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 1.6 《光的反射现象》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分为实际上课过程和课后反思两大部分:

一、本节课的课标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及教学过程如下:

【课标分析】

本课的内容属于(三)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学科核心概念。其内容要求:3.3 ⑥知道光遇到物体会发生反射现象,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学业要求:能举例说出光的反射现象,能分析光的行进路线及反射现象。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通过光的反射实验,认识到光遇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形成反射现象,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知道生活中很多器具是人们利用光反射原理发明的。

科学思维:观察日常生活情境,发现光的反射现象,能提出探究问题及假设,并动手实验。

探究实践:通过不断重复光的反射实验,发现光的反射现象及其规律。

态度责任:观察生活中光的反射现象,并产生探究的欲望。科学严谨地对待实验,从实验现象中总结光的反射规律。

【重难点】

重点:学生通过光的反射实验,认识光的反射现象及其规律。

难点:归纳总结光的反射现象规律。

【教学过程】

一、聚焦:激光笔小游戏

①将激光笔射在黑板上,会出现一个红点。帮助学生回忆虽然看不到光路,但是知道光沿直线传播。接着,拿出镜子,请学生上台,激光笔不直接照射黑板但能在黑板留下红点,引出光的反射。

②引出入射光、反射光的概念,强调光线箭头方向,为后续画光的反射行进路线打下基础。

③提问学生,猜测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关系,了解前概念,引出探索部分。

二、探索:“指哪打哪”小游戏

操作:不移动激光笔和纸屏的位置,通过调节镜子角度,利用镜子将反射光投到纸屏的三个圆圈处。

观察:入射光与镜子角度的关系;入射光与反射光有什么特点;用手比划光的路线。

“指哪打哪”小游戏

三、演示实验

由于上述小游戏无法直观看到光线,学生难以总结出光的反射的规律,多数学生只能观察到发射光的位置与镜面有关系。为了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光的反射规律,做以下的演示实验:

光的反射演示实验

提问:发生反射的位置在哪里呢?反射的光线也是沿直线传播吗?(演示从不同角度入射,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如果我们在中间加一条垂直镜面的虚线,可以发现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有着怎么样的关系?学生总结: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对称。

邀请学生在黑板上根据入射光线画出反射光线。引出入射角、反射角的概念,板书:入射角=反射角。

邀请学生上台画光的反射路线

四、巩固与拓展

1.练习画出光的反射路线

2.提问:黑板不是镜面,如何看见黑板上的字。引导:任何物体都可以反射光,只是反射的情况有所不同,我们之所以能看到物体是因为反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

3.提问光的反射现象在生活中的运用,如额镜、照镜子等。除了在生活中的运用,还在高科技领域有所应用,出示阅读资料:科学家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准确测出地球与月球的距离。

4.练习活动手册的题

活动手册上的练习题

二、关于本课的教学反思

1.教学目标的确定

应根据课标和学情制定适当的教学目标。如本课中,我讲到入射角=反射角、法线等,应在教学目标上有所体现。由于目前处于小学阶段,不宜深入。

在和教研员刘姝老师的讨论下,修改[科学观念]目标:通过光的反射实验,认识到光遇到物体会改变传播方向,形成反射现象,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入射光和反射光在镜面的同一侧,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对称;知道生活中很多器具是人们利用光反射原理发明的。

2.“折射”与“反射”的区分

有学生上课仍在说“折射”。上课时我只当是学生嘴瓢,可是大家告诉我,也许学生无法完全区分“折射”和“反射”。因此,在本节课引出课题后,可以跟学生强调两者的不同。折射是从一种介质到另外一种介质,需要穿过物体。而反射则是不通过该物体,且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同一介质。给学生做一个明确的区分,加深对两个概念的印象。若学生对介质陌生,可以说入射光和反射光在镜面的同一侧,反射不穿过物体。

3.时间分配不当,重点不突出

本课重点:学生通过光的反射实验,认识光的反射现象及其规律。而小游戏的目的性不强,学生动手时间短,且小游戏是激光笔不动,演示实验则是镜子确是不动。为了增强学生对光的规律的感知,小游戏可以分为两步:①屏、激光笔不动,动镜子角度;②屏、镜子不动,动激光笔入射的位置。

4.拓展部分分配时间太长

应将最后一部分画一画“用手电筒照亮阴影中的玩具”放在拓展前。通过这个画一画能够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学生在这部分让光线穿过镜子,显然是没真正理解反射现象,说明讲清楚折射、反射二者区别的重要性。

5.主板应是本文重点

主板书内容太深属于拓展,应放在副板书,主板书应是本文的科学观念目标。

6.培养学生证据意识

学生在小游戏后,提出他们发现“反射光线也是沿直线传播的”。但是游戏并不能证明这一点,应当场反问,“你如何知道的”,培养学生“有一份证据,说一份话”的意识。

版权声明:
作者:admi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63136.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