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终老常州,命运的安排

元符三年(1100)六月二十日晚,苏轼在儋州遇赦北归,离开生活三年的海南岛,渡海回到大陆。

先到廉州(今广西合浦县),不料仅安顿一个多月,朝廷又令移湖南永州。十一月中旬,苏东坡船行到英州(今广东英德),突接朝廷新令:在外州军任便居住。苏轼自然地将目光投向常州和在中原的弟弟苏辙——要么去宜兴,要么去许昌。

常州苏东坡纪念馆(即藤花旧馆)

建中靖国元年(1101),苏轼对余生落脚处仍然徘徊。一方面收到弟弟邀请到许昌居住的来信,同时接到常州老友钱世雄说已帮借到孙宅的消息。五月抵金陵,决定去许昌,叫儿子变卖宜兴田产。月末与镇江金山寺等江南亲友告别,此时得知朝廷政局又变,惊弓之鸟的苏轼当即决定居常州。六月十五日,东坡乘船离开润州(今镇江)往常州,全家迁寓孙氏馆,随后上表乞求退休。六月下旬,苏轼病重。七月二十五日,病情恶化。七月二十八日,苏轼在家人及钱世雄、维琳长老等友人的陪伴下,安然而逝。次年五月,苏轼的棺木被运往许昌。

经过半年多的精心踏勘,苏辙将墓地选在嵩山南麓的一个小山脚下,后被称为小峨眉。崇宁元年(1102)闰6月20日,苏轼安葬于汝州郏城县钓台乡上瑞里(今河南省郏县茨芭乡苏坟村)。

政和二年(1112),苏辙卒于颖昌,其子将他与苏轼葬于一处,称“二苏坟”。元至正十年(1350)冬,郏城县尹杨允到苏坟拜谒,谓“两公之学实出其父老泉先生教也,虽眉汝之墓相望数千里,而其精灵之往来,必陟降左右。”至此始称三苏坟。今郏县三苏园内仍保存着苏轼、苏辙的真茔和苏洵的衣冠冢,三苏园也因此被列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藤花旧馆内苏轼像

之前,以为苏东坡选择常州终老,是因为看上了常州的环境,加上常州又有老朋友。由上了解到,并不完全是这样。遇赦北归后,苏轼有两个选择,一个去许昌和弟弟苏辙在一起生活,另一个是常州,常州有置办田产,有老朋友。首先,情感上选择了许昌。然而,之所以选择常州,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忌惮朝廷政治风云,许昌与京城近,而常州离得远。远离是非地京城,再也不想有什么变故,可以看出晚年的苏东坡真是身心俱疲啊。苏轼在常州终老,与其说是选择,不如说是命运的安排。

其二,苏轼在仕途上受政治影响,时被针对,一再贬谪,流年不顺。而在家庭亲情朋友方面,却是和谐美满的。所以说,苏轼的一生仍然是幸福的一生。

相对来说,个人觉得,苏东坡在惠州二年多时间,过得是舒心愉快的。而常州更像是一个中转站,留下最有名的诗句: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而惠州留下最有名的诗句“日啖茘枝三百颗,不辞常作岭南人”。从这两首诗句对比来看,也是这样。当然,对于苏东坡,一生奔波,无论常州还是惠州,都是过客,并没有哪一处特别留恋,都代替不了故乡。无论客观现实还是主观情感,正如苏轼诗言:此心安处是吾乡。哪里让自己心安,哪里就是故乡,恐怕也只好如此安慰了。

(本文相关资料来自常州苏东坡纪念馆)

紫藤
古井
房子比较简洁
眷君堂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野宿亭
舣舟亭
常州站
常州和平北路街景
青果巷边的小河(图片实拍于2024.4.24)

版权声明:
作者:ht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62867.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