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孩子的这个方法,一定要推荐给大家

最近,我读了《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作者是菲利帕·佩里,译者洪慧芳。

书中提到的“理解感受与确认感受法”深深打动了我,尽管这一方法在《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和《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中也有介绍,但这本书的描述让我决定从今天起开始实践。

我想分享四句话来解释为何理解与确认感受如此重要,以及为何转移注意力的方法行不通。

01 

感受是需要获得倾听的

设想一下:你昨晚加班到深夜,今早又匆忙赶回公司,却因迟到一分钟被领导大骂。你已经觉得非常的委屈,不甘,甚至愤怒。而这时,同事若说“小事儿,别放心上”,你只会更委屈。这是因为,作为人类,我们天生渴望被共情,希望自己的感受能被理解和接纳。

但若他说:“知道你昨晚加班到很晚,今早又早起,迟到一分钟就被骂,真的很委屈。想给你一个拥抱!”你会倍感温暖,情绪立刻得到缓解。

因为,感受需要被倾听和理解,这是人性所需。

02 

躲藏起来是一种乐趣,但没人发现自己时却是一种灾难

这是告诉你否认以及忽视孩子感受是很危险的。

安妮丝和约翰夫妇,尽管深爱着彼此和十岁的儿子,却因忙于经营小公司,只能周末陪伴孩子,平时则依赖频繁更换的互惠生来照顾。这样的家庭环境,让他们的儿子卢卡斯感到自己像是一个被忽视和“踢来踢去”的皮球,给父母带来了麻烦。最终,卢卡斯选择了自杀未遂,因为他误以为通过结束自己的生命可以减轻父母的负担。

不得不感慨,孩子真的是比父母想象的还要爱我们,这种爱是我们远远做不到的。

其实感受就是一个哑巴神经,就像捉迷藏一样,有时会因珍惜与父母的时光而被开心情绪所掩盖,,让别人完全察觉不到但压抑的情绪并不会自行消失。

可是这种情绪躲藏起来了,并不会得到排解,也不会自己消失。压抑的时间长了,一旦表现出来,就是极端的行为表现了。这真的是很可怕。

更别提,你天天在否认孩子感受了。就好像你生活在一个天天被人PUA的环境中,你的肯定会认知失调,呈现出扭曲的心理状态。

因此,我们应该学会倾听和理解孩子的感受,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避免让他们陷入绝望和孤独的境地。

03 

人必须快乐吗?

你试图阻挡负面的感受时,也同时阻挡了正面的感受。

不,人不是必须快乐的!生活中必然有苦有乐。情绪也不是混音台,它们只有主音量。你无法淡化悲伤和痛苦,并强化幸福和快乐。你只要把一种情绪调低,所有的情绪都会一并调低。

如果你只有快乐的情绪,那也是和机器人无异了。没了对比,你也不知道那种感觉就是快乐,更别说感受幸福的能力了。

所以不管孩子经历了什么,有任何感受,你越是完全接纳及关爱孩子,孩子越有幸福快乐的能力。这不仅适用于孩子,也适用在你自己身上。

04 

从感受中转移注意力是不对的。

想象一下,当你沉浸在失去深爱的巨大悲痛中,有人安慰你的办法,却是提议去看小丑表演,你会觉得多么不合时宜,甚至荒谬。这正如孩子因玩具被放错位置而大哭,你却用去游乐园的方式转移他的注意力,孩子同样会感到困惑不解。

许多家长,包括我,都曾试图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让孩子忘记烦恼。但作者提醒我们,这种做法对孩子的成长和心理健康有害无益,它其实是家长逃避理解孩子情绪的一种偷懒行为。因为理解孩子,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然而,正是这些不易之事,若我们坚持用正确的方法去做,长期去做,反而更容易收获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

比如今天早上,大宝因睡眠不足而情绪烦躁,又因奶奶拿错橡皮筋而大哭。我抱住她,理解并确认她的感受:“因为没睡够和妈咪一大早关了空调,你觉得精气神不足,又热,本来就很烦躁了。结果奶奶还拿错了你的橡皮筋,你就更生气,没忍住,哭出来了,对吗?来,妈妈抱抱,哭吧,哭出来就好了。哦哦哦哦~”她听后立刻止哭,事后也更容易接受我们的建议。

当然,我不会期待她明天就不哭闹,因为习惯的改变需要时间,更需要内在的驱动力。

但我会长期坚持这个方法,努力成为一个真正理解、爱护孩子的妈妈。

以上今天分享,感谢你的阅读,如果觉得对你有帮助,顺手点个赞+在看哟,让我们一起遇见最好的自己。

版权声明:
作者:dingding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62144.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