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抗ADC”,抗癌效果如何?
近年来,随着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抗癌治疗迎来了新一轮的突破。其中,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凭借其精准打击癌细胞的能力,正逐步成为癌症治疗领域的“明星”。
什么是抗体-药物偶联物?
抗体-药物偶联物(ADC)是一种将“精准打击”和“强效药物”结合起来的抗癌技术。简单来说,它就像是给药物配备了一个“导航系统”,让药物可以直达癌细胞,而不是像传统的化疗那样影响全身的健康细胞。它由三部分组成:抗体、连接子和药物。
首先,抗体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能够识别并黏附在癌细胞表面的特定“标志物”上。就好比抗体是导弹的“导航系统”,能够精准找到癌细胞的“坐标”。这种精确识别能力确保药物能够直达癌细胞,而不会误伤健康细胞。
第二部分是连接子,它像一根“绳子”将抗体和药物绑在一起。当抗体锁定了癌细胞后,连接子会在适当的时机被“切断”,让药物释放出来。这种设计就像是给“炸弹”加了一道安全保险,确保药物只有在接触到癌细胞后才会发挥作用,避免提早“爆炸”伤及健康组织。
最后是药物,也就是被抗体带到癌细胞的“炸弹”。这些药物往往是非常强效的化疗药物,可以直接杀死癌细胞,阻止它们继续生长和扩散。由于抗体的精准定位,这些药物可以在不破坏其他正常细胞的情况下,对癌细胞进行“定点清除”。
总的来说,抗体-药物偶联物像是一种“智能武器”,它结合了抗体的精准导航能力和药物的强大杀伤力,在降低副作用的同时提高了治疗效果。这使得ADC成为了抗癌领域的重要创新之一。
什么是双特异性抗体?
与传统的单一靶点抗体不同,BL-B01D1是一款双特异性抗体。这意味着它可以同时识别两种癌细胞的标志物——EGFR和HER3。这两种受体在很多实体瘤(如肺癌、头颈癌、食管癌等)中都有过度表达,与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密切相关。BL-B01D1可以同时作用于这两个靶点,进一步增强其抗癌效果。
BL-B01D1通过抗体部分精确定位到癌细胞的EGFR或HER3受体,然后通过内吞作用将药物运送至癌细胞内部。进入细胞后,药物会被释放,抑制癌细胞的DNA复制和RNA合成,从而杀死癌细胞。值得注意的是,BL-B01D1的药物部分是一种强效的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Ed-04),能够有效阻止癌细胞的增殖。
临床研究结果
BL-B01D1的I期临床试验在多家医院展开,共有195名患者参与,其中包括非小细胞肺癌、鼻咽癌、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等多种实体瘤类型。这些患者此前已经接受过多种标准治疗方案,但效果不理想,癌症依然进展。试验结果显示,BL-B01D1展现出了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在接受治疗的195名患者中,有34%的患者肿瘤体积明显缩小,意味着超过三分之一的患者得到了部分缓解。此外,89%的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包括肿瘤缩小或者病情稳定。这些结果对于此前已经经历多种治疗方案且无显著效果的患者来说,堪称重大突破。
安全性方面,患者主要经历了一些常见的与化疗相关的副作用,如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大多数副作用是可控的,并且在适当的监控和治疗下,患者能够继续接受治疗。这表明BL-B01D1在控制癌症的同时,副作用的可管理性较高。
总体而言,BL-B01D1的I期临床试验结果展示了其在治疗难治性实体瘤中的潜力。它不仅在一部分患者中实现了肿瘤缩小,还能有效控制大多数患者的病情。同时,其副作用大部分是可控的,研究确定的最佳剂量也为后续的II期和III期临床试验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参考文献:
Ma Y, Huang Y, Zhao Y, et al. BL-B01D1, a first-in-class EGFR–HER3 bispecific antibody–drug conjugate, in patients with locally advanced or metastatic solid tumours: a first-in-human, open-label, multicentre, phase 1 study[J]. The Lancet Oncology, 2024.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