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知府王佐之河南碑帖考
文/朱思宇
汝帖
汝帖十二卷,自三代、秦、汉至唐、五代帝后群臣书。汝帖,《汝州帖》之简称,乃摘诸帖中字,牽合为之,每卷后有汝州印,后會稽重摹之,谓之蘭亭帖。
河南《汝帖》十二卷,自三代、秦、汉至唐、五代帝后群臣书。第一卷,三代金石文八种。第二卷,秦、汉、三国人书十五种。第三卷,晋、南朝帝王书。第四卷,魏晋九人书。第五卷,晋人王、郗、桓三氏书。第六卷,二王书并《洛神赋》。第七卷,南朝十八书。第八卷,晋、胡、北朝十二人书。第九卷,唐三朝帝后书。第十卷,唐欧、虞、褚、薛书。十一卷,唐李、颜、韩、贺、柳、李六臣书。十二卷,韩愈及五代诸国七人书。其石不佳,诸帖中最低者也,佐亦无以考为何人所摹也,谨识。后有考证,汝帖在北宋大观三年由汝州知州王采从《淳化阁帖》、《绛州帖》及三代而下迄于五季字书百家中,选出先秦金文8种和秦汉至隋唐五代名家书法94种,共109帖,荟刻12石,史称《汝帖》,并与《淳化阁帖》、《泉州帖》、《绛州帖》,合称为四大名帖。石碑在河南汝州文庙,原石拓片故宫博物院有藏本。
邊韶墓碑
邊韶,字孝先,教授弟子常百余人,号五经笥,汉桓帝时大中大夫。蔡邕隶书其墓碑。在河南开封府东北五里。
魏受禅碑/公卿上尊号碑
魏文帝受禅二碑,按魏衛覬金针撰,世传俱为魏梁鹄书,颜真卿辨为鍾繇书;此二碑均为纪念魏文帝受禅之事而刊刻于黄初元年的碑刻;俱在河南许州。
受禅碑,又称受禅表碑,为圭首碑,高310厘米,宽110厘米,厚30厘米,有穿,额题篆书阳文“受禅表”3字;碑文22行,每行49字,记载了汉献帝让位及曹丕接受禅让的史实;民国时《受禅碑》的碑额被人凿下运至北平,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
公卿将军上尊号碑,全称公卿将军上尊号奏碑,又称上尊号碑、上尊号奏碑、劝进碑、百官劝进表等。此碑为圭首碑,高370厘米,宽119厘米,厚33厘米,有穿,额题篆书阳文“公卿将军上尊号奏”8字。碑阳22行,碑阴10行,共32行,满行49字,记述公卿将军46人呈魏王曹丕奏章,力劝曹丕接受禅让,代汉而继天命的史实。
俱二碑书风相似,皆无撰书落款,隶书,传为卫觊或王朗撰文、钟繇或梁鹄书写、钟繇镌刻,至今仍无定论。现藏于河南临颍县繁城镇汉献帝庙。
老子铭
李聃,世称曰老子,碑在归德州鹿邑县,即河南古亳州太清宫。
遗教经碑
在河南归德州。王羲之《佛遗教经》,永和十二年六月旦日山阴王羲之书,定文公家藏。
鍾繇墓碑
鍾繇,字元常,颍川长社人,善书,初师刘德升,书如飞鸿戏海,舞鹤游天,魏封平阳侯。在尉氏县西北三十里蒋城乡高兼村,今属河南中牟。
刘宽碑
汉刘宽,字文饶,桓帝时为南阳太守,温仁多怒,用蒲鞭示辱,仕至大尉。灵帝中平二年立墓碑,隶字,在河南洛阳县上东门。
董宣庙碑
汉董宣,字少平,光武时为洛阳令,鲠直不屈,得强项之名,以廉洁死,赐文绶,葬以大夫礼。在河南洛阳。
洛桥石柱铭
洛阳桥石柱铭,在河南洛阳建春门外双石柱上。
陈寔壇碑
汉陈寔,字仲弓,为大丘长,其碑汉隶。在河南永城。
荀公墓碑
汉荀淑,字季和,为璞射,墓在长社东北七里,碑在河南许州。
汉桥玄二碑
一碑,故隶司徒崔烈立;一碑,陇西范罕立;在河南宋城。
比干墓碑/封比干墓铜槃
殷比干墓碑,封比干墓铜槃,俱古篆;在河南汲县。
桐柏淮源庙碑
汉桓帝延熹六年正月八日乙丑立,隶书;在河南南阳府唐县。
圉令趙君碑
汉獻帝初平元年立,隶书;在河南南阳县文庙中。
颜母陈夫人碑
唐颜真卿文并书,在河南鄧州。
兰亭序
唐褚遂良临本,在河南归德州。
书锦堂记
宋欧阳文忠公,为丞相韩魏公琦作,蔡襄真书;在河南彰德府。
东书堂法帖
周府宪王朱有炖临《淳化阁帖》为主,参以《秘阁续帖》,并增以宋元名人法帖,永乐十四年上石,凡二十卷,在河南开封。首有自序和凡例,每卷首有正书帖名及卷次,卷末刻“永乐十四年岁在丙申七月三日书”年款。传世拓本极少,成化十七年(1481)重为翻刻,甲乙页数有误。收入自晋以来历代著名书法家真迹拓本,既有各代帝王如唐太宗、武则天等之真迹,又有历朝名臣如王羲之、褚遂良等之手笔,后有明代书法家祝允明的序,文征明的题跋;盖有鉴赏家董其昌、王士剑、邵桓的印证,皆可视为古代书法珍品,极为稀少。其有明代永乐影印版,现藏国家图书馆。
开封府题名记碑
高214厘米,宽96厘米,厚24厘米,青石质。碑额篆书“开封府题名记”,3列6字;碑文楷书,22列,每列字数不等,共计3202字。周边阴线刻缠枝牡丹和蔓草纹饰。内容是从宋太祖建隆元年二月,即公元960年,到宋徽宗崇宁四年,即公元1105年,共计146年间183名开封知府的姓名、官职、上任年月等,包括有昝居润、欧阳修、范仲淹、寇准、蔡襄、包拯、李清臣、王安礼、吕夷简、吕公弼、吕公绰、吕嘉问、周起、慎从吉、张若谷、杨伟、赵㮣、陈荐、杨绘、李清臣、顾临、李之纯、韩宗道、林希、王觌、谢文瓘,李孝寿等。是记载这一时间段内,有关开封府历任行政官员最完整的资料,国家一级文物。宋人周密《癸辛杂识》云:开封府尹题名起于建隆元年居润,继而晋王、荆王而下皆在焉,独包孝肃公姓名为人所指,指痕甚深。元人王恽在《宿开封后署》诗云:拂拭残碑览德辉,千年包范见留题,惊鸟绕匝中庭柏,犹畏霜威不敢楼。明人所著《如梦录》云:东有包孝肃公祠,祠内有宋开封府题名碑,起建隆元年昝居润,讫崇宁四年李孝寿,共一百八十三名。又有开封尹题名碑并记崇宁四年李孝寿,讫上官悟共四十八名,末附金韩仲适一名。原碑在北宋开封府署,后移包孝肃公祠,现藏开封博物馆。
兰亭诸临本序及流觞曲水图
周王府永乐十五年新刻《兰亭序修禊图》并诗文考证共一卷,绝佳。睿翰亦甚勤矣,其前五序,一临定武的本,一定武肥本,一定武瘦本,一褚遂良摹本,一唐太宗摹赐本,图后自制跋语。其图蓋摹李公麟所画,而翻白尤多,比山阴禊图稍细密。图后有天台孙绰后序,序后有唐柳公权、宋米元章跋语,宋高宗行书付孟庾二帖,俱旁注宋高宗御寶。又其次有唐太宗得兰亭二跋及定兰亭審诀诗歌,曾宏父诗。又载姜堯章《兰亭偏傍考》,又载《十七帖辨》,兰亭旁注僧字不是曾字之误。末有殿下所跋兰亭诸说,识以兰雪轩,东书堂图书记二图书。蓋此图精緻,得之者多自閟藏,后生小子,或未之见,因并书之,以示来者。右王羲之修祓禊帖,为古今书法第一。自唐以来,摹搨相尚,各有不同,而传之久远者,惟石刻存,故后世有定武、褚遂良诸家,不啻数十本,赝者尤众,惟以定武本为逼真,其它亦有可观者,予阅之颇多。今以定武本三,褚遂良本一,唐摹赐本一,刻之于石,复书诸贤跋,倣李伯时之图,兼禊帖诸家之说,共为一卷。读书之暇,惟自以为清玩,非敢遗示于人以为楷式也。永乐十五年岁在丁酉,七月中澣书。
周府临本见临安知府王佐兰亭序考,有四本。《兰亭记》有肥本,有瘦本。自国朝洪武中有《兰亭流觞曲水图》石本,往往流传于世,盖即宏父本也。其题识如旧,第未知何时人刻置于彼也。正统中,碑石损坏,又继刻之,亦未知何人所留意也,在今浙江绍兴府山阴县,王佐谨记。天顺改元岁丁丑春三月,吉水王佐书。
宣汉大成静逸先生谨识。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复兴共同甲辰二零二四年二月一日周四子时朱思宇编撰于四川达州木龙书院。
共有 0 条评论