的途径更不少,看书、看文章、看资料,那些“白纸黑字”的东西指不定什么时候就能用的上。
积累素材就是准备说话的“弹药”,是解决说不好话问题的“后勤仓库”。
三、需要一定练习
这个方法经过验证,是管用的,也是值得尝试的。
以前有一位老领导,刚任职那会儿,讲话不是很“利索”,普通话也不标准。
后来听说他逼着自己养成了这样一个习惯——每天早起1小时,对着镜子演讲。
他是不是真的以这种方式练习了不好求证,但说话水平飞速提高是有目共睹的,至少说明是下过一番功夫的。
练习的最大好处是找到说话的感觉,形成说话的“条件反射”。
四、得讲一点技巧
关于这一点,专业的解释比较多,大体上是“说结果——说过程——说细节”这样一个模式化的套路。
这种套路类似于写议论文,先说论点(结果)——再说论据(过程或素材依据)——最后是论证(经过什么演变得到这样一个结果)。
这种套路属于“通用模板”,实际运用过程中,还得根据情况有所变化。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