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春 赏析摘抄

江南春

寇準

波渺渺,柳依依。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江南春尽离肠断,蘋满汀洲人未归。

南朝梁柳恽《江南曲》曰:“汀洲采白蘋,日暖江南春。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故人何不返,春华复应晚。不道新知乐,只言行路远。”寇莱公对此诗似乎特有所爱,在他的诗词中一再化用其意。如所作《夜度娘》诗曰:“烟波渺渺一千里,白蘋香散东风起。日暮汀洲一望时,柔情不断如春水。”题下自注云:“追思柳恽汀洲之咏,尚有余妍,因书一绝。”上面这首词,也明显地由柳恽汀洲诗化出,写女子怀人之情。

词的前面四句写景:一泓春水,烟波渺渺,岸边杨柳,柔条飘飘。那绵绵不尽的萋萋芳草蔓伸到遥远的天涯。在夕阳映照下,孤零零的村落阒寂无人,只见纷纷凋谢的杏花飘飞满地……好一派江南暮春景色!

我国古典诗词的用语,由于长期历史的积淀,往往形成一种特定内涵,上面四句景语就含有丰富的意蕴和情思。如首句“波渺渺”,从怀人女子的眼中望出去,自会使人联想到温庭筠《望江南》的意境:“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波渺渺”,“水悠悠”,实含着佳人望穿秋水的深情,也就是《夜度娘》诗中所描写的“烟波渺渺一千里”、“柔情不断如春水”也。

“柳依依”,自然使人想起《诗经·采薇》名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古人有折柳赠别的习惯,所谓“长安道上无穷树,只有杨柳管别离”也。眼前这青青柳色,自会使人想起当年长亭惜别之时,怎不使人触目伤怀呢!

“孤村芳草远”之句,更富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孤村”者,非一定是村“孤”,恰是说明抒情主人公心境之孤寂。诗词中的“芳草”更与离思结有不解之缘,《楚辞·招隐士》云:“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芳草蔓延之“远”,则更使人想起李后主《清平乐》词“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了。

“斜阳杏花飞”,是典型的江南暮春残景。江村日暮,有如美人娇面的杏花,在无力东风中纷纷飘落,漫天漫地,这景色极艳极美,艳美之中又带有几分凄凉的意味,它自然包含着一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伤感。

当然,上面这许多寄托在景物里的丰富情意,词人是通过写景启发读者想象的结果,如此,读者含咀英华,思而得之,饶有情趣。如果不是以景寄情,而是由作者直说出来,就没有多少味儿了。但是,全用写景来表现情思,毕竟有点像打哑谜,使人难以捉摸,因此,古典诗词一般作法都同时采用写景与抒情两种手法,相互为用。寇準这首词也不例外。下面作者便由隐而显,以直接抒情方式来点破题旨:

“江南春尽离肠断,蘋满汀洲人未归。”前面作者花了很大力气,连续四句都是写景,实际上就是为了说出“江南春尽离肠断”这一层意思。因为有了前面写景的层层渲染铺垫,这句直抒胸臆之语,才显得情意深挚。接着又写“蘋满汀洲”云云,这结末两句之于柳恽“汀洲采白蘋,日暮江南春”诗句,其直接化用的痕迹是极明显的。古代女子有采蘋花赠情人的风俗,如今正是“蘋满汀洲”之时,多情的女主人公有意采掇蘋花,赠予心上之人,可叹“王孙游兮不归”!言外之意,自己美好的青春年华就如那“斜日杏花飞”,在孤寂落寞中虚掷了!

这首词通篇用语大都是用诗词中传统的意象,词的意境也是化用前人的,似乎没有多少新意可言。然而它又是那么清丽婉转,柔情似水,饶有韵味。这样的小词出自一代名臣之手,曾为许多人所不能理解。南宋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就这样说:“观此(指《江南春》)语意,疑若优柔无断者;至其端委庙堂,决澶渊之策,其气锐然,奋仁者之勇,全与此诗意不相类,盖人之难知也如此!”其实,观寇準一生,也非始终一帆风顺,他宦海浮沉,曾几经沧桑。此词作意固不可详考,然堂堂大臣,一再用柳恽诗意,学女子声口,写伤春情愫,恐怕未尝没有弦外之音,或许其中也寄托着自己流年风雨,美人迟暮之慨吧?

版权声明:
作者:lichengxi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63600.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034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